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姑娘。
你也曾一个人旅行过吧。
尤记得,
我独行源于那些古镇古巷。
于是,一个人,
一个紧挨一个的去了那些陌生却又执念的地方。
不如,从南浔开始吧。
时光回到2015年的时候,想象还真是有些久远呢。
人稚嫩、镜头里的事物也是稚嫩的。
隔了这么远,再来看,却依旧被那夕阳余晖的金灿灿打动。
不如,等疫情结束。
再去一趟南浔吧,一个人也好,两个人也罢。
我想要生活多一点生动的想象……
南浔,古镇。
湖州南浔区,江浙两省交界处。
一处有桥、有水、有树荫;有光、有风、有波纹的地方。
明清时期的南浔是江南有名的蚕丝小镇,更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
南浔,有一部分,在景区之外。
今日的这些照片便是景区外的南浔。
半梦半醒,是我那几日闲逛一直在脑海中晃的词汇。
南浔、有水。
古镇以南市河、东市河、西市河、宝善河构成的十字河为骨架,其间又有许多河流纵横交错,沿着河分布的是一栋栋临水而建的民居,不知怎得,总觉得,他们出了自家的后门,便可划着船、沿着水势去到任何地方。街巷也是随着河水走势而分布,以南东街、南西街为串联,构成了十字型格局,街巷肌理完整,河道水系基本保存。
十字河两岸形成商业街道,既有傍水筑宇、沿河成街的江南水乡小镇风貌,又有众多高品质的私家大宅第和江南园林,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与大宅园林交相辉映的街区特色。
南浔、有桥。
南浔自古以来就有“十步一桥”的说法,据清朝时期的史料统计,在桥梁数量最多时期的清朝同治年间,南浔镇上的桥竟然有107座,到如今南浔的桥梁也有几十座之多。
通津桥:位于东大街古运河之上。原名浔溪桥,后改名通津桥,长28米,宽4米,上下各有踏步33级。始建于宋朝时期,为单孔石拱桥。此桥是南浔众桥之首,是十字形水系的交叉点,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南浔非常繁华的丝织品交易地!
洪济桥:位于南浔东栅、跨运河,也叫新桥。此桥是一座石拱桥,但它的建造年代现已不可考。站在古桥上,看南浔风光,而洪济桥的东侧是最佳的拍摄点。去南浔一定不要错过哟。
广惠桥:横跨南市河,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修筑年代现在已经不可考,长18米,宽3.32米,桥的高度为13米,上下各有踏步24级!最好辨认的方式便是广惠桥桥头有两个石狮子。
除了这三座古桥之外,南浔大大小小还有其他的古桥,穿河而行。
其实,古桥对于南浔而言,不止是桥,更承载着南浔这千年来时光留下的痕迹。
到了南浔,一定不要忘了去寻一寻,这些有名或无名的古桥。
南浔、更有楼。
在南浔开放的那一部分里。有一处是最与众不同的存在。
它叫做,百间楼。
顾名思义,有百间楼舍。
百间楼河东起东吊桥,北至栅桩桥。百间楼沿河蜿蜒而建,长约400米,为明代万历礼部尚书,南浔人董份所建。百间楼因两岸傍河建楼百间,又架长板石桥连接两岸故称为“百间楼”。
沿河而筑的百间楼并非是一间间的复制,有的楼为充分利用空间而筑骑楼;有的楼则前连披檐,便可行一步有一寸的景,心里便也生出了些许的喜悦。这些建筑的设计可以在雨季避雨,夏季遮阳。而百间楼的封火山墙,有三叠式马头墙、也有琵琶式山墙,各楼之间又有券门相隔,沿河的石砌护岸整齐。可见百间楼的建筑即保持了明代建筑风格,又具有清代建筑遗韵,是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味的民居楼群建筑。
听起来,辉煌气派的百间楼,当你走近他,确实另外的一种感觉。隐秘而忧郁。河水中的倒影,安安静静地,我似乎听见这百间楼的哀鸣。站在河对岸,一间间楼宇前,有坐在小凳上的老人、有行走着的游人、更有安静呆在石板上的钓鱼人……他们都成了这百间楼的陪衬。
当我从楼宇窗户缝隙中,看见瘫坐在屋内的老妇人,一瞬间,有些悲伤。
对于我们而言,这里是一处新奇的地方,或观赏、或游览,于她们而言,不过是狭小的家。
南浔,一处静谧而独有韵味的古镇。
只是不知道,多年后的她,现在的境况如何?是否依旧自在?
南浔古镇,其实包含挺多的区域。今日所说的是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域;第二区域是南浔旅游景点的富集区,有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还有一区域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
南浔,除了桥、水、楼……还有那些深藏功与名的人。
南浔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如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等。
嗨,姑娘。
等疫情结束,不妨去一个古镇晃一晃吧。
时光慢下来,赶走这段时间的浮躁。
不妨,去南浔可好?
TIps:
南浔百间楼这片区域:免费
南浔古镇其他区域门票:100元。
交通:湖州站湖州客运集散中心K181泰安路汽车站162路终点站,步行抵达南浔古镇。
住宿:古镇内有很多民宿或者酒店,都可不错。南浔站也在建设中,未来南浔至上海最快将只需20分钟左右,比现有大巴路线快了至少1个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