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一条"儿子考98分家长患抑郁症"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据《钱江晚报》报道,39岁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点小学老师,儿子5岁上了小学,她对儿子的标准永远是100分。有时孩子考了98分,秦女士都要训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为什么考不到?"秦女士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教得了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十分愚钝。经诊断,秦女士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不少网友都对秦女士的做法表示不满,认为秦女士的做法太过,并调侃道:"我要是孩子,我觉得我才是应该患抑郁症的那一个好不好。"但是,《钱江晚报》并没有直接报道称秦女士是因为孩子只考了98分,对孩子成绩过于焦虑才患有的抑郁症。反而,如果将秦女士先就视作为一名抑郁症患者,然后再来看她的此番行为就觉得情理之中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目前全球有3亿多人正遭受抑郁症困扰。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比全球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而且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按照6.1%的发病率折算,国内抑郁症患者已达到9000万。在抑郁症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我国,由于大多数人对抑郁症认知不足并存在诸多误区,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抑郁症的治疗率不到10%。
在抑郁症的各种发病群体中,抑郁症低龄化趋势令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陆林教授感到忧心,陆林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他介绍,《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中国10~24岁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自2005年至2015年间显著增加,接近全球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1.3%的患病率水平,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
多项针对中学生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3.7%~54.4%,其中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9.68%,城市地区低于农村或城郊地区。同样,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检出率也不高。而根据世卫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都曾经历过抑郁。
数据显示,我国每10万人中最多只有1.4名心理咨询与治疗师,远低于4.15名的世界平均值。国人对心理健康的不在意直接导致了我国心理疾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
而伴随经济发展而形成的需求的复杂性与多层性让精神需求变得越发重要的同时,让内心世界容易饥饿与寒冷。当物质极大丰富,马斯洛五需求当中的生理与安全需求都基本满足后,人类便开始更加渴望爱、自由、尊重等精神需求,所以就出现了经济不够发达的国家人民所欠缺的对无爱和孤独的恐惧、对得不到性的恐惧,对被束缚的恐惧、对被歧视的恐惧、对丧失失去的恐惧、对无知和空虚的恐惧,对于相对发达国家的人而言,所有这些高层次需求的丧失,都会慢慢变得和死亡恐惧同等,没有爱,没有性,没有自由,没有尊重,没有安全感……就等于死亡。
因而,我国抑郁症患者不断增加。在这条新闻当中,秦女士的"高压政策"也很容易再将孩子推向抑郁症的深渊,这就导致了家庭式抑郁症的出现,亚健康的家庭环境更容易培养出心理亚健康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就会面临着更高的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就像是震惊世界的"恐惧实验"一样,最终小埃尔伯特只要一看到动物就会放声大哭——情绪,包括恐惧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人类就像机器,环境怎么塑造、训练,就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