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秋天的味道
原创:英华时光
忽一场秋雨,天就凉了。
前几日还是艳阳高照,短袖衣衫,
笑望着日子总是比岁月要慢,
怎一回头,春、夏分外遥远,
不觉间秋意已浓,蝉噤荷残。
就像这个小长假一样,
来之前,是怎样盼望、计划……
七天不长,但也不短,
好像可以做很多事情,
也可过得从容而悠闲。
可怎么,嗖地一下便没了呢?
我们能抓住的时间,
我们抓不住的,也是时间啊。
秋天的味道
时至寒露,正好秋收。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这个时节,可不正是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的季节。秋天之色、之香在五彩斑斓之间,这斑斓有叶和花的色彩,又怎少得了果的丰润与甘甜呢?
收秋,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已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大家喜欢更多的是秋天的味道吧。易县的秋天味道丰美,树上的、地里的、水里的……总有一种,让你想起这片土地,想起自己的村庄。
07/10
周一 晴
孩子放学回家,放下书包,习惯性地将目光锁定在茶几、餐桌上,与以往的糕点、水果不同的是,今天摆的是煮花生、蒸红薯。很快,一块红薯便进了肚,花生壳儿也剥了一小堆。父亲坐在儿子身边,看着吃得正香的儿子,念叨着:“我也弄不惯了,只不过回老家收了一天的秋,干的时候不显,现在一歇下来还有点儿浑身疼。”“那就不种了呗”儿子眼睛不离电视,随口答到。父亲一怔,想着,那以后这地咋办呢。想想自己像儿子这般大的时候,收秋时已能派上用场,掰棒子、捆玉米秸、装圈儿,刨花生、摘花生……忙得丢丢转。那时候,村里的学校还会放大秋假,孩子跟大人上地收秋是司空见惯的事儿。那时候的自己不像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觉得学习累、上学苦,最喜欢的事儿就是上学、写作业。为啥?其实就是觉得,上学读书比起干农活儿来轻省多了,享福多了。孩子和自己不一样,自己和上一辈不也不一样了嘛。自打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就想让老人们享享轻福,劝他们把地租出去,或者种上树,省得一年到头惦记着了。可一说这,老人们就急。“种地那是本分!农民不种地还能干啥,不让我种可不行”。一年又一年,老人的背更驼了,可这地还一直种着,农忙的时候,只要得空儿,自己还要回老家帮忙。在地里头晒着、忙着、累着,鞋里、衣服上裹进土,头发上粘上庄稼屑子,回到老屋里,往大炕上把身子捋平,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来的舒坦。想想,这人啊,就离不开脚下的土地,再是钢筋水泥,灯红酒绿,从山里走出再远,那根儿啊,不还在地里扎着呢嘛。这话,父亲没对儿子讲,他知道讲也讲不明白。天高地阔的,眼见着儿子的个头儿都要超过自个儿了,他更盼着儿子好好学习,飞得高一点儿,飞得远一点儿。不过,他又一想,就是飞得再高、再远,终还是有根线牵着呢。等又一个秋天到来,家乡的花生、玉米、红薯,还有那磨盘柿,都会让他惦念,秋天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也才是秋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