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烟熏妆的哪吒,才是叛逆少年最真实的模样

2019-07-29     BB姬Studio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BB姬”(bibiji300)

原创不易,喜欢我们就请多多关注吧~

杰克威胁 | 文

《哪吒之魔童降世》刷爆了朋友圈。

昨天我也去看了这部被许多人誉为国漫之光的动画电影,看得的确很爽。

电影在今天就突破了6亿票房大关,要知道这部电影才刚刚上映不过三天。

而各大社群也是对这部动画电影进行了热议,知乎热榜高高在位,豆瓣评分高达8.7分,甚至同人绘师们已经嗑起了哪吒和敖丙的CP。

操着川普的太乙真人让人印象深刻

关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溢美之词无须多言,今天我想说的是关于这个故事本身,或者说关于哪吒这个角色本身所附带的精神内核: 叛逆

哪吒闹海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叛逆少年伸张正义却反遭权贵龙王水淹陈塘关,自刎偿命后以莲花身重塑修道成仙。

《哪吒之魔童降世》虽然将整个故事进行了全新的编排,但究其根本还是那股叛逆的劲儿。

一句“是魔是仙我说了算”和当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哪吒闹海》中的“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决绝如出一辙。

只不过换了烟熏妆行头的哪吒,造型上看似乎更像是个朋克坏小子。

艾薇儿似的烟熏妆

说起朋克与叛逆精神,其实是一个颇有年头的上古概念,但近几年总是能在年轻人的世界看到它的影子。

比如近日火爆的音乐综艺《乐队的夏天》,一众摇滚乐队让沉寂许久的乐迷像是在沙漠里看到了甘甜的露水。

其中有一支乐队“痛苦的信仰”,他们的标志正是哪吒,自2006年起他们就将哪吒的头像注册为乐队的logo。

同一年的专辑《不》就用到了《哪吒闹海》中哪吒自刎的封面,怒目的哪吒就好像歌曲中传递的叛逆精神的化身,非常之贴合。

而后的另一张专辑《不要停止我的音乐》用双手合十莲花身的哪吒作为专辑的封面,歌曲也逐渐变得沉稳。

经历人员不断变动的痛仰的确像哪吒一样经历了重生

有人说痛仰从叛逆变得温柔,是被这个的世界磨平了棱角,我觉得不是。

少了热血,多了沉淀, 是朋克和叛逆精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一样,电影中的哪吒虽依旧张扬跋扈,但就算太乙真人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影片中也是用轻松诙谐的调调表达了出来。

毕竟如果用现代CG还原哪吒自刎或抽筋剥皮的画面,它或许就不会出现在影院的荧幕上了。

就像黑撒的《流川枫和苍井空》不会出现在乐队的夏天中一样

其实游戏圈的主机玩家,像极了当年痴迷摇滚的乐迷们。

我曾经一度认为中国的主机游戏玩家是最孤独的群体。

一方面是十几年的家用机禁令让他们自然而然变得Underground,在不能见阳光的地方待得久了,叛逆的劲儿就自动翻涌而出。

2000年以后,PC网络游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肆意生长,而只能通过购买水货才能玩到的主机游戏,就像那些地下摇滚乐一样硬核。

另一方面不像网游享受着信息传递带来的即时通讯,当时大多主机游戏只能单人游玩,一提起主机玩家,总是想起那个独自拿起手柄挑战Boss的阿宅。

他们就像漫步在无尽深渊的亚尔特留斯一样孤独

而现在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主机上的联机游戏越来越多;另外在腾讯与任天堂合作引入Switch后,全球三大主机厂商相继来到了更多玩家跟前。

主机游戏和玩家似乎也在当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经常听人说“摇滚乐已死”,优秀的摇滚乐只能从20世纪下半叶的陈年旧史中寻找,是啊,正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叛逆的朋克精神和蓬勃的摇滚乐。

如今朋克与叛逆再次被拉回大众眼前的原因,这可能并不是什么偶然。

因为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开始贩卖焦虑,年轻人被社会的洪流冲得不能自已、痛哭流涕,鱼龙混杂的社交网络成了压抑情绪爆发的源泉。

正是因为这些压抑和郁闷,简单叛逆、不拘小节的哪吒,以及那些曾经乖张陆离的摇滚乐队,才会在这个夏天被观众所追捧吧。

而压抑良久的主机玩家们,也是时候该重生一回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2gPGwB8g2yegNDSw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