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王”刘湘,左右逢源成为一方霸主,坚持抗日最终倒在岗位上

2022-10-08   百晓生侃历史

原标题:“四川王”刘湘,左右逢源成为一方霸主,坚持抗日最终倒在岗位上

对于民国那段历史来说,或许引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的那段话最为贴切:“这是睿智的时代,这也是蒙昧的时代;这是笃信的时代,这也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这也是绝望的冬天。”在那个风范十足的时代,文人与大师们挥动衣袖,铸就了华夏文明的又一段风流。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盛产”军阀的国家,当时盘踞各地、割据一方的军阀数以万计,根本难以统计。而在这一时期的中国,军阀横行的重灾区当属四川,在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曾出现武备系、九人团系、速成系、保定系、军官系等多个军阀派别,其中大大小小的军阀有上百人之多。有的军阀占据着几十个县城,他们也胆敢自称“军长”或“总指挥”。仅有几个县城的地盘也敢自称“师长”。在乱世纷争的年代,只要拥有武器装备,便敢称霸一方。

四川地区的军阀之间貌合神离,为一点利益钩心斗角,几乎每日都有冲突,年年都有大战爆发,军阀之间的斗争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有句老话叫“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小股势力多了,迟早会被一个强大势力所吞并,最终合为一团。1934年,四川军阀刘湘凭借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最终将各地的小军阀吞并,由于实力强大,南京国民政府还亲自任命他为七路军总指挥,蒋介石也让他担任四川省主席兼四川“剿匪”总司令。

自1926年起,刘湘便率领部众接受广东革命政府的改编,他也从军阀摇身一变成为正规军。后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刘湘也一直表示支持拥护,蒋介石也对他格外看重。其实从实际情况来看,刘湘愿意听命于国民政府,也是为了寻找一个更加坚实的背景,同时也是与国民政府“交朋友”。而蒋介石对刘湘委以重任,实则是为了稳定四川的局面,刘湘实力强大,拉拢他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无论是从表面上,还是从暗地里的利益关系来看,双方的关系基本上都是趋于稳定的,只要刘湘不公开反对蒋介石,表面上听从南京国民政府的命令,这一层窗户纸便不会被捅破,蒋介石也不希望与刘湘撕破脸皮的。

在种种利益关系的牵扯下,蒋介石为何最终还是对刘湘起了杀心?刘湘又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个人简介

刘湘,又名元勋,1888年7月1日出生于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他与民国大部分的军阀不同,刘湘的家庭较为富裕,其祖父刘公敬是清朝的武举人,在当地也是颇有威望。刘湘的父亲刘文刚,也是弓马娴熟,可由于时运不济,最终没能考取功名。尽管如此,刘家也算是当时比较富裕的家庭。刘湘的母亲乐氏育有三子,刘湘是家中的长子,受到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家人对他也算是重点培养。

1904年,刘湘在父亲的督促下考进大邑县立高等小学堂。当时正值清王朝崩塌前夕,四川境内已经发生骚乱,正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难平”,四川地区的军痞和土匪已经横行霸道。刘湘此时分析了时势,他认为读书已经没有前途,反倒是掌握武装才能够出人头地。

次年,清政府宣告要废除科举制度,并设立文武学堂,编练新军。年仅16岁的刘湘瞒着家里人去考四川武备学堂,并且还被成功录取,成为一名学兵。生性好动的刘湘在武备学堂混得是风生水起,不但结交了许多朋友,还受到教官的高度赞扬。1906年,成绩优异的刘湘被选拔进入四川陆军讲习所进修,毕业后又进入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刘湘在学堂里成绩优异,毕业后进入军队实习也表现优秀,于是再次被派往四川陆军讲武堂深造,毕业后直接担任排长,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成长蜕变

刘湘为人低调,但在战场上他却勇猛异常,低调的处事方法为他赚足了名声,当年袁世凯派人整编川军时,正因为刘湘低调处事,并且战功赫赫,这才免于被裁撤。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蔡锷率领护国军进入四川,刘湘所部奉命守卫泸州,并将护国军击退。袁世凯对此非常满意,刘湘还因此被提拔为第十五师步兵第二十九旅旅长,为陆军少将军衔。可刘湘也并不蠢,他在军事学校学习这么多年也不是白学的,经过对时局的分析,刘湘认为天下人都在反对袁世凯,于是决定倒向护国军。

护国军再次攻打泸州时,刘湘下令让出了泸州,他左右逢源,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后来,刘湘又投靠北洋政府,他还因此升为中将师长。四川靖国战争爆发后,刘湘认为靖国军总司令熊克武实力强大,于是又投靠熊克武,他也因此成为川军第二师的师长。刘湘的左右逢源让他得以在乱世中立足,并且一直受到重用,这也是他慢慢蜕变成为大军阀的一个过程。

投靠国民政府

在多年的军阀生涯中,刘湘不断投靠一方,然后背叛另一方,他看到实力强大的便前往投靠,通过熊克武的势力,刘湘不断壮大,最终成为割据一方的强大军阀。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誓师北伐,刘湘认为这是一次非常不错的机会,于是接受广东革命政府的改编,还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刘湘选择接受革命政府的改编并非是支持革命,而是为了击败自己的老对手军阀杨森,他的背后有北洋政府的支持。刘湘接受改编,只不过是为了傍一棵更大的树。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大屠杀,刘湘为得到国民政府的信任,他公开表示拥护蒋介石,并以此换得第五路军总指挥的职位。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又任命刘湘为第七路军总指挥,总兵力约11万。在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刘湘已经做好统一全川的准备。在击败军阀刘文辉后,刘湘的兵力暴增,并且已经控制住四川大部分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四川王”。看到刘湘混得风生水起,国民政府也趁此机会拉拢他,还任命他为四川省主席。蒋介石还想利用刘湘在四川的势力来对抗红军,还任命他为四川“剿匪”总司令。

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国民党中央军的围攻下,从鄂豫皖苏区突围,经过长距离的行军后进入四川,并且在四川和陕西的交界处建立起川陕根据地。作为旧军阀的代表,刘湘在四川一直都执行反共政策。其实早在6年前,刘湘便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制造了“三三一”惨案。得知红军进入四川后,刘湘当即下令发动“六路围攻”,可是四川军阀之间相互不信任,甚至还在作战中发挥出“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最终“围剿”以失败告终。

1934年,中央红军进入四川境内的大渡河一线,刘湘派出川军精锐阻击红军,蒋介石也严令刘湘出兵拦截。可刘湘也并不傻,他认为蒋介石的目的就是想让川军与红军火拼,然后坐收渔翁之利。因此,刘湘对蒋介石的命令阳奉阴违,基本上没有再与红军作战。蒋介石也看透了刘湘的想法,此时他已经对刘湘产生杀心。

蒋介石制裁刘湘

1935年,蒋介石派贺国光率领参谋团进入重庆,专门负责西南各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刘湘逐渐失去了对四川的控制权。蒋介石已经初步控制四川的军政大权,随后又公开宣布要在四川裁军,明眼人都看出来蒋介石是想要“削藩”,可刘湘看着川军被裁三分之二也不敢有任何怨言,毕竟实力不如人。明面上,蒋介石尽管对刘湘有杀心,但他也不能直接表现出来,更不能够直接除掉刘湘再找人顶替,他只能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来制裁刘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全国支持张、杨的地方势力其实并不多,只有山东的韩复榘,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广东的李济深和四川的刘湘,而此时的刘湘已经基本被蒋介石所控制。蒋介石后来得知刘湘也支持张学良和杨虎城后,表示十分不满,可他也不能公开来处置刘湘。

卢沟桥事变后,刘湘公开支持抗战,并表示四川可以出兵30万,还能够提供大量人力物力来支持抗战。此时的刘湘已经身患重病,他的部下劝他以身体为重,可他却说: “过去多少年都是在四川打内战,脸上实在不光彩,今天枪口对外,正好为国家效命,借以洗刷自己的污点,岂能在后方苟安?”1937年11月23日,刘湘在视察赶赴上海作战的川军队伍时,疾病突然发作,经过在医院治疗后,最终还是病逝(1938年1月20日)

结语

刘湘的人格是非常复杂的,他一面是抗日爱国将领,另一面又是心狠手辣的反动军阀,他的身上浓缩了旧中国军阀的特点,却也不能否认他对抗日事业做出的贡献。从刘湘的抗日的态度来看,他的确也是一位爱国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