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平里战斗:40军损失1830人,邓华自责:是我一个人的责任

2023-06-12   临溪柚子

原标题:砥平里战斗:40军损失1830人,邓华自责:是我一个人的责任

1951年2月,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激战正酣,邓华对攻打砥平里决心已定,参谋们在唠叨时,他正伏在桌上起草作战命令,命令一式两份,一份上报彭德怀批准,一份下发参战部队做准备。

英雄所见略同,彭德怀与邓华不谋而合,在邓华的报告未到时,他就将攻打砥平里的打算报告了军委,所以接到邓华的报告,他不假思索地回电同意。

2月12日夜,邓华在放谷召开了参战部队作战会议,估计战斗规模不大,所以会议开得很短。

会上,邓华简要地介绍了砥平里的敌情及攻占砥平里战斗的意义后,宣布参战部队是第四十军一一九师、一二零师的三五九团、第四十二军一二五师三七五团和三十九军一一五师及第四十二军的军炮团,共计八个团兵力。

邓华规定战斗于13日晚打响,并责成一一九师组成前指负责统一指挥这场战斗。

宣读完命令,邓华问一一九师师长徐国夫:“你授命于艰难之时,重任在肩,现在就说说你的具体方案怎么样?”

徐国夫事先没有思想准备,听到邓华命令他统一指挥砥平里战斗时,脑袋就“嗡”了一声,邓华要他谈谈方案,他一时语塞,张着嘴巴看着邓华。

邓华见状问道:“你怎么啦?就像是初来乍到,摸不到锅灶似的,你瞪着我干什么?没有具体方案,就先说说大概的也行啊!”

徐国夫摇头叹息,叫苦说:“我连砥平里地形也没看,还不知道砥平里在什么位置,心里一点数也没有,怎么指挥呢?而且兄弟单位这么多,我对各个团的情况也不熟,通信联络也困难,你现在要我指挥,并规定明晚就发起战斗,时间太紧,我实在不能胜任,请邓副司令另请高明,或者将时间往后移几天,我好到现场侦察和熟悉情况才有方案。”

邓华摇摇头,拒绝了他的要求,严肃地说:“现在砥平里的敌人处于惊恐之中,如果让他们逃跑或镇定下来,我们就会错过歼灭的最佳时机。再说,我们现在是八个团打他们的三个营,应该不成问题。”

徐国夫仍旧十分为难,他看了看温玉成,希望他能帮自己说说话,或者能提出新的人选。谁知温玉成和他一样,对砥平里的情况也不太清楚,不便发表意见,所以对徐国夫投来求救的目光视而不见,最后只好将两眼投向对面的泥墙上,闭口不语。

这时,牛参谋插话说:“开会前,电台报务员说,他在电台侦听到,美军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命令砥平里的第二师二十三团团长费尔曼13日撤出砥平里,因此,如果明天敌人撤退,我们可乘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它,千万不可坐失良机。”

“刚刚歼灭了伪八师,我们是胜利之师,士气旺盛。麦克阿瑟一桌一桌地给我们送酒席,我们哪有不接受之理!”邓华重重地拍了一下桌面,果断地对徐国夫说,“不要推了,就这么定了,现在散会!”

众人起身向外走,邓华向徐国夫招招手,叫住他说:“你赶快回去开作战会议,争取明晚占领砥平里,祝你马到成功!”

邓华勉为其难,把大家都逗笑了,徐国夫无奈,下级服从上级是原则,他只好勉强接受了任务,心里却没有一点谱。

回去后,他只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作战会议,对着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划分了各团的作战任务,要求各团务必在13日17时30分,在炮火支持下发起战斗。

会后,徐国夫用电话向温玉成报告了作战部署情况,他毫无信心地说:“地形不熟,敌情不明,时间紧迫,我感觉到自己又聋又瞎,人家说,一夜之间急白头,我的头发虽然没白,可是成把成把地掉,唉,我看这一仗是打不好的!”

徐国夫唉声叹气,温玉成感到徐国夫的口气中有一种消极情绪,心中忐忑不安,很想安慰他,给他鼓鼓劲,可是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徐国夫又抱怨说:“作战会更让我不安,有的团长不来接受任务,叫政委或副团长来,这不是明摆着不把我这个临时指挥员放在眼里嘛!还有,据四十二军一二五师三七五团副团长李文清介绍,砥平里不只是三个营敌人,据他所知,光美军就有一个团,起码六个营。”

“这消息可靠吗?”温玉成一惊。

“他们从电台中侦听到,阿尔蒙德命令美军二十三团撤出砥平里,但这个团长费曼尔回电不肯撤,而且李奇微也坚决反对二十三团撤出砥平里,他声称如果二十三团撤出砥平里,就下令处决费曼尔团长。”

“李奇微在电报中命令费曼尔,立即加强环形防御阵地,要把砥平里东西主阵地229高地、凤尾山,247.8高地建成地雷区,在我军容易接近砥平里的路上泼上水,让地面结冰,形成人工峭壁冰区。李文清还说,砥平里仅坦克就有150辆以上,大炮就有35门。”

徐国夫将敌情报告后,提出志愿军必须增加兵力,否则非吃败仗不可。

温玉成着急地说:“李文清所说不知有无水分,再说,离攻打砥平里的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了,你到现在才提出增加兵力,总部会不会埋怨我们犹豫不决呢?”

徐国夫听到这话,知道说也是白说,重重地叹了口气,他放下电话,命令部队按计划行事。

17时30分,炮兵团应该炮火准备了,但是一发炮弹都没响,阵地上依然静悄悄的,徐国夫急忙派人联络,联络的人回来向他报告说,炮兵团在开进途中暴露目标,遭到空袭,马受惊跑散了,一时还找不到马,无法实施炮火支援。

徐国夫急得直跳脚,没有炮火支援,这一仗打成什么样是可想而知的。

担任正面进攻的三五七团三营在没有炮火掩护下,向凤尾山发起了攻击,他们在敌人泼水后形成的冰坡上爬行前进,稍不小心便跌在冰地上,爬起来再跌倒,跌倒了再爬起来,炮弹在耳边呼呼地叫,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向前冲锋。

这时敌人在照明弹下捕捉目标,猛烈的炮火打得战士们头都无法抬,不少战士倒在敌人的炮火下。

七连连长殷开文见战士们一批批倒下,急得眼睛通红,大声地吼叫:“同志们,为牺牲的同志报仇,冲啊!”

战士们跟着他向敌人猛扑,一下子挑开了铁丝网,冲上了山顶,占领了敌人阵地。殷开文用手摸摸敌人的尸体,又看看手表,兴奋地对大家说:“同志们,这是大鼻子美国人的阵地,我们只用了半个小时!”

殷开文的话音刚落,引来了敌人一阵枪声,一发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他“扑通”一声倒地。一个战士急忙跑来为他包扎伤口,他用力推开这个战士,指着前方说:“不要管我,反击要紧,给我打!”

敌人发起反击,200多个美国兵嗷嗷叫着,向他们的阵地疯狂反扑,三五七团连续冲锋十几次,战斗形成难分难解的胶着状态。

砥平里四周都是两三百米的小山包,也有零星的村庄,各山头和村子都有敌人坚守着。靠近砥平里小镇的外围一圈,全是敌人的坦克和汽车,用以防范志愿军的步兵突入。志愿军想攻占砥平里,首先要攻占外面的山头和村子。

四十二军三七六团负责从西边进攻砥平里,团长张志超指挥部队越过汉江支流,经过30分钟的战斗,夺占了葛芝山后发现一个村子。

他以为这就是砥平里,便将三个营长叫到身边,借着敌人的照明弹亮光,兴奋地说:“同志们,你们要看仔细,那个黑乎乎的就是我们的目标砥平里,现在兄弟部队有的在后面,有的迷了路,只有我们好不容易找到这个庞然大物,看来它就属于我们三七六团独家战果了。”

他命令二营、三营主攻,一营为预备队,明天一早向所谓的砥平里发起攻击。

拂晓,炮火连天,张志超令团属迫击炮连压住敌人的火力,掩护二营、三营向村子发起猛烈攻击,二营乘敌人火力之隙突进了村子,三营从侧面进攻,轻重机枪齐开火,敌人不支,纷纷败退。

张志超随二营进了村子,抓了100多个俘虏,兴致勃勃地用报话机向师长黄经耀报告:“报告师长,我们已经占领了砥平里!”

黄经耀兴奋地一拳击在桌面上,大声地叫道:“太好了,嘿,不是有人说砥平里是个小汉城,工事坚固吗?想不到砥平里的敌人这么不经打,就像豆腐渣一触即溃。”

黄经耀将攻占“砥平里”的消息逐级上报,半小时后,邓华回电,严厉地说:“同志,你们攻占的是田村,不是砥平里,请你们继续向东南方向前进,前面才是砥平里。”

黄经耀一听,顿时傻了眼,脸色也灰了,急忙命令已经停止战斗准备撤回归建的部队重新进入阵地。

14日拂晓,晨雾渐散,突然飞来200多架飞机,其中有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运输机、直升机,黑压压的一大片,随着轰鸣声,从直升机上丢下数百个降落伞,他们是来救援田村的敌人。

轰炸机沿着砥平里外围低空飞行,一枚枚炸弹和凝固汽油弹,就像母鸡下蛋般落在志愿军占领的阵地上;战斗机更是猖狂地向志愿军阵地扫射;运输机是来向敌人投掷粮食和弹药的。

事后,许多亲历者说,砥平里上空成了万国航空博览会。飞机飞走后,从原州、骊州、利川方向开来了100多辆坦克,增援砥平里。

志愿军参战的八个团,在如雨的炮弹和子弹的扫射下,向砥平里冲锋,同时要对付前来增援的坦克。

此时,砥平里的敌人形成了环形防御工事,敌人工事坚固,粮弹充足,火力集中。志愿军战士一波接着一波地往前冲,都被迎面而来的炮弹炸得像被砍倒的高粱,一排排地倒下了,八个团的兵力越打越稀。

徐国夫流着泪打电话给邓华说:部队伤亡太大,恳求撤岀战斗。可是被邓华拒绝,并要求今夜和明天白天加紧准备,争取在16日晚一举拿下砥平里。

傍晚时,敌人步兵坐着卡车,从骊州、原州、加川等地赶来增援砥平里,敌人越聚越多,而志愿军要想攻克砥平里,没有充足的兵力和炮火支援是绝对办不到的。

在这关键时刻,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致电邓华,告诉他,一一五师在审讯砥平里战俘时,得知砥平里敌人有美军二师二十三团全部、九团一个营、法军一个营、荷兰军一个营,共计六个营,总兵力达6000余人。我方阵地被炸毁,人员伤亡很大,不宜继续攻击。

与此同时,邓华也接到温玉成军长的电话,要求撤出战斗。

温玉成与邓华同年入伍,在红军时期担任团政委、骑兵大队政委。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十八旅旅长,1944年作为新四军的优秀代表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七大”。解放战争时期曾与邓华同在东北野战军,又同是纵队司令员。

邓华熟知他的为人,平时少言寡语,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会主动发言。所以温玉成的电话对他的影响很大,他知道砥平里的情况一定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所以二话没说,对温玉成说:“我同意你的意见,但你不要放电话,我向彭总汇报一下再说。”

邓华一手拿着通向温玉成的电话筒,一手接通了彭德怀的电话,如此这般向彭德怀诉说后,放下彭德怀的电话,对温玉成说:“彭总同意撤出战斗,参战部队交替掩护向北转移。”

刚刚还是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同时下起了鹅毛大雪,山河转眼间呈现一派银装素裹。

各部队借助大雪作掩护,抢救伤员,掩埋烈士。各团伤亡惨重,四十军三个团共伤亡1830人,三五九团三营只剩下营长牛振厚一人。团长派人通知他撤退时,他悲伤地说:“全营都打光了,我一人活着干什么,不如冲进砥平里,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还赚一个,被打死了就和战士们埋在异国他乡做个伴吧。”

伤亡太多,连机关人员都参加抬担架,还有不少伤员运不下来。敌人知道志愿军撤退后,用火炮、机枪跟踪,一条条火龙在山野窜动,子弹打得雪花裹着地下的鲜血飞舞,在照明弹的光亮中随风卷起了阵阵红色的雪雾。

原来以为砥平里敌人为数很少,不用花多大力气,一袋烟工夫便可解决战斗的指战员们,没有想到此战打得如此惨烈,面对残酷的现实无法接受,他们泪流满面,情绪低到了极点,心情沉重地掩埋了战友的尸体后,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鲜血染红的战场。

砥平里战斗结束那天,邓华心里十分内疚,他对作战处副处长杨迪说:“责任在我一人身上。我要向彭总和参战部队检讨,你准备笔和纸记录,我现在就口述。”

杨迪见邓华十分自责,便安慰他说:“好在你和彭总果断地命令停止进攻,撤出了战斗,使我军主力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尽管如此,我认为横城反击作战,歼灭敌第八师的胜利大于砥平里受挫。”

邓华没有吭声,沉思了片刻,非常严肃地说:“我不能因指挥横城反击作战的胜利就掩盖打砥平里指挥上的失误。”

杨迪为邓华的这种诚挚态度、自我批评的精神和主动承担责任的高尚品德所感动,急忙说:“邓司令,是我没有当好参谋,对敌情了解和判断有错误,才影响了你的决心。这次失利,我是有责任的。”

“你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这很好,但我怎么能怪你呢?我们所了解和掌握的敌情又不是你编造出来的,这些天来,你也是尽了力的。”

听到邓华这么说,杨迪心中十分难过,他说:“邓司令,你是不是回到志司后,当面向彭总汇报情况时再检讨,就不要发电报了。”

邓华严肃地坚持说:“不!我的检讨不仅只给彭总知道,还要志司其他领导同志都知道,还要让各军领导同志也知道。因此必须发电报,必须在我回志司前将电报发出!”

说罢,他问:“你刚才讲的砥平里受挫原因有道理,但我的检讨要少讲客观原因,多从主观上找原因,你准备好了纸和笔了吗?”

“准备好了。”

邓华双目凝视,抽着烟,口述了电报内容。等杨迪写好后,他拿过来又仔细地审阅了一遍,并做了修改,认真地签了字,叫杨迪发走了。

48年后,杨迪回忆起那时的情景,感慨地说:“当时参加打砥平里的各军军长们见到我说,他们原来对邓华很有意见,可是看到了他的检讨电报,认为邓司令作了检讨,承担了责任,很受感动,意见自然就没有了。并感到自己也有责任,需要认真地从中吸取教训。”他们对邓华副司令更加敬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