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津南

2020-02-20   网信津南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奋战防控一线的同时,本区社会团体、企业、志愿者、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志愿服务、奉献爱心,生动阐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博爱胸怀,展现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高贵品质。 大家的善行义举,绘就了津南最美的精神底色,让城市更具温情、更有温度、更感温暖。人心齐泰山移。我们坚信,有你们的鼎力支持,有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津南速度”见证“津南担当”

2月3日,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决定——再备3座“小汤山”!2月7日24时前完成任务!天津市津南医院(新址)位列其中。

夜以继日、分秒必争,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2月6日12时,津南医院(新址)改造建设工程通过市卫健委专家组考核验收,提前40小时完成任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接市令后,津南区委区政府以最高的政治站位,坚持全市一盘棋,第一时间设立津南区救治定点医院分指挥部,研究开诊筹备、改造建设事宜。区主要领导先后6次到现场协调推动工作,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有力推进了任务落实。

在这场战斗中,津南区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倾力投入,调配物资、划分病区……各部门协同高效作战,打出了一套亮眼的“组合拳”:隔离病房内部改造3天完成,外部基础设施改造3天完成,医疗设备配置5天完成,使津南医院基本具备了使用条件。


志愿红 闪耀疫情防控一线

“我报名,我也报名,还有我”,1月27日,葛沽镇慈水园第三社区的居民微信群变得热闹起来,无论是党员还是楼门长,均踊跃报名参加抗疫。一晚上,25名党员、在职党员、楼门长主动请战参与志愿服务。第二天一早,志愿者张贵龙带好口罩来到了小区门口,帮助社区工作者和物业人员排查出入车辆、量体温、宣传防控疫情科普知识。截至目前,这些志愿者已在社区防控一线奋战了20多天。张贵龙说:“每天看新闻我们的心都揪着,作为楼门长,非常时刻必须要站出来。”

在全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像张贵龙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带头安全防护,依法有序参与排查外来人员情况,做好关心关爱防控人员的志愿服务。他们还通过电话随访、入户走访,通过发放和张贴“健康防护科普知识传单”“致广大市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居民宣传个人防护知识,引导大家不聚会不聚餐,尽量不到人员密集场所,同时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从自身做起,配合社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葛汝森是双桥河镇柴庄子村党员,也是“慈善在我身边”志愿服务团队的队长,自1月29日参加友和园小区的防控工作至今,他克服腿脚不便的困难,坚守在小区门口,为过往车辆消毒、为进出居民测量体温等。在他的影响下,团队目前已有24人在各自所在小区参加防控工作。不仅如此,团队成员还积极捐款捐物为防疫添砖加瓦。杨彬、李尚洁夫妻为武汉捐款3万元,戴秀芬为双桥河镇在岗防控人员购买保暖祙,邓春杰等6人为防控人员送去了84消毒液,大家各尽所能为抗疫助力。

“姐弟联盟”志愿者团队领队田桂霞不仅自己积极参加田嘴村的入户走访、值勤等工作,还动员弟弟妹妹等6人参加各自所在小区、村的防控。连续10年无偿献血的团队成员王金星,2月14日义无反顾地走上采血车献血400ml。他说:“我献血的初心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越是这个时候,我更应该挺身而出。”2月19日,连续8年无偿献血的团队成员杨杰也献出400ml爱心血。

在辛庄镇,社区党支部为帮助自行居家观察人员解决买菜难的问题,积极发动志愿者为他们送菜上门。邢庄子村邢纪贵闻讯主动找到社区,承担起了这项工作。每天早上8点多,邢纪贵就在自家菜摊上忙乎起来,他一边看着微信上居民的“菜单”,一边分拣果蔬。有时,一家就有15样之多,需要将近半个小时才能配齐。随后,他提着沉重的果蔬袋子挨家挨户送到居家观察人员门口,敲门确认后方才离开。有人问:“老邢,你自己身体也不好,还帮居家观察人员买菜,不害怕吗?”他说:“隔离不隔心。以前大家知道我身体不好,都来我的菜摊买菜。现在,轮到我为大家服务了。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一起守望相助。”目前,像老邢这样的社区志愿者还有很多。疫情发生后,汀上家园社区成立党员“帮帮团”,已招募30余名志愿者,共开展帮助居民缴纳水电费、取快递、购买蔬菜等志愿服务近百次。下一步,汀上家园社区党支部还将继续发挥“帮帮团”作用,用暖心服务让社区居民安心、放心,为打好防疫阻击战做出应有贡献。

全民战“疫”,一个也不能少。咸水沽司法所辖区社区矫正对象,了解到抗击疫情需要志愿者时,主动与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加入到了抗“疫”中。从疫情初期,前往小区张贴宣传海报、告知书,到入户走访了解是否与武汉人员有接触,再到小区门口执勤,记录来往车辆。截至目前,他们的足迹已经覆盖5个小区,参加志愿服务49人次,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212小时。众志成城,没有迈不过的坎;心手相牵,没有翻不过的山。我们坚信,在广大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区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战地日记”传递温暖和信心

2月10日,津南区10名医务工作者随天津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顺利抵达武汉,并根据安排全面展开工作。在过去的10天里,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用“手记‘的形式,记录下防控一线的点点滴滴,传递了千里之外的温暖和战胜疫情的决心。

  津南医务工作者主要负责武汉江岸方舱医院B区的救治工作,里面已有病人80个,在照顾原有病患的同时也在陆续收治病人。队员徐显在手记中写道:“第一次进入红区,看着病人们一双双渴望而无助的眼神,我的眼眶湿润了。有些病人感到焦虑、害怕、恐惧,我们就耐心地给他们做心理辅导,讲讲天津文化。几天下来,患者会和我们打招呼,道一句‘辛苦了’,我们觉得一切都值了。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斗,还武汉人民一个静好的天空。”

  队员孙国磊写道:“三级防护穿在身上,连续工作6小时,确实是一个挑战,总感觉胸闷气短。舱内的医护人员来自不同地区,但我们工作热情都很高,严格遵从流程执行,见面都是提醒着注意自身防护。”

除了救治患者的艰辛,队员们也收获了来自各方的问候和帮助。在天津机场候机时,多家餐厅向医疗队免费开放;初到武汉,有一位湖北好心人知道了队员们因寒湿天气半夜会被冻醒的情况,为大家购买了电热毯,被队员们婉拒了。救治工作还在进行,队员们将点滴全部记在心间,这其中有艰辛、有酸楚、有感动、有温暖,但大家战胜疫情的决心更坚定了,大家相约等到疫情过去,要好好看看武汉这座美丽的城市。


社会各界伸援手 同舟共济战疫情

  连日来,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大家踊跃捐款捐物,共同谱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篇章。


视频加载中...


  雪中送炭 青年商会树立标杆

  面对疫情严峻的形势,成立仅五个月的天津市津南区青年商会,在市、区统战部、工商联的引领下,担当作为、科学应对,展现出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效的组织行动力,经过短短八天时间,商会就募集到医用防护服、口罩、护目镜、乳胶手套等大量紧缺物资。

  为保障救援物资能够及时准确送到疫区一线医院,商会在武汉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直接将一次性医用口罩捐赠至武汉汉川中医院、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

  与此同时,商会还积极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将绿盾口罩、乳胶手套、日本进口口罩式防护面罩、防飞沫护目镜等医疗物资捐赠至区发改委,请发改委根据辖区内医院具体需求进行合理分配;将口罩捐赠给区疾控中心,并向海河医院、环湖医院、胸科医院以及津南区医疗、执法、公安、社区工作者等一线人员捐赠糕点。同时,积极开展针对养老院的捐助工作,将募集到的消毒液全部捐赠至津南区九家养老院。


  发挥优势 爱心企业彰显大爱

  困难面前显身手,民营企业的暖心行动也成为本区疫情防控的坚强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 天津市利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从2月7日开始复工生产,每天中午将当日做好的面食分送到津南医院、咸水沽卫生院、小站医院、区疾控中心和辛庄镇的10个社区,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送去温暖和力量。同时,作为辛庄镇商会会长的总经理史全胜,积极动员会员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奉献爱心,为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天津增特集团有限公司,在得知津南医院(新址)被确定为新一批天津市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需要加紧建设后,从2月2日凌晨起,紧急召回30余名本地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投入生产。经过工作人员46小时争分夺秒的奋战,及时将价值40余万元的沥青混凝土送抵津南医院(新址),用于铺设外部路面。此外,集团还向小站镇红十字会捐款220万元。


  同舟共济 群众自发奉献爱心

  疫情面前,大爱无疆。连日来,津南区爱心人士也纷纷行动为社区、村奋战在一线的同志捐赠物资及用品,用一次次的暖心行动助力抗“疫”。

  大年初一一早,小站镇盛字营村村民李春来就将口罩捐赠到小站镇用于一线人员抗“疫”。1月31日,他又带着10万元的支票来到小站红十字会进行捐助。他还陆续为盛字营村、紫鼎御苑小区捐赠口罩、红外线体温计。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尽我所能,做一些该做的事,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辛庄镇首创暖山社区的热心居民王晓萌、梁帅自掏腰包购买了消毒液,为辛庄镇疫情防控工作注入正能量。王晓萌说:“社区工作人员,没日没夜地在抗疫一线为大家服务,我也想为抗疫做点贡献。”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爱心人士的捐赠仍在进行中,截至2月18日17点,区红十字会共接收本区企业、个人捐款9801980元,捐物折合人民币6812695.8元。“对于捐赠的物资,我们及时登记造册汇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接受和调拨,做到即捐即拨,减少周转环节。”津南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刘金祥说。


文艺战“疫” 共克时艰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津南区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文学创作的方式积极投身于抗击疫情的战线中,将防控知识宣传、战“疫”感人故事等内容融入到曲艺、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中,创作出了一批易于传诵、深入人心的战“疫”主题作品,为全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鼓劲。

  “不串门,不聚餐,不涣散,不谣传。出门一定戴口罩,室内空气要新鲜。”由津南区文化馆馆长、津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刘炳山创作并演唱的京东大鼓《迎接胜利在明天》,内容通俗易懂,语言贴近生活,通过韵律和节奏将防疫知识“说”进了百姓心中。津南区文化馆曲艺干部吴树超创作了快板《致敬医护人员》,并与津南区文化馆“笑一笑”曲艺团副团长崔岩合作表演了对口快板《同舟共济除肺炎》。“同舟共济除肺炎,四面八方来支援!搭帐篷,建医院,火神山,雷神山,武汉的‘小汤山’,马不停蹄到阵前。”字字句句铸就起防控的稳固堤坝,展现出文艺轻骑兵在此次战役中的责任与担当。

  除了曲艺作品外,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抗疫诗歌也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传播、转发,鼓舞士气。《海河柳》作者高林有、唐禹、郭万梅、宁书云创作的诗歌组,杨月春的作品《采桑子·赞医护人员》,张敬贤的作品《我看不清你们的脸,但我知道你们是谁──致我市广大社区工作者》,以及李国柱创作的诗词《满江红-欣闻武汉感染冠状病毒医护人员痊愈》等,赞美奋战在一线人员的“大作”点出,却篇篇都有不同的精彩。

 《我们在一起──写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役时》,这首诗歌是由津南区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曾莹和津南区文化馆原副馆长韩少刚共同创作完成。“迎着朝阳,我们走在排查的路上 ,披星戴月,我们踏上巡检的征程。津南的八镇两街留下了我们奔走的串串脚印,我们是文旅执法先锋。”诗句铿锵有力,赞扬了基层工作者的努力和贡献。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文艺作品犹如涓涓细流,滋润着读者的心田,为抗击疫情鼓足了信心。

《建设海河医院绿色通道的33小时》

在此次战“疫”中,涌现出不少感人肺腑的人物和事迹,给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素材。津南区文化馆美影部干部程天心创作的《逆行的天使》《准备出发》等画作,用笔触刻画了疫情前线工作者的形象。津南区委退休干部赵厚礼创作、津南区文化馆美影部主任彭绍阳书写的抗击疫情新作品《抗击瘟神楹联》和《致敬钟南山院士》,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津南油画家王成创作的《风雪中的坚守点亮万家灯火》等画作接力推出,形成了共同抗击疫情的大爱合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津南广大文艺工作者将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感召力作用,注民情、抒民意、暖民心,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挽袖献血 为爱逆行

连日来,津南区献血办紧急动员全区广大公职人员抗击疫情、献出爱心。在发出无偿献血倡议后,300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积极响应并报名参与。

2月12日,由区委组织部、区委保密和机要局、区商务局、双桥河镇政府及小站镇政府等单位工作人员组成的第一批献血小分队,在月坛商厦街头采血点温暖挽袖,献出爱心。

据悉,本次首批无偿献血采血量为1500ml,因防治疫情需要,区献血办还将继续采取分批、零散等安全方式组织报名者参加无偿献血,用善举传递温暖。


抗击疫情 津南退役军人在行动

 连日来,津南区广大退役军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纷纷请战,加入抗击疫情突击队,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机关党支部成立党员预备队,号召机关党支部全体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申请人加入到队伍中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自觉为群众站岗值班,守护群众安全。八里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号召广大退役军人牢记入伍誓言,做到“退伍不褪色”。不少退役军人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纷纷加入社区和村委会志愿服务队,深入一线入户排查来津人员情况、张贴宣传标语,发放“一封信”“明白纸”,讲解疫情防控小常识等。

  面对人手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局面,天津君友物业发展有限公司20多名退役军人主动请缨参战,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他们在公司设立防控点,在社区出入口设检查点,认真做好来往车辆登记、测体温等工作,24小时值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召必应,战必胜”的过硬军人品质。

  小站镇盛字营村退役军人翟恩凯,异地返津后主动居家隔离。隔离期间,他主动和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联系,委托同为退役军人的哥哥翟恩甲捐款10000元用于全镇的防疫工作。紫淼新苑社区的刘金哲是一名曾经安置后下岗的退役军人,今年上半年通过统一组织的考试帮扶上岗。疫情期间,他来到了区红十字会代收点为武汉捐赠了500元,他说:“政府给了我们退役军人这么多好政策,帮扶我们下岗的退役军人再就业,现在我们有了稳定的生活保障,出一份微薄之力,希望对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有所帮助。”

  咸水沽镇退伍老兵田明晨,今年56岁,腿部受过伤。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主动到所在社区育才里报到,负责分发光明北里小区5-6号楼的宣传与防控手册。因为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他拖着沉重的身体一层层爬楼,在寒冷的冬日留下汗水。回到单位,他积极参与米兰社区的排查和执勤,每天在众创大街参与步行巡查。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区退役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穿上军装是保卫者、脱下军装是建设者”的深刻意义。广大退役军人请战抗击疫情,彰显的是军人的素质,守护的是千家万户的平安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