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苏军沿途追杀,还要面对混乱的命令,1941年末的德军有多绝望?

2020-10-19   岁月的交错

原标题:被苏军沿途追杀,还要面对混乱的命令,1941年末的德军有多绝望?

在1941年12月5日,莫斯科的苏军趁着暴雪的降临发动了战略反击,这一局面是德军始料未及的。当时德军受暴雪和残酷战斗的影响,部队的士气已经一落千丈,所以在遭到苏军的攻击后就迅速出现了崩溃的迹象,这不仅仅发生在基层官兵身上,就连德军的高级将领也是一样的。于是德军开始从莫斯科周边撤离,试图逃离苏军的攻击锋芒。混乱,恐慌,崩溃,这一切都出现在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军身上。

一、苏军的反攻

1941年12月5日,苏军的加里宁方面军率先发动反击,部队越过了伏尔加河上游后,遭到了德军凶猛的抵抗。加里宁方面军的兵力并不是十分强大,所以在大多数地段上都没能突破德军的防御。只有苏联第31集团军是个例外,它凶猛的切进了德国第9集团军的阵地后方的图尔吉沃诺。这一位置距离德国第9集团军的防线有足足20英里,在态势上对于德国第9集团军是十分危险的。但是还不等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想出一个解决方案时,更大的危险就降临在了他们的头上。

朱可夫的西方面军在苏军的右翼发动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反击,并且得到了700余架飞机的支援。德国第2、第4装甲集群试图合围莫斯科的计划宣告破产,同时因为无法阻止苏军的反攻,所以只能急忙向西撤了十五英里。这一切都仅仅是个开端而已,因为接下来苏军的反攻几乎到处都是,无力抵抗进攻的德国第2装甲集群也只能向顿河上游撤退,隔壁的德国第2集团军也陷入了混乱,因为他们的防线已经快被苏军的突击部队打穿了。

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在这个危机的局面下赶到了斯摩棱斯克,会见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这位不久前还信心十足进攻莫斯科的元帅如今已经疲惫不堪,他悲观的对勃劳希契表示,他确信他的部队已经无力阻止苏军的反攻了,就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现在这67个疲惫不堪的师去阻挡苏军的反攻力量,如果一定要坚守和阻挡的苏军话,那就一定是死路一条了。勃劳希契同意了冯·博克的建议,并命令部队撤到维亚济马以东的冬季防线上去。

然而勃劳希契的这条冬季防线其实仅仅是在地图上画出来的,在这条90英里的防线上根本就没有坚固的预设阵地,即便部队到了这里也没可能进行防守。而此刻从耶列次到利夫内的主要退路大多已经被切断,德国第45步兵师已经被击溃,部分部队遭到了合围,正在撤退的第95步兵师和第134步兵师也被苏军重创。苏军趁势缴获了许多德军的物资,这些装备大多是损坏或是被埋在雪堆里的,但仍旧反映了德军撤退时的慌乱,现在德军唯一考虑的就是如何生存下去。

二、自相矛盾的命令

苏军的反攻原本目的仅仅是要将德军从莫斯科地域驱赶出去,但是德军的混乱和脆弱壮大了苏军的胆量,这让苏军当即修改了自己的作战计划。苏军从原本的西方面军正面进攻改为了从两翼进行钳形攻势,加里宁方面军从加里宁和托尔若克地区向斯摩棱斯克发动进攻,而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则向维亚兹马和斯摩棱斯克推进,西北方面军在加里宁方面军的西面实施辅助性的纵深突击。整个作战计划的意图十分明显,是打算一口吃掉整个中央集团军群。

苏军的进攻富有成效,德军情报部门——东线外军处判断苏军可能投入了16个集团军,兵力可能已经达到240万人,远远超过了中央集团军群(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德军有相当一部分将领都认同应该进行撤退作战,从德国陆军总部到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再到下属各部队大多都一门心思的要逃离苏军的攻击。德军官兵们不知道该如何去行动,许多人都是在向着后方拼命的逃亡,即便是没有逃窜的部队也是不知所措。

加剧了这一情况的是来自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于1941年12月13日的密令,这道密令要求德军丢弃已经因为严寒的低温,或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去作用的火炮和坦克、车辆,尽可能迅速的脱离和苏军的接触。部队应向西面撤退大约90英里左右,并且构筑或是占领一条防线。然而请注意,在12月8日,希特勒曾下达了《第39号训令》,该命令要求部队应坚守阵地,或做有限撤退到适合防守的位置进行坚守。而勃劳希契这道密令则直接推翻了希特勒的命令,而希特勒又得在次日下命令推翻勃劳希契的命令。这一切都让前线部队变得更加混乱,不知该听从那一道命令。

以德国第98步兵师为例,在12月10日他们突然收到了转入防御的命令,此前他们还在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而防御命令则让部队的士兵们议论纷纷。仅仅三天后,又是一道新的命令抵达,这道命令就是勃劳希契的密令,要求部队立刻撤退到90英里之外去。紧接着在12月14日他们又收到希特勒的命令,要求他们不许撤退,该师已经做好了撤退准备,现在又得派出部队去普洛特瓦河对岸构筑阵地保护第4集团军的侧翼,可在17日这些部队又被新的命令要求撤回。可想而知,这些自相矛盾的命令,彻底让第98步兵师的士气降低到了冰点。而这种情况其实在德军各部队里都是存在的,并非是单一个例般的存在。

三、绝望的德军

德军的各部队面对这些自相矛盾的命令,内心是痛苦而绝望的,他们大多认为自己的高级指挥系统已经崩溃,变得不再可信起来。但相比之下如第98步兵师这样身处前线雪原的部队还是好的,因为他们暂时还没有陷入到被苏军穷追猛打,必须狼狈逃窜的境地里(尽管不久之后他们也必须这样)。那些已经开始撤退的部队才是真的倒霉,典型例子就是德国第4装甲集群的第5军。第5军现在已经被苏军吓破了胆,正按照勃劳希契的命令进行撤退,而且是在零下30度之中撤退。

这场撤退是绝望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前面的村镇里是否已经有苏军在等待他们,苏军那些骑着矮脚马的骑兵和滑雪营的机动性超过了他们,并且有充足的弹药物资和他们作战。他们已经无法奢求得到友邻部队或是上级的援助,部队没有冬装也没有增援,而第5军司令部也彻底失去了对自己部队的掌控,因为所有的部队都在告急,到处都是苏军在进攻他们。第5军的司令部只能调一些小部分士兵和一门火炮去堵住缺口,这已经是他们能抽调的最大的力量。

德国第5军的绝望境况并非是一个个例,而是此后数个星期里的德军常态。大多数部队的减员异常严重,一些人可能已经被消灭,还有一些人被冻死或是走散了,这些和大部队脱节的人的命运耐人寻味,如果运气好他们或许还能回来,运气不好可能就被消灭或是冻死在旷野里。德军的官兵们也得不到休息,因为在野外露营等于让部队出现大规模伤亡——许多士兵会在入睡后被低温冻死。所以德军只能尽可能的向后方撤退,尽管这种撤退是绝望而可悲的。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部队的士气崩毁,尽管士兵们还能服从命令,但这是出于军官们的威压以及对苏军的恐惧。虽然部队还没有出现崩溃和哗变的迹象,可士兵们对于上级说的苏军不足为惧,以及苏军坦克低劣的言辞已经不再信任了。军官们也变得信心全无和歇斯底里,高级将领们要军官们服从命令需要哄骗和威胁,甚至是要靠用军事审判的方式。各部队只能采取严苛的军法来制止任何有关失败的言论,可任谁都知道现在德军已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现在对德军来说,士气的崩溃远远要比被苏军追击更为要命多了。

结语

德军现在的情况已经是混乱到了极点,那些自相矛盾的命令害惨了德军,因为部队必须要在这些自相矛盾的命令中来回奔波,并且士气也逐步降至冰点。按照命令进行的没有掩护,没有规划的撤退也迅速变成了溃退。幸运的是在12月26日,终于有明确的坚守命令抵达,这一命令让德军部队松了一口气,因为现在他们终于得到了一个明确的命令。尽管他们仍然将在坚守后被苏军击退,可是这已经比他们在自相矛盾的命令和单纯的逃亡中被消灭要好太多了。

参考文献:《苏德战争1941-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横扫千军:苏联卫国战争著名战役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