当地时间10月15日,印度外长苏杰生抵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出席上海合作组织会议。这是印度外长近十年来首次到访巴基斯坦,在两国关系冷淡之际引发关注。
积极参与
苏杰生此行是代表印度出席10月15日至16日在伊斯兰堡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此次会议旨在促进地区合作、贸易和投资,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
有评论称,这是近年来巴基斯坦举办的较受国际关注的高级别会议,伊斯兰堡希望通过成功办会提升国际形象。
除苏杰生外,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总理李强、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蒙古国等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
与此同时,印度总理莫迪的缺席有些显眼。舆论注意到,7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莫迪同样缺席,由苏杰生代为出席。官方解释称,这是因为会议与印度议会议程冲突。
谈及此次苏杰生代表印度赴伊斯兰堡出席上合组织会议,印度外交部先前在一份声明中说:“印度仍然积极参与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各种机制和倡议。”
苏杰生说,他此次参会旨在体现印度是“上合组织的一个好成员”。
据报道,苏杰生15日下午飞抵伊斯兰堡附近的努尔汗空军基地,受到印度外交部南亚事务主管等官员欢迎。舆论注意到,相比其他参会嘉宾受到印度高级部长欢迎,迎接苏杰生的印度官员级别较低。
抵达后,苏杰生前往伊斯兰堡出席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为参会嘉宾举办的欢迎晚宴。苏杰生走上夏巴兹铺开的红地毯,两人短暂握手并交谈。舆论注意到,两人互动时间不到20秒。
还有报道称,双方都表示没有举行双边会谈的计划,苏杰生此行紧扣上合组织会议安排,将在巴基斯坦停留不到24小时。不过,夏巴兹计划与其他参会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谈。
时隔九年
印度外长上一次到访巴基斯坦还是在2015年底。当时,印度外长斯瓦拉杰前往巴基斯坦出席阿富汗问题会议,被视为两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的开端。
大约两周后,印度总理莫迪在访问阿富汗的回国途中突访巴基斯坦,并与时任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短暂会谈。这是莫迪2014年开启第一个总理任期之后首次访问巴基斯坦,也是印度总理时隔近12年首次访巴,触发两国关系改善的希望。
然而,就在几天之后,位于印度-巴基斯坦边境的印度帕坦科特空军基地遭袭事件令两国关系再次恶化。当时有报道称,一个驻扎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激进组织“认领”袭击。
这段经历是数十年来印巴两国关系波动的一个缩影。印巴虽是邻国,却被视为宿敌。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巴基斯坦宣告独立。
在此后数十年里,克什米尔问题始终是印巴关系持续紧张、对话一再中断的一大肇因。印度和巴基斯坦均主张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自1947年印巴分治后,两国曾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两次战争。2003年,双方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一带达成停火协议。
近年来,克什米尔地区形势总体缓和,但双方冲突时有发生,双方均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尤其是在2019年初,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再次升级。同年,印度宣布取消印控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巴基斯坦强烈谴责。
坚冰难破
对于苏杰生此次到访巴基斯坦的意义,舆论从两方面看待。
一方面,苏杰生此行体现出印巴关系目前仍然稳定,双边外交仍有空间。
另一方面,印巴关系复杂难解,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特别是解决克什米尔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没有速效药,双方都难以作出较大让步,双边关系获得实质性改善也无法一蹴而就。
舆论注意到,印度方面,自莫迪2014年出任总理以来,对待巴基斯坦立场强硬,致使两国关系显著恶化。巴基斯坦方面虽于2022年迎来新总理夏巴兹,但该国对印度的政策没有出现实质性的转变。
在此背景下,有评论称,印巴关系已进入“新常态”——军事紧张局势有所缓和,双边外交互动仍然冷淡。一个例子是在去年5月,时任巴基斯坦外长比拉瓦尔赴印度出席上合组织外长会议,他是时隔多年到访印度的首位巴基斯坦高官,但未与印度外长举行一对一会晤。
据报道,苏杰生近期表示:“就像任何邻居,印度肯定会喜欢与巴基斯坦有很好的关系。但在忽视跨境恐怖主义和沉溺于一厢情愿想法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