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老大杜月笙的大名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上海的地下皇帝,杜月笙不但拥有滔天的权势,更是富可敌国。
孟小冬,民国时期著名的京剧演员,出生于戏曲世家,师从京剧大师余叔岩,由于技艺精湛她被世人称为“冬皇”。
孟小冬容貌出众,气质高贵,是无数男同胞梦寐以求的女神,就连上海黑老大杜月笙也被他迷得晕头转向。自1925年情愫初生后,杜月笙便开始疯狂追求孟小冬,历时二十多年才终于将其感动,然而那时候杜月笙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
年轻的时候,杜月笙家财万贯,在上海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掷千金连眉头都不皱一下。但是到了晚年杜月笙的家产已经所剩无几,大部分财产都转化为国民党高官的借条,而杜月笙又主动将所有借条全部烧毁。
所以,临终的时候,杜月笙的遗产仅仅剩下十万美元左右,而深得杜月笙喜爱的孟小冬只得到了其中的两万美元。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杜月笙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那后者是如何谋生的?
深居简出过日子
虽然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不能像之前那样挥霍无度地过日子,但是在那个年代两万美元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仍然拥有很强的购买力,如果省吃俭用完全可以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而且杜月笙去世以后,孟小冬选择留在香港,从此过上深居简出的日子。
孟小冬独自在香港生活,与她相伴的唯有三条狗,她给它们取了三个有趣的名字:布兰迪、香槟、威士忌。
孟小冬平日里不喜欢化妆,身着布旗袍,穿着平底鞋,如果抛开其实不谈,这样的孟小冬放在人群中也不会引起多大的关注。
在香港生活的日子里,孟小冬时常坐在一棵老树下发达,看着眼前三条活蹦乱跳的小狗,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除了发达以外,孟小冬还会打打麻将、溜溜狗,看看电视、练练太极拳,提前步入老年生活来大发自己的时间。
由于深居简出生活简朴,孟小冬日子过得还不错。不过即便不再富裕,孟小冬仍是一身傲骨,不愿为金钱抛头露面。
当初香港“丽的呼声”曾以十万港元为报酬,邀请她录音,遭到她的拒绝;后来又有不少富贾大商花重金请她登台演出,同样被她果断拒绝。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还曾派遣章士钊多次赶赴港做孟小冬的思想工作,让她回归大陆,结果仍遭到孟小冬的婉拒。
在那个年代,年轻女子有才艺的确可以大大方方地展示出来,但是已经有了婚配的女子则必须注重自己的形象,不能出来抛头露面。
临终前,杜月笙请求孟小冬日后不要再为了谋生而抛头露面,孟小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情谊,从那以后孟小冬再也没有在公众面前唱过戏。
传道授业谋生存
在与杜月笙结为连理之前,孟小冬与梅兰芳也有过一段恋情,后来两人分手,孟小冬意识到女人也必须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
于是她再次拜师学艺,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由于名气太大,孟小冬唱戏那些年必然攒下不少积蓄,所以这笔钱也成了杜月笙离去后孟小冬生活的保障。
当然,尽管孟小冬不再对外公开唱戏,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彻底失去收入来源。由于酷爱京剧,孟小冬后半生的重心都放在教育京剧上。
孟小冬深知“严师出高徒”的道理,所以她对于弟子非常挑剔,不但要求他们肯吃苦耐劳,还必须愿意为艺术献身,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让孟小冬培养出好几位名动香港的京剧大师。
一直以来学习艺术都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情,尤其是在很多人吃穿都是成问题的年代,能够有闲情雅致学习艺术的人非富即贵,所以依靠收徒弟,孟小冬的收入依旧不低,再加上她生活简朴,完全有能力维持日后的生活。
一代名伶终离去
再到后来,孟小冬接到杜月笙四姨太姚玉兰的邀请,离开香港来到台北生活。
姚玉兰是京剧爱好者,与孟小冬有很多共同语言,后来她们结为异性姐妹,两人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当初杜月笙和孟小冬能够成功走到一起,姚玉兰功不可没,这一份感情是其他太太无法比拟的。
孟小冬来到台北以后受到了当地人热烈的欢迎,甚至新闻媒体还专门为她召开了记者会招待会。当时京剧在台湾算主流艺术,很多人希望孟小冬能够出来唱戏,只是孟小冬一直以“身体不好”婉拒。
定局台湾以后,孟小冬生活更加低调,直接放弃了收徒弟的业务。她不接受电视、广播访问,不录音也不曾演出。除了遛狗以外,大多数时间都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偶尔也会打打牌。
1977年,孟小冬70大寿,亲朋好友汇聚一堂为她庆生,由于心情高兴,她还在宴会上哼了两句,不过从那以后她咳嗽的毛病一天天恶化。
5月25日晚,孟小冬一阵剧烈咳嗽后便晕了过去,家人将其送往医院后仍无法把她唤醒。26日午夜,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70岁,一代名伶终离去。
执笔君言
总的来看,尽管杜月笙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但是由于她招收徒弟获得收入,再加上孟小冬晚年的生活非常低调简朴,所以之后她也并没有因为金钱的事情而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