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奥匈帝国陆军的重炮,斯柯达149毫米榴弹炮

2022-07-17     小解说娱乐

原标题:一战奥匈帝国陆军的重炮,斯柯达149毫米榴弹炮

一战的欧洲是各类重型火炮的舞台,人们往往被各类型的大口径榴弹炮所震撼,又或者被M1897这类有代表性的小口径野战炮吸引,对中口径火炮关注相对更少,尤其是一战后已经不复存在的奥匈帝国,人们对该国军队的装备情况了解就更少了,今天就来介绍一款奥军在一战期间广泛使用的中程榴弹炮。

与当时欧洲其他陆军大国一样,奥匈帝国非常重视火炮现代化建设,加上有斯柯达这样的军工重企支撑,在相关领域有独特的见解。奥军重视师级火炮建设,考虑到当时的交通运输能力,很多军队都重视75毫米野战炮这一类口径偏小的火炮,到150毫米这一级别的火炮,往往都是更加笨重的加农炮,他们拥有更大的射程,却难以兼顾轻巧便携的特性。

斯柯达在1914年研制的149毫米榴弹炮就是一款相对轻巧的火炮,它被称为VZ 14,其实它和二战德军使用的150毫米重步兵炮类似,是用来在中近提供重火力支援的大炮。

该炮实际口径149.1毫米,作战重量2765千克,炮管长2100毫米,全长5.95米,采用水平滑动炮闩,炮管下是反冲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火炮仰角的变化调整孔径,以适应不同的运动方式。

火炮拥有木制的炮轮,矩形的炮架带结构有驻锄,有一面5毫米厚的炮盾,有平面矩形和带弧形的两种,炮管俯仰角度为-5°~70°,水平方向只有5°(当时大多数火炮水平调整角度都很窄),火炮发射42.6千克重的榴弹,炮口初速度336米每秒,最大射程8800米,每分钟能发射4发炮弹。火炮需要6名成员操作,一般一门火炮标配12人的炮班。

既然是师级的野战支援火炮,它当然就具备快速行军的能力,火炮可以拆解成两个部分,使用两组马匹拖曳行军,每组6匹马,基本能满足常规行军要求。

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该炮具有其他小口径野战炮的射程,虽然射速方面要差一点,但是威力弥补了这一缺陷,机动性也还不错,是一款不错的中程榴弹炮。

1916年时,斯柯达还重新研制了长炮管,以及适用的弹药,增加了射程,新火炮被称为VZ 14/16,不过两种型号的弹药仍然可以通用,只是前线士兵一般不这么干,因为两种弹药弹道等性能不同,交叉使用弹药需要复杂的计算才能明确弹着点,士兵们干脆懒得用。

在一战期间,这款火炮是奥匈帝国陆军标准火炮,在对手和队友中间都反映良好,一战后虽然奥匈帝国不复存在了,但是这门火炮得以延续,包括意大利、英军、德军等在内的众多国家军队均有使用,并且丰富了弹种,增加燃烧弹、破甲弹等。德军将这款火炮称为15厘米 sFH M.14(Škoda),国防军带着它参与了二战初期的很多战斗,意军将其称为sFH 400(i),1943年的西西里岛上还有它的身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14e5ea0d82dfbea241612e0a36ad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