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丈夫眼中的好媳妇,照顾公婆胜亲生;她是儿子眼中的好母亲,慈孝家风口相传;她是邻居眼中的好儿女,倡树孝德的好榜样。她就是黄连花,呈祥乡呈祥村人,2005年被评为泉州市敬老文明家庭,2017年被村支部、村委会、村老年协会评为敬老爱老先进个人。
黄连花获评敬老文明家庭
1978年,黄连花嫁到呈祥乡呈祥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与黄友华结为夫妻。夫妻俩勤俭持家,虽不富裕,但日子过得还算幸福。然而,1996年,黄连花的丈夫骨质增生病发,一患病就会头晕得要跌倒,得休息,无法下地干活,一时间,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坚强的黄连花一人挑起家中重担,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
黄连花获许爱老敬老先进个人
为了维持生计,黄连花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常常半夜一两点就挑着一百多斤的菜到十几公里外的德化县城卖,赚点零钱,以弥补家庭开支。2002年,黄连花终于以一己之力,把儿子培养到大学毕业。她的坚强,受到了乡里乡亲的称赞。
然而祸不单行,2002年,81岁的公公黄肯堂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经常外出走丢,需要有人成天看守护理。由于兄嫂、弟媳有的已经迁到外地,有的在其它地方建房,不方便照顾老人。黄连花从不计较,主动担负起照顾公公的责任。“照顾长辈是咱作儿媳应尽的义务。”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黄连花孝心。公公患老年痴呆症后,连黄连花都不认识,经常对她乱骂一通,邻居们都替她心疼,她却总是笑着说:“人老了,不懂事,不跟他计较。”由于患老年痴呆症,她公公经常四处乱走,说这里不是他的家,一直吵着要回儿时的旧房子。好心的邻居劝她把老人锁在家里,以防老人出走乱跑,她总是笑着说:“老人成孩子,我们陪他玩,注意点,及时跟着就没事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3年,养女黄玉瑜因车祸瘫痪在床,从此半身不遂,只有头部有知觉,连动手吃饭都不会。黄连花强忍着内心的痛苦,悉心照顾养女的饮食起居。 第二年,79岁的婆婆陈肴也卧床不起,黄连花一人承担二老一少的喂食、打扫、换衣、洗身、洗衣服等护理工作。生活的艰辛让黄连花忙得团团转,可她总是轻声细语,从不抱怨。
黄连花在忙家务
最难得的是,在婆婆卧病在床期间,只要婆婆想吃什么,她总是尽量满足她,爱吃面线就煮面线,爱吃小米粥就煮小米粥,慢慢哄着,慢慢喂着。夏天天气比较热,她经常给婆婆洗澡,让婆婆舒服些。后来,婆婆大小便失禁,经常弄得整床都是粪便,黄连花总是及时处理、清洗。看到这些粪便时,黄连花经常会呕吐,但她呕吐完了,马上接着打扫、照顾老人家,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一人照顾三人最是困窘时,但难不住她。黄连花悉心照顾公公、婆婆、女儿11载。2007年,她的公公、婆婆、女儿已先后过世,黄连花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们安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黄连花把孝道根植于心,付诸于行,树立起良好的家风,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孙子也都传承孝亲敬老的好家风,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孝道。乡里乡亲都夸她是个贤妻良母慈孝的好儿媳,她却淡淡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为人子女就要这样。”她也多次得到表彰,得到好多奖状,可她都看得很淡,若是没人提醒的话,她都忘了自己曾经得过这些奖。
如今,黄连花的儿子黄伟庆已成家立业,虽然他在外地工作,但周末都回家看看父母亲,关心照顾他们。看到儿子的懂事和孝心,黄连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回报。乡亲们也说,黄连花是村里人学习的好榜样,她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用行动阐释着孝道。
消息来源丨桃源乡讯
记者 | 陈博文 文/图
通讯员 | 林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