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资本市场的大佬们总是反复提及2012年和2018年。
为何大家都关注2012年和2018年?
2018年的A股,沪指全年下跌24.59%;深成指下跌34.42%;创业板指下跌28.65%;中小板指下跌37.75%,熊冠全球,投资者哀鸿遍野。
2012年的A股,宽幅震荡,三起两落,最终顽强收红。
那两年,国际和国内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和今年又有何异同?给今年的股市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2018年:A股为何熊冠全球?
2018年,A股大幅下挫,熊冠全球。
沪指创下有史以来第二大跌幅,全年下跌24.59%,跌幅仅次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其他三大指数中,深成指跌34.42%,创业板指跌28.65%,中小板指跌37.75%。
从行业上来看,没有一个行业取得正收益,其中又以周期板块和成长板块跌幅最大。跌幅排名靠前的行业主要是受中美贸易战加征关税影响较大的电子、轻工制造、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跌幅较小的行业则集中在消费和金融。
从风格上来看,大小盘均呈现震荡下行的走势。自2018年2月以后,贯穿2017年的蓝筹股行情终结,中小盘股则仍延续自2016年以后的估值下行趋势。
2018年股市惨烈的背后是内外风险历史性的演绎。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另一方面,国内去杠杆持续推进;更重要的是,中美经济与金融周期的错位,使得A股受到美国加息的拖累,进一步失去了吸引力。
1、 中美贸易战
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布对每年高达6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征收25%的关税,中国政府随后对美方进行了反制裁,标志着中美贸易争端的正式开始。
随着摩擦升级、双方谈判态度几经反复,恐慌情绪笼罩着资本市场。投资者对风险的容忍程度呈螺旋式下降,市场迅速下跌。
受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中国企业对外出口锐减、对内消费不足,盈利预期恶化,从而引发了2018年经济增长动能趋缓。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下滑进一步挫伤了投资者信心,股价加速下行,制造业和成长板块受损严重。
2、 国内去杠杆
2018年国内去杠杆持续推进。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企业信用债违约数量及金额成倍增加,125只违约债券中有106只由民企发行,信用风险急剧上升。
债券的爆雷又进一步加剧了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企业融资及再融资能力下降,投资者对企业经营能力的预期进一步悲观,并导致了2018年底市场的又一轮低迷行情。
3、 经济周期错位
2018年,美国经济在持续改善后出现过热趋势,而中国经济则面临增长动能趋缓。这一点与今天的中美经济形势颇为相似。
中国宏观层面,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能不足;其中,由于中美贸易磨擦加重,出口受损严重。
A股微观层面,由于经济周期两相错位,使得A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及盈利预期都有所下滑,给股市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4、中美金融周期错位
中美经济周期错位导致金融周期错位。2018年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四次,而中国国内四次降准,以维持去杠杆所需的流动性,两者方向产生分化。
货币政策分化进一步引发全球资金回流美国,给A股市场带来更大压力。尽管国内市场全年维持宽松,但受制于基本面悲观预期以及资本外流压力,未能有效带动股市上行。
2012年:A股三起两落
2012年的A股三起两落,最终顽强收红。
从指数上来看,沪指全年上涨3.2%,深成指涨2.22%,中小板指跌1.38%,创业板指跌2.14%。
从过程上来看,2012年A股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 月6 日-3 月2 日:上行阶段,沪指涨14.53%,通胀回落,货币宽松形成一致预期;
3 月5 日-3 月29 日:下行阶段,沪指跌8.47%,两会宽松预期落空;
3 月30 日-5 月7 日:上行阶段:沪指涨8.87%,宽松预期再起;
5 月8 日-12 月3 日:下行阶段,沪指跌20.07%,经济增速下滑超预期;
12 月4 日-12 月31 日:上行阶段,沪指涨15.79%,改革预期强化,市场风险偏好上升。
从行业上来看,房地产全年上涨33.8%,位居所有申万行业第一。银行、建筑装饰和家用电器等地产周期相关板块也涨幅居前。此外,受益于2012年的金融创新,非银金融板块也同样有着不错的表现。
海外:美国再度启动印钞机,欧债危机进一步扩散
美国方面,2012年仍处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复苏进程中。
2011年,美国刚刚结束了第二轮量化宽松(QE2),经济增速三季度开始触底反弹。但美国的经济复苏仅仅维持了3个季度。2012年3月,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在讲话中释放了新一轮QE的信号。随后的6月,美国PMI快速滑落至50.6%,几近触及荣枯线。最终,美联储于9月14日的议息会议正式宣布开启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并在12月宣布量化宽松力度加码。
欧洲方面,2012年是欧债危机进一步扩散的一年。先是2月惠誉将希腊的长期本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降至最垃圾级。5月和6月,西班牙和塞浦路斯又先后爆发银行危机。到了7月,穆迪甚至将欧元区拥有最高信誉的德国、荷兰和卢森堡的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调为“负面”。受欧债危机拖累,欧元区2012年GDP同比下滑了0.6%。
国内:经济下行VS宽松预期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一方面,通胀高位回落,房地产仍处于调控周期;另一方面,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对中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在此背景下,2012年中国前三季度GDP增速持续下滑,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不断强化。2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随后的5月再次降准,并在6月和7月连续两次降息。在政策的刺激下,四季度GDP增速终于实现了反转,由三季度的7.5%回升至8.1%。
除了货币政策,2012年的金融创新也受到关注。年初,保监会放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额度,允许险资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券商资管等。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资金很多都直接投向了住宅项目,从而激发了房地产市场的活力。
2022年:A股预期受到怎样的启示?
当前,A股面临的境遇与2018年和2012年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是,今年的海外环境更困难更复杂,美联储收紧力度更高,地缘风险更不容易控制,强美债+强美元+高油价对全球股市压制力更大。
对比2012年,海通证券认为,2012年市场的年度低点出现在12月,而今年A股市场外部因素扰动更为严峻,年初下跌幅度较大,全年低点可能已经出现了。
对比2018年,中信建投认为,当前A股市场位置偏高,下跌时间较短。从微观流动性上看资金流入并不强劲,配置型外资流出压力依然值得关注。当前仍有部分中期担忧未解,如经济和企业盈利仍在寻底、全球通胀和美联储加息、疫情反复影响复苏等。
有市场人士相对乐观地认为,俄乌战争进入尾声后,A股可能会迎来第一个拐点,因为地缘冲突、滞胀风险对全球股市的压制会适度缓解。此外,最近中国国务院金融委等多个金融主管部门接连召开会议,标志着本轮下跌政策底已经出现,市场信心修复,流动性恶化获得缓解。同时,国内环境要比2018年略好一些,高层稳增长的决心很大。
但也有市场人士看法比较悲观,认为当前中国面临本土疫情不确定性和地产悲观预期这两大掣肘,未来或许没那么乐观。本轮全球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还是金融刺激退潮,过去两年全球股市赚的钱主要是各国央行放水放出来的。当美联储率先收水,全球股市面临很大的考验。而且,未来美国通胀压力越大,美联储收紧的力度可能就越高,这对股市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当前的美联储防通胀的意愿强于保股市。
综上,今年A股受美股影响较大,参考2018年和2012年的走势,将会宽幅震荡,同时也会穿插一些结构性行情。指数的具体走势将取决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增速何时见底。长期来看,A股特别是成长股的的拐点可能要等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
今年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将是一大考验,控制好仓位可能是对抗风险的较好选择。对于成长确定、估值合理或偏低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可以耐心持有;对于成长确定、但估值过高的公司可以适当降低仓位;对于行业成长性不足、没有业绩支撑的公司要特别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