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周报(2024年10月21日-10月27日)

2024-10-28     搜狐号政务

一、本周主要事件

1、当地时间10月21日,美联储多位官员发表讲话支持渐进式降息。达拉斯联储主席Lorie Logan称美联储降息应谨慎,因为经济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重申支持在未来几个季度以较慢的速度降息。堪萨斯联储主席Jeffrey Schmid表示,倾向于支持美联储谨慎、渐进地实施货币政策,避免过大动作

2、当地时间10月23日,加拿大央行决定降息50个基点,将政策利率从4.25%下调至3.75%。这是该央行从今年6月份开始将政策利率下调以来的第四次降息。

3、据路透社10月23日消息,迪拜和阿布扎比两地正竞相吸引全球财富管理公司。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最新排名中,迪拜和阿布扎比分列第16和第35位。近期,阿布扎比投资创设的新兴行业的企业正引起国际金融界的关注,监管宽松以及大量主权财富基金存在是吸引新公司落户阿布扎比的重要动力。

4、当地时间10月25日,俄罗斯央行加息20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19%上调至21%,这是俄央行今年第三次上调基准利率。公告指出,当前通胀率显著高于央行7月份时的预测水平。通胀预期仍在持续上升,国内需求增长已远超商品和服务供应的增长。

5、据法新社消息,穆迪评级确认法国“AA2”的评级,但将该国信用评级展望下调为负面,为两周内第三次警告,原因是法国公共财政状况恶化以及在遏制膨胀的预算赤字方面面临的政治挑战。

6、央视新闻10月26日获悉,以色列官方消息显示,以色列已启动对伊朗的袭击,伊朗的发电厂是袭击目标之一。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阿维凯·阿德拉伊当天凌晨发表声明称,以军正在对伊朗军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以回应伊朗近期对以色列的袭击。

7、当地时间10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喀山会展中心出席“金砖+”领导人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汇聚“全球南方”磅礴力量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强调,全球发展倡议提出3年来,已经动员近200亿美元发展资金,开展了1100多个项目。全球工业与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卓越中心近期落户上海,中方还将建立全球“智慧海关”在线合作平台和金砖国家海关示范中心,欢迎各国积极参与。

8、据央视新闻10月22日消息,从国家发改委最新了解到,截至目前有将近一半增量政策已出台实施。接下来还将有一批增量政策继续出台实施。例如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并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本专科生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额度并推动降低贷款利率,最大限度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等。

9、财政部10月27日消息,世行日前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发展委员会第110次会议。财政部副部长、世行中国副理事廖岷与会并发言表示,除货币政策外,中国还将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稳定房地产市场、提高重点群体收入、保障民生、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强有力措施,通过政府支出撬动社会投资、刺激消费,增加有效需求。

10、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10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10%,5年期以上LPR为3.60%,均较前期下调25个基点。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代表性观点

麦肯锡近期发布了一篇题为《中国消费的真相》的报告。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小幅上涨3.7%,但部分观察人士认为消费增长很难快速改善。有人认为,抑制消费的根本问题如消费者信心历史性低迷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可能还需要12-18个月才能扭转。虽然一些消费数据表现不振,但消费者信心和消费增长仍存在。在此背景下,报告梳理了有关中国消费的三个常见误解并提供了事实依据,旨在对当前的市场状况提供更为平衡的视角。误解一是中国消费面临危机。事实上,尽管消费者信心仍低迷,预期的疫情后复苏尚未完全实现,但总体形势远非黯淡。尽管存在担忧,但中国GDP增速仍保持在5%左右。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规模,这样的宏观增长率已是相当可观的数字,但它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微观层面的增长,所以一些行业中的部分企业并未感受到增长。尽管如此,中国在去年贡献了全球GDP增长的三分之一,并在今年继续表现出了韧性。实际上,国内消费正在增长,服务业和旅游业等行业增长强劲,表明经济是在不同行业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同时,虽然产品消费总体上看似持平,但运动服、城市户外服装和消费者健康等一些领域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此外,必须超越总体指标认识到市场中消费者信心提高和积极增长的因素。据麦肯锡调查,高线城市和低线城市的千禧一代信心水平差异很大,一些低线城市的信心水平超过80%。另据麦肯锡ConsumerWise消费者调查,中国消费者是世界上最有信心的消费者之一。在8月份最新调查结果中,59%的中国消费者认为经济将在未来2-3个月内反弹,而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消费者该指标仅为41%、30%和13%。误解二是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失去了兴趣。近期人们经常会问,为什么奢侈品牌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会下滑。实际上人们很容易忘记,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中国消费者60%的奢侈品购买都是在境外进行的。现在这一趋势正在回归。仅2024年上半年,海外奢侈品支出就已超过2019年的同期水平。在出境游活动恢复缓慢的情况下,很少有人会预测到海外支出回升会来得如此之快。虽然日元贬值推动日本奢侈品消费大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奢侈品消费激增的原因,但意大利和法国奢侈品消费也在增加。因此,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失去对奢侈品的渴望,他们只是选择在国外购买。误解三是外资企业正大批撤出中国。第三个流传的谬论是外国公司由于认为市场机会减少而迅速撤出中国。虽然有些公司减少投资甚至退出中国市场,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反映出全貌。事实上,情况要微妙得多。虽然一些业绩较差的公司确实缩减了业务,但其他公司尤其是欧洲公司,正在加强在中国的投资。德国央行称,德国在今年上半年向中国投入了73亿欧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超过了去年全年的64亿欧元。此外,外国品牌在中国消费者中仍具有巨大吸引力,尤其是在高端和奢侈品领域。例如在运动服装领域,包括由中国本土合作伙伴经营品牌在内的外国品牌在新冠疫情后获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一些外商独资品牌如lululemon,今年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其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在2月至7月的两个季度期间在中国大陆创造了6.18亿美元的净收入,同比增长44%。综上所述,中国消费危机、奢侈品需求减弱、外国公司大批撤出中国的说法都站不住脚。相反,现实情况更为复杂,其特点是选择性增长、对奢侈品的热情持续(尽管越来越多人从国外购买),以及外国品牌在市场上的混杂但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任何想要探索或投资中国市场的人来说,了解这些细微差别至关重要。

三、本周重要数据

1、当地时间10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均为3.2%。与7月份发布的预测相比,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保持不变,2025年预测值则下调0.1%。具体看,预计发达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为1.8%,较7月预测值上调0.1个百分点,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为4.2%,较7月预测值保持不变。

2、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德国PPI同比下降1.4%,预期下降1%,环比下降0.5%,预期下降0.2%。

3、日本总务省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东京地区整体CPI同比上涨1.8%,季调后环比上涨0.5%;10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1.8%,季调后环比上涨0.4%。

4 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1.6亿千瓦,同比增长14.1%。

5、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281.6亿元,同比下降3.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3%,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1个百分点。

6、中原地产研究院公布数据显示,10月1日-26日,北京二手房住宅网签已达12979套,预计10月全月网签将超过1.6万套,创19个月来新高,实际成交预计达到2.5万套,创8年来同期最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03a86670f75108016dc5f17ec38bc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