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精”演戏,来“戏源”温州感受戏曲之美

2019-11-12   阿拖施晓君

浙江省第十四届戏剧节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浙江省第十四届戏剧节今年是在南戏故里温州举行的,通过今天下午的看戏,我算是懂了一点皮毛究竟为何要在温州举办。活到老学到老,很多知识都是在生活里一点一滴累积的。

原来北宋时期就诞生在温州的南戏,又被称为“永嘉杂剧”,殊不知它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南戏鼻祖——高则诚纪念馆

今天我们在温州集合以后来到了《琵琶记》的作者高则诚纪念堂,温州还有许多可以用来打卡的文化旅游地,譬如在温州的南戏博物馆,在戏剧里面经常是男女主人公重逢的江心屿,都带有戏剧诗歌的梦幻色彩。

黄燕舞老师,国家一级演员

高则诚被尊称为“南戏鼻祖”,他随中了进士,但最后还是辞官归隐,而后他用三年的时间改编了《琵琶记》,在明清时期琵琶记的传抄就多达40多种,可谓是“中国戏曲版本之冠”,如今的高则诚纪念馆就在瑞安的柏树村,他的老家,纪念馆内陈列的名著十分丰富,很适合戏迷前来一饱眼福。

文成让川村,吃长桌宴,品各戏曲

都说温州人爱看戏也爱演戏,我今天算是见识到了。泉州作为一个闽南戏的融合地,每年春节元宵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友都会来梨园剧院听上大半个月戏,我已经为我家乡的戏剧文化而骄傲。

可我未曾见过今天这般让我震撼的场景,当周妙利老师在台上指导着临时上场的戏迷一些动作,对着台下的观众说不如我们大家唱着戏,我带着她们演戏如何。台下齐声声唱起了戏剧的某一段,台上的人自如地表演着,这种自发地不带任何音响设备传遍整个山谷的声音,我是从未见过的。

我不是爱戏之人,我却在今日之后想着,往后泉州的戏剧我也要多多去感受这些古老却一直流传下来的戏剧。古戏台是传统戏曲演出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我们今天就是在古戏台上看的演出,温州市现在古戏台还存有541处,可算是处处都有了。

半个月前我才刚来过的让川村,却没有发现这处古戏台,不过乾隆年间就保留下来的叶氏祠堂和节孝牌坊还是很古老的,古老的房子边上是古香古色的石头墙,当然也有比较新的水墨般的新居,这些大多数都做成了民宿,是一个让人们能够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中午我们便是在让川村的古戏台下吃着让川村最特别的畲乡长桌宴。长桌宴是畲族隆重的待客礼仪,由6个冷盘和11个热场组成的四人一圆框。

戏迷们能够跟偶像在一起吃饭喝酒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事了。嗯,今天我也被黄燕舞老师圈粉了,这也太帅了吧?
这才第一次发现,原来把戏剧文化与山山水水连着玩起来也是有点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