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驾驶头号玩家战略升级:百度Apollo三位一体何解?

2019-12-19   汽车之心Autobit

作者 / 姚旭阳

编辑 / 王德芙

出品 / 汽车之心

中国的自动驾驶玩家正在走一条特别的路线。

与国外注重单车智能不同,国内自动驾驶玩家代表百度Apollo正在将车路协同的重要性提到战略高度。

12月18日,第一届Apollo生态大会上,百度正式宣布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战略升级成为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和智能车联三大开放平台。

这个动作的指向非常明显,即增加了车路协同、智能车联两大开放平台。更深层的含义是,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将与车路协同深度融合。

未来某天,凡是基于百度Apollo三大开放平台的车辆,均将置于强大的智能交通路网之中。

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现场表示:“Apollo生态全新升级不仅意味着Apollo更加完整和繁荣。更意味着,在城市和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下,Apollo坚持开放走出了一条 ‘车路协同’双剑合璧;城市、科技企业和汽车产业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自动驾驶发展道路。”

一起来看此次Apollo升级到底带来了哪些进展和思考。

一、围绕三大平台进行升级

百度Apollo从自动驾驶平台战略升级成为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和智能车联三大开放平台,实质上是一次战略层面的业务重心延展。

从原来集中力量研发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发展到兼顾已有智能车联和车路系统的业务权重。

所以,这次战略升级将主要围绕三大平台,且发布了诸多解决方案。

1. 自动驾驶开放平台

2017年4月,百度Apollo发布1.0版本,历时两年零八个月后,Apollo 5.5版本发布,重点便是开放了“点到点城市自动驾驶”能力,以及面向量产落地自动驾驶场景的解决方案。

与以往版本比,Apollo 5.5增加了三项新能力,分别是:

语义地图深度学习方法。该方法是将高精地图加上交通规则、车辆信息等语义,然后生成图片,用深度学习的CNN网络进行学习,从而应用于包括感知、预测在内的多个模块中。

百度Apollo还对规划算法进行了更新。通过灵活的换道策略、智能的路权处理以及优化的速度决策几个方面的提升,提高问题的可求解性。

对于如何在50毫秒周期内找到最优的速度规划这一难题,Apollo 5.5直接用非线性的数学表述,在优化器和优化器求解上做了大量的改进,保证在有限时间内也可以求出最优解。

引入了MRAC双循环控制器,可以很好地解决控制器和执行器之间的不匹配问题。Apollo 5.5在城市复杂连续变道和弯道的场景下,横向精度相比之前提升了60%。

除了上述三项能力,Apollo 5.5还推出了新的架构LEGO,可以解决开发者编程、配置、监控三个痛点,以加快开发速度。解决方案是,Apollo 5.5新增了传感器标定和模型训练两个全新的数据流水线感知服务。

根据场景不同,Apollo 5.5推出了面向城市开放道路的Robotaxi方案、面向城市BRT道路的Minibus 2.0方案、面向最后一公里的自主泊车方案、面向低速低成本场景的低速微型车方案以及自动驾驶云等。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云是首次亮相。基于百度的自动驾驶及AI布局,Apollo自动驾驶云已经可以助力车企快速推进自动驾驶的研发和规模落地。

2. 车路协同开放平台

Apollo车路协同开放平台由一个边缘智能底座,一个基础云端服务,和六大可应用场景组成。

底座是指智能基础设施,百度将边缘端和云端的能力进行打包,并通过方便的接口提供给应用场景开发者。

一方面,Apollo智能交通解决方案能够为OEM、政府和合作伙伴等提供智能信控、智能公交、自动驾驶、智能停车、智能货运、智能车联等六种场景应用,还可以支持外部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在一个底座上研发孵化自己的城市管理、交通出行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Apollo车路协同开放平台可以帮助当地政府打造智能交通城市。典型的成功案例是长沙。

今年9月,百度Apollo在长沙落地了全球首个Robotaxi+车路协同应用试点。

45辆装载V2X设备的Robotaxi在长沙135公里开放路网进行试运营,覆盖90多种应用场景,超过500名用户上车体验。

未来,Apollo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会在多个地方打造ACE王牌城市(Autonomous Driving、Connected Road、Efficient City),即自动驾驶、车路协同、高效城市。

3. 智能车联开放平台

Apollo智能车联开放平台拥有5大技术能力,分别是:

⽀持全语⾳交互的⻋载智能⼩程序、车载真人语音定制全系统、一次唤醒多次交互、AR导航能力,以及业内首颗集完整信号处理、语音唤醒、指令词识别于一体的车规级百度鸿鹄芯片。

其中,语音技术能力可以实现全方位支持多音区识别、个性化语音合成、高精度离线识别、高嗓音识别、回声干扰和声源定位等功能。

除了上述能力,百度还发布了全新升级的小度车载2020,从端到端的小度车载OS,发展到可集成全场景服务DAS(DuerOS Auto Service),通过多元化的组合模式让OEM可以自由打造自己的智能⻋联系统。

据了解,小度车载2020提供了智能驾舱、Carlife+、度小镜等三种产品形态,为车内增加了车内大屏(智能驾舱)、手机投屏(Carlife+)和智能后视镜等交互方式。

百度还推出了Apollo智能车云的技术,通过端云一体化,全面依托数据,可以降低OEM高达30%的IT成本,提升30%业务效率,创收30%。

二、为什么是百度?

为什么百度Apollo可以做这么多项的能力升级,其实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Apollo平台是百度自动驾驶的技术基石。自发布至今,Apollo平台共进行了8次迭代,分别是1.0、1.5、2.0、2.5、3.0、3.5、5.0、5.5。

此次战略升级后,除了Apollo自动驾驶平台,百度还在车联网和车路协同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本身说明了其技术能力在不断进步。

截至目前,Apollo路测里程已突破300万公里,获中国路测牌照超150张。原创技术领域,百度更以1237件的智能驾驶专利申请量位居中国首位。

2019年,百度Apollo在全球97个国家拥有3.6万名开发者,是2018年的2.4倍。百度Apollo目前共拥有177位生态合作伙伴,拥有56万行开源代码。

这些数据说明了几件事:百度的自动驾驶测试规模在国内是最大的;Apollo开放平台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加入,而且整个Apollo平台的生态合作伙伴数量是巨大的。

为什么百度能做到这一点?概而言之,百度Apollo能够完成此次战略升级,背后有三层推力。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商业体都有“基因”,百度的基因很清晰,就是搜索。

近几年,百度集团董事长李彦宏为公司注入新的血液——AI,这可以视为百度Apollo发展的自动驾驶的核心推力。

基于AI的能力,开放后会不断吸引热衷自动驾驶的OEM、出行服务商和开发者,相当于百度Apollo发展的第二层推力。

当OEM、出行服务商和开发者的数量足够庞大时,便会形成丰富的生态,继而引入更多的玩家,进而成为第三层推力。

百度对AI的投入和成绩有目共睹,这里侧重分析基于AI的能力和生态建设。

基于AI的能力体现在百度的语音交互方案、高精地图等方面。

我们知道,面对复杂的道路环境,如何进行深度学习预测一直是行业难题。

此次Apollo 5.5发布的语义地图,可以将道路元素、城市的交通规则和车辆行人动态信息,以时间维度投影到同一个图片中,然后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学习,最终应用于包括感知、预测在内的多个模块中。

根据汽车之心从百度Apollo了解到的数据,中国头部几十个城市用户的平均出行时长每天约60 - 90分钟之间。

在一些传统的车机系统中,人机对话日均次数约为4次,意味着用户是不愿意用他们的车机系统的。

不过,随着搭载了百度车载系统的车型上市,日均交互次数可以稳定在25 - 30次,相当于两到三分钟就和车机对话了一次,同时交互内容非常多元化。

之所以能做在语音交互领域到这一点,离不开百度的AI能力。据了解,百度大脑语音的调用规模已经达到日均调用量超过100亿次,且百度语音已开放228项AI能力,拥有超过150万开发者。

对庞大数据的处理训练,为出色的车载语音识别与交互技术提供了基础。

再来看高精地图对百度Apollo平台的支持。

百度高精地图已覆盖全国所有的大约30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和重点城市的快速路,通过众包能达到实时更新、精度达到厘米级。

借助百度云平台与AI能力,Apollo 5.5 可以为OEM提供专属定制化服务。

高精地图还是百度布局车路协同中的重要感知工具。

汽车之心了解到,百度车路协同云端平台和Robotaxi上使用的高精地图是同一套,所有的道路元素可以做到厘米精度的表达,以实现车路协同感知到的障碍物可以被robotaxi无缝使用。

技术能力与生态是相辅相成的。

语音交互方案、高精地图等技术能力是基础,基于这些能力和开放策略,百度才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态合作伙伴,合作伙伴进入后又会进一步促进技术的发展。进而建立更丰富的生态,逐渐搭建起一套生态系统。

此次大会上,来自长沙、广州、重庆等诸多个城市代表,戴姆勒、博世、大陆、福特、一汽等400家生态合作伙伴到场也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汽车之心从百度Apollo了解到,开发者会通过GitHub社区、线下活动等途径给Apollo提出反馈和建议,这对平台和技术的发展有很大价值。还有很多开发者会直接贡献代码,为社区提供帮助。

此外,一些硬件合作厂商也在通过提供接口、符合车辆控制标准的部件等方式,不断帮助Apollo开发平台向前发展。

三、百度自动驾驶加速落地

百度Apollo从一个自动驾驶平台升级到三大平台,背后自有其逻辑。

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向包括汽车之心在内的媒体透露,对于百度来说,攀登珠峰和沿途下蛋同样重要。

未来智能交通会对出行方式产生很大影响,百度希望通过AI、语音语义能力,再结合我国发展交通强国的背景,通过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结合的方式,解决自动驾驶最后10%的不确定性场景问题。

在长沙运营Robotaxi的过程中,百度逐渐发现车企、政府、科技公司三位一体是很好的实现自动驾驶的路径。

在智能网联的大背景下,交通系统本身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所以可以将原来单车智能遇到的问题,放到狭义场景下,通过车路协同的方式去解决。李震宇说,这也是此次升级为三大平台的初衷。

实际上,百度的这次战略升级已有先兆。

今年12月,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进行首次组织架构升级。升级后,自动驾驶业务组下辖三个部门:智能汽车业务部、智驾地图业务部和自动驾驶技术部;原有车联网业务组继续主导智能车联业务;新增智能交通业务组,这个组是由原来的车路协同单元升级而成。

组织架构升级为此次百度Apollo平台战略升级打好了基础。从更长远的维度看,百度Apollo战略升级也势在必行。

首先,与Waymo、Crusie自上而下集中研发L4、L5技术不同,OEM、Tier 1目前集中在探索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上,一些车企已经开始推动AVP、HWP上车,这是百度技术变现的契机。能够与车企携手前进,有助于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造血走得更远。

其次,百度自身的技术和生态基础已经足够强。作为中国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最多、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生态最庞大的头号玩家,百度已经有能力输出技术方案,与行业共同探索商业化落地的道路。身处赛道中的百度,也有能力洞察新的业务增长点,比如车路协同、智能座舱等等。

最后,战略升级中对车联网和车路协同的重视是一种全面兼顾。当下业内已经逐渐达成共识:实现自动驾驶本身需要政府、科技公司、车企、通信运营商的共同支持,随着5G商用落地,基础设施逐渐成熟,各地智能网联测试场逐渐兴起,车路协同是自动驾驶规模落地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构成。

为了做好此次战略升级,百度的Apollo美国研发团队部分工作布局已经转移至北京,以促使Apollo产品和落地商业化发展更贴近国内合作伙伴。

整体而言,作为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头号玩家,百度在2019年的年末举办一次这样的活动,除了让我们了解到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推进之纵深,更是一次与OEM、出行公司和自动驾驶从业者的深度对话。

透过百度Apollo的全新开放平台和技术和业务,可以看到,百度这家中国对自动驾驶最较真的公司,正借助开放策略与行业共同向自动驾驶推进。

李彦宏在百度内部的一次会议上曾这样告诉Apollo的团队,“从2013年到现在,我们做这件事(Apollo)已经有六七年了,不行的话再做六七年,不行再接着做。”百度Apollo是咬定了要把自动驾驶最终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