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许多水果皆已进入了最佳采摘时节,雅安市石棉县的枇杷也迎来了丰收期,5月14日,记者来到石棉县,参加由石棉县委宣传部主办的石棉枇杷主题宣传活动,放眼望去,一棵棵枇杷树枝繁叶茂,而果农们则忙着采摘、包装、发运,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据石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罗华介绍,石棉县是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野生枇杷资源丰富,是优质枇杷生产的最适宜区。石棉县枇杷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面积达5万亩,全县主要在海拔1200~1600米范围内种植,分布在丰乐乡、美罗镇、迎政乡和永和乡等11个乡镇(街道)。
石棉枇杷栽植品种主要为大五星,果实大、果粉多、皮薄、果肉厚、汁多、细嫩、风味浓郁,可食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等于14.6%,是枇杷中的上品。成熟时间分梯次从4月中下旬到7月上中旬,2020年预计枇杷产量达2.05万吨,产值达3亿元以上。枇杷产业的发展逐渐鼓胀果农的腰包,成为脱贫攻坚的又一“金色希望”。
近年来,石棉县还通过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合作,推行标准化栽培管理,果园标准化程度居全省之首,已建成“万亩亿元示范区”。石棉枇杷先后荣获“中华名果”、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证明商标”称号。如今,全县已成立枇杷专业合作社16个、龙头企业1家。
石棉县迎政乡党委副书记李纪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迎政乡党委政府在新村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在全村范围内推广葡萄种植,不仅助力贫困户脱贫,也让广大农户增收。
三索窝,是新民村的地名。早在2016年12月,“三索窝”景区就成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以“饮神泉、观神树、享垂钓、品金果”为主的乡村旅游特色文化品牌。迎政乡利用这些优势和区域优势,积极打造“湖边经济”和“路边经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引导村民建起乡村度假旅游农家乐,有效促进了全乡第三产业良性持续发展。
如今,除了拓展鲜果销售渠道,石棉县还建起了枇杷膏加工厂,通过延长产业链,辐射带动新民村乃至全县枇杷产业深加工,拓宽广大果农销售渠道,进一步打响石棉枇杷产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