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阳方舱抗疫的政法铁军

2020-03-02   生命时报

位于武汉国博会议中心的汉阳方舱医院共设960个床位,于2月11日开舱收治病人。在这个容纳近千病人的方舱医院里,负责统筹协调、秩序维护806名医护人员和290名保洁安保人员后勤保障的,是来自汉阳区的20余名政法机关干部。

把市域社会治理做进方舱内

“把病友当亲人,把医疗队当恩人,全力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汉阳方舱医院开舱收治第一天,担任院临时党委书记的汉阳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范礼奎对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从1月22日起一直在防疫一线的他,2月10日转战方舱医院,负责统筹方舱的指挥调度和统筹协调工作。他带领指挥部全体干部不眠不休,连夜改建完善硬件设施,把关每一个入院细节,督促协调好每一批患者的收治工作,最终三天收治近千人,全力完成市指挥部下达的硬任务,有效缓解了全市新冠病人入院“堰塞湖”,为武汉攻坚战特别是收治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收治容易管理难”,如何确保同时容纳近千病人的方舱医院有序运转,是留给方舱医院指挥部一班人的下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借鉴‘枫桥经验’,发挥群众自治和党员共治的优势,在舱内把志愿者力量全面发动起来。”临时党委作出决定。

随后,一场拉网式人员排查拉开了序幕,按照底数清、情况明、作用显的思路,工作人员从在舱患者中摸牌出了57名党员和近百名群众志愿者,并从中挑选出1名舱内总协调人、16名党小组长和48名单元长,纳入新成立的舱内临时党支部统筹调度。院临时党委书记进舱与党小组长和群众志愿者一起,现场商量指导党建及志愿工作开展,鼓舞了舱内党员开展党员服务、志愿服务的精气神。很快,临时党支部成为了舱内病友和外部工作人员沟通的桥梁、有效的“内呼外应”,加速了党支部对舱内反映问题的效率,先后处置了41件舱内问题,方舱运转至今未发生涉稳舆情问题。

在此基础上,党小组长和单元长们总结出了一整套志愿服务流程,从发放物资,到排队检查,再到日常管理,群众自治和党员共治始终贯穿其中,舱内运转流程日趋平稳,好人好事不断。截至目前,共发现舱内好人好事77件,对4名表现突出的党小组长给予了临时党委通报表扬,对22名志愿者发放了《志愿服务荣誉证书》,6名群众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期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舱内自治和共治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把依法治国理念贯彻后勤中

“按规矩办、按合同办,就算是战时期间也不能马虎,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来到方舱后,汉阳区司法局局长吴重远挑起了医院后勤工作的担子,她离开还在上小学的孩子,成为了保障舱内外两千人后勤的“大管家”。为确保工作不掉链子,她抽调6名司法局骨干力量一同参加方舱医院后勤保障工作,这其中有5人都是区内普法、执法工作的主力。就这样,一支法律功底扎实的“司法天团”诞生了。

物资供给、捐赠对接、服务购买、车辆租赁,这一桩桩日常工作中的“小事”,战时期间仿佛都变成了不可小觑的“大事”。从开舱前三天12批次近十万件的生活物资紧急需求供给,到5支医疗队7个驻地每天28趟的车辆运输,再到上百次捐赠物资对接把关,4类共计110余人的服务购买、各种合同、签单、收条,几乎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山”。

“麻烦您出具捐赠单位详细信息和捐赠明细,我们在查收的时候会逐一清点,没有这些信息我们无法接收”“这份合同表述服务范围过窄,支付方式也有问题,不符合当前疫情工作实际,不修改合同无法履行”……这种“挑刺”在指挥部十分常见,但正因为这种细致,医院后勤物资和相关服务工作至今没有出现一处纰漏。

把执法办案的劲头融入一线

“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作风,像办精品案件一样完成各项工作。”2月24日,汉阳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局长盛从亮带领区检察院4名干部加入到汉阳方舱医院指挥部,参与病人信息核查、出院病人交接、医疗保障物资转运和指挥部日常运行保障等工作。

明确进入方舱医院工作时,4名干部就下定了决心,为了避免把病毒带回家,他们自报到之日就各自从家里搬出,开始了自行隔离。“说不怕是假话,但武汉需要我们,就要往前冲。”新晋奶爸王磊说道。

这支生力军每天负责医疗生活物资对接、入库、领取和发放,2000多名医患和工作人员的需求登记、上报,先后完成了300余名病人的交接、转运和出院,每天连续工作14个小时以上。为了减少摘带口罩和节约时间,一整天连口水都喝不上。

无独有偶,汉阳方舱内也活跃着一群来自区公安分局的防疫尖兵,他们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舱开展巡逻,帮助舱内患者解决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贴着公安标识的‘蒙面人’,我们心里就踏实了。”每每看到巡逻的民警和辅警,舱内病友总这样感慨道。(通讯员 陈驰)


中央督导组视频查看方舱内情况,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范礼奎陪同。

消防官兵向区司法局工作人员讲解灭火器的使用。

区检察院干部在出舱口交接转运出院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