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基金”的同学去探访资助的孩子。
“下周末来家里吃饭,和弟弟一起玩。”日前,“90基金”的同学送资助的孩子小荣返回龙门老家,路上向孩子发出过节邀请。一时间,小荣不知如何回应,脸上满是笑容,鼻头又一酸,泪花在眼眶里打转。
从市区到山区龙门永汉镇约70公里,这一条路,“90基金”的成员们来回奔走了1万多公里,连续7年,每月一次,风雨无阻。他们将小荣视如己出,逢年过节带着他热热闹闹一起过。失去亲人的小荣,在这群热情善良的“爸爸妈妈”中找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2012年起,惠州市一中1990届的116位同学成立了“90基金”,开展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活动。传承责任与道义,收获幸福和美好,6名寒门学子插上了爱的翅膀,在学校的天空里翱翔……
群体名片
2012年,惠州市一中1990届的116位同学成立了“90基金”,开展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活动。如今,“90基金”共资助孩子6人,每月每人400~800元,每一位孩子都指定一位同学负责,大家轮流探望,不仅从经济上帮助,更关心孩子们的生活。
一人倡议,百人迅速募集10万元
“7年前在同学聚会时,有同学说现在大家都有工作有能力,可尽绵薄之力帮助生活困难的学子。这个提议立即得到响应,百余同学们积极捐款,迅速募集到10万元。”“90基金”管理者之一周庆强告诉记者。
小荣是“90基金”资助的第一个孩子。2012年,小荣年仅10岁,父亲去世,母亲生病离家,家里只有年逾八旬的奶奶,家务都落在小荣瘦弱的肩膀上。
“我忘不了第一次见到小荣的样子。”“90基金”管理者之一刘健慧想起当年的场景有些哽咽,镇上居民房子早已是漂亮的楼房,而小荣家依旧是上世纪90年代的平房,家徒四壁,墙面也因柴火熏得发黑。中午放学后,小荣立即赶回家为奶奶做饭。见到大伙,他害羞地打招呼,在昏暗的房子里,小荣的眼睛是如此闪亮又真诚。坚强又努力的孩子,一下子打动了大家,当即在场的所有人决定资助小荣读书。
大伙说好,除了金钱上的帮助,还要每个月定期来探望孩子。于是,每个月在市区往返龙门的公路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人,在别人聚餐吃饭之时,他们却风尘仆仆赶赴龙门,帮小荣的家里里里外外刷墙,添置家具冰箱,更换新的燃气灶台,小荣奶奶多次抹泪感谢。
小荣的个性也在转变,从以前腼腆不说话,到主动地和刘健慧敞开心扉倾述成长的烦恼。“他主动和我发微信时,我真的很开心,一是孩子的性格越来越阳光开朗,二是他把我们当成家人了。”刘健慧开心地说。
2017年小荣奶奶突然离世,“90基金”的成员第一时间赶到,陪伴着小荣。担心小荣太孤独,他们不仅每天在微信上陪小荣聊天,原本一月一次的探望也变成了一周一次,还和学校、当地团委组织加强联系,请求他们多多帮助关心孩子。在大家的温暖关怀下,小荣逐渐走出了悲伤。
2018年,小荣从龙门来到了市区一所中职学校就读。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原本我想读计算机专业,但是叔叔阿姨都建议我读机修类,当时还有些不理解,但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而且适合机修专业,上个学期我还拿了不少奖。”
“90基金”的成惠静说,当时为了他选专业,许多同学都去打听就业前景,“看他现在这么喜欢这个专业,我们也开心。”
为孩子守护大学梦,每月定期探望
“敬爱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在大学的生活收获颇丰,与同学相处融洽,助学金是一等奖。在假期里我去打工了,工作对我的磨炼是丰富而有趣的。祝各位叔叔阿姨,平安喜乐。”这是基金会资助的孩子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依玲,她定期写信给叔叔阿姨,汇报自己最新的情况。
“叔叔阿姨,我和你们一样成为了大学生。”回想起两年前,接到她的报喜电话,许多人感到甚至比自己当年考上大学还开心。
来自广西的小女孩依玲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父亲意外去世后,留下了6个孩子,母亲要照顾2个有智力障碍的孩子,4个孩子来到惠州投靠叔叔。然而工薪阶层的叔叔也并不富裕,抚养这么多个孩子也是十分吃力。“90基金”的一位同学了解到依玲的情况后,鼓励她安心读书,“只要成绩好,叔叔阿姨一定帮到底。”没有了学费的思想负担,依玲全身心投入学习,最终被国内一家本科院校录取。
在“90基金”的成员们看来,如果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改变几个人一生的命运,是一件充满幸福的事情。
他们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2018年,“90基金”的一位同学在扶贫中发现小梁、婷婷两个孩子成绩不错,因为家庭困难,可能面临辍学的问题。于是,这位同学在群里发出倡议,希望基金会能帮助两个孩子完成学业。
为了核实受资助孩子的真实情况,几个同学结伴走访了这两个家庭,并和村干部交流。他们发现小梁家里贴满了奖状,婷婷的成绩排名全年级前十。“90基金”管理群的负责人在群里发了孩子的基本信息,很快同学们纷纷响应,同意资助孩子读书。
予人为乐,与己而乐。“我们资助这些孩子,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但是我们在其中收获的感动和快乐反而更多。”“90基金”一员刘惠奕说。
带着满满的幸福感,“90基金”继续将爱心传递。
如今,“90基金”共资助孩子6人,每月每人400~800元,每一位孩子都指定一位同学负责,大家轮流探望。一到周末,“90基金”的成员就到各县区看望孩子。
“90基金”的成员为了核实受资助孩子的真实情况,经常要跑两三次,坚持“一定要帮助到最需要帮助的人”。有时候,有的成员没有定期联系孩子,大家就在群里直言不讳地“批评”。“不仅要经济帮助,更要关心生活”,他们认定这个理。
如今逢年过节,“90基金”都会发起募捐,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捐款,资助剩余的钱用于理财。通过理财,一个月还有700元的收益,保证基金会能维持稳定的运转,并利用结余帮助了许多社会上患有重大疾病需要救助的人。
不少惠州一中的师弟师妹也受感染,加入该基金,和师兄师姐一起播撒爱与关怀。
记者手记
用平凡的力量温暖他人
同学之间的“革命情感”是最真挚、最单纯的,这才有了重温美好校园回忆的同学聚会。如今,打开电视、翻开报纸,不时能看到同学会成“炫富会”的新闻。“90基金”的同学7年来利用同学会传播善与爱的举动,无疑为社会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不铺张、不浪费、不炫耀,“90基金”将质朴的同学情谊通过一种大爱的方式延续。记者多次跟随“90基金”的成员到龙门、惠东助学,他们开自己的车,用自己的钱吃饭,将每一分助学资金都用到孩子身上,还经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买书买玩具,添置新衣服。
“90基金”里没有富豪同学,却教会了我们如何用平凡的力量奉献自己;“90基金”里也没有最优质的资源,却教会了我们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他人的心。
“90基金”里的同学用他们最朴实无华的行动点亮了6名孩子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的可爱和善良,真切地体悟到真善美就在身边,激发着社会见贤思齐、明德惟馨的正能量。
来源: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