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狗头]很值钱
全新的自拍时代
近年,脸部滤镜有多流行大家有目共睹,从最新以美颜为目的,到现在发展出各种千奇百怪的效果;后来随处可见的Snapchat小狗滤镜、韩国美颜Snow以及近年在Instagram 限时动态中那些五花八门的奇幻滤镜,都印证了世界已迈进全新的自拍时代。
根据CNN的一篇报导指出,近年很多AR设计师以设计自拍滤镜获得了数以万计的收入,
例如18岁的设计师Ana Casciello已创作了30款滤镜,她将这些滤镜组合以49美元在网上售卖,至今已赚取超过4000美元,她的创作亦已累积超过170亿次的浏览次数。
社交媒体Snapchat的母公司CFO Derek Andersen曾透露,
这些AR滤镜是Snapchat成功的关键,数据统计每1300万名用家中有700至900万名用家正在使用这功能;
脸部滤镜的兴起造就了全新的行业,目前Snapchat上已经约有100名正式的滤镜创作者,其中部分设计是专门为耐克、芬达等品牌设计AR滤镜,部分已经获得了数千美元的收益,心动吗?
可是千万别以为这产业无需任何专业知识。要创造一款更复杂的滤镜,就需要与编码、图像设计或3D Modeling等知识帮助。
究竟为何会有这种[滤镜审美]转变呢?
为什么这些滤镜会成为现代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呢?
我朋友圈里的大部分人表示自己不爱使用美颜滤镜,因为他们认为拍照是为了“留住当下美好的一刻”,唯有真实地传达出影像才能达至拍照的原有目的;
然而这一说辞显然很矛盾,这些美颜滤镜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我们普通人的主流审美追求“视觉完美”,忘记了现实本就存在缺陷,以为只要加上滤镜就能使自己“更完美”,从而发布在社交网路,令自己更有安全感。
脸部滤镜以美颜为起点:双眼变大、美白、去皱纹……
随着发展,追求差异化的新一代先锋青年,不再满足流水线的样貌;与其复制别人心目中的美丽,倒不如创造出新奇又独一无二的造型,透过社交媒体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令超现实滤镜开始流行起来。
Aaron Jablonski的展览
数码艺术家Aaron Jablonski指出,社交媒体让用家能透过这些平台传达讯息、表达感情和建构形象;比起将自己美化成另一个Kylie Jenner,使用虚幻滤镜的用家更希望看见经美化后的自己“与别不同”,而种种外星人面具、浮夸的卡通贴纸就是他们用以打破传统审美、建构自我的工具。
Johanna Jaskowska
设计师Johanna Jaskowska认为,虚拟的人造美在如今的“网红时代”根深蒂固,而既然大部分人都在追求人造美,那她就创作出最超现实、不合乎常理的滤镜吧,于是她创造了超现实滤镜“Beauty 3000”,更获得超过2亿人次使用。
近年经常与超现实滤镜相提并论的还有虚拟人物Avatar,不少数码艺术家希望透过创作出与主流审美不符的虚拟人物,打破传统价值和审美。无论是虚拟人物还是滤镜,以虚构之美打破现实框架本来就耐人寻味。
追求人造美也不是近年才出现的现象,千禧年代备受热捧的大头贴便是最好的印证。
“大头贴”的时代看似已经过去,但其实它以另一种更高端的形式──脸部滤镜──来到生活之中。其实我们追求虚拟美的心态一直以来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外部的包装,正如Jablonski所说:“我们都是半虚拟的存在”
你平时自拍
最常用的滤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