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智慧,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世界三大奇迹。
原来,南水北调工程古代就有了。这就是京杭大运河。
从杭州到北京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880公里。开挖于公元前486年,这是春秋时代。直到元朝的1293年全线通航,历时1779年。
(京杭大运河全线 图编/从零开始)
京杭大运河在各路段叫法不同,因为是由各条河流连通疏浚形成的。
要说工作效率,现代比古代那就是神速。现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武汉丹江口至北京天津,仅用了12年(2002年-2014年)。
9月3日《山东商报》报道,京杭大运河全线复航工作已提上日程,将连通雄安新区白洋淀。白洋淀通过大清水水系连通京杭大运河。
01
京杭大运河,起于春秋争霸
京杭大运河并不是开始就规划好,然后开挖的。开始起于春秋争霸,扩展地盘,只连通了长江和淮河。后来各朝代不断疏浚、延伸、贯通,就成为了现今的京杭大运河。
公元前486年,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春秋五霸,其中吴王夫差算五霸之一。当时吴王夫差和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各施韬略,占地盘,比能耐,掰腕子。
(春秋五霸 图/从零开始)
吴王夫差接手吴国时,吴国不算强大 。但吴王夫差为了给其父雪耻,励精图治,开疆辟土,打败了越王勾践,但吴王夫差的心也膨胀起来,想争霸中原。
但是,吴国久居吴越(上海浙江一带)之地,善水战,为了便于水军行动,北上输兵运粮,便开凿“邗沟”运河,利用湖泊多的特点,在湖泊之间局部开挖,让湖泊连通,形成连续的水路,贯通江淮两大水系。
(春秋地图—邗沟 动图/从零开始)
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吴要北上,可以走海路,对于古中国来说,海航力量弱,海航风险大。对于吴国来说,水路是最合适的。挖好邗沟后,还在今扬州的西北筑了邗城,即最早的扬州古城。
吴王夫差还接着开凿了黄沟运河,沟通了泗水与济水,他就可以沿邗沟北到淮水,入泗水,入济水,西上黄池,与齐晋争夺盟主地位。著名的黄池会盟就是吴王夫差组织的。
吴王夫差虽然称霸了北方,但由于开凿运河消耗国力太大,北上也让后院空虚,越王勾践趁机攻打吴国,最后吴国败于越国。
邗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如今扬州到淮安之间的大运河(淮扬运河)基本是过去的吴国邗沟。
吴王夫差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为了北上开挖的邗沟,两头的扬州(广陵)、淮安(淮阴)会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他若有知,在九泉之下了也会笑醒的。
淮扬运河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沿岸遍布遗产点15处。
02
京杭大运河,兴盛于隋元两朝
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整治,向南向北的拓展,基本上形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
隋炀帝(杨广)时期,考虑到黄河是东西向,没有南北向的联系,便考虑人工修建南北向的河流通道。以前各诸侯国也在辖地陆陆续续挖了一些运河,隋炀帝就将它们连接在了一起。
(隋朝帝下扬州看琼花 图编/从零开始)
因为隋朝京师在西安,传说隋炀帝为了方便去扬州看琼花,也为了漕运(南粮北运)方便,所以,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南、东北方向形成了运河河道,全长2000多公里:
还原到隋朝地图上,看看详细情况:
(隋朝地图—大运河 图/从零开始)
到了元朝,因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元朝地图—大运河 图/从零开始)
由于古代没有高铁、高速线路,地图上纵横交错的都是河流,因此大运河的河道非常清晰。
03
京杭大运河,传承于当代
现代的京杭大运河,基本保持了元代的规模和建制。新中国后,进行过大规模的整修,有的地方进行了截弯取直。
由于黄河大改道,南宋南流改为北上,黄河形成的泥沙淤积,使得京杭大运河在济宁梁山以北被黄河拦腰截断。清朝开始,京杭运河通航逐步走向以黄河为界、南北分制的状况。
因为济宁的微山湖南北长100多公里,连通着江苏,济宁以南至杭州河道一直发挥着重要的运输作用。
此后的100年间,黄河以北的山东段还在继续通航,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水资源不足等原因而彻底断航。
(黄河变迁 图/从零开始)
为了发挥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航运的功能,京杭大运河的全线复航工作已经于2018年12月正式启动。
据《山东商报》报道,8月26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南的泰安段经过近两年的紧张施工,具备了通航条件。京航大运河现在通航情况如下:
(京航大运河现在通航情况 图/从零开始)
黄河以南全部通航。下来就看黄河以北了。
京杭大运河的全线复航,最关键的就是如何穿越黄河,上架或下穿,难度都比较大。我们国家在大基建路桥建设方面,世界领先,相信京杭大运河穿越黄河工程,一定会顺利完成。
山东方面说,未来航道将由德州市出山东境,尔后还将连通雄安新区。
(白洋淀与京杭大运河连通示意 图/从零开始)
京杭大运河的全线复航,意味着,白洋淀下游河道(赵王新河-大清河)也必然疏浚,达到通航条件,然后在天津的独流碱河北端对接京杭大运河,北上北京,南下杭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