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出台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助推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

2020-04-18   洛阳晚报

到2022年,全市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力争达到20万元,形成4个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近日,我市出台推进《洛阳市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将通过多项措施,持续发挥产业集聚区的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攻坚主阵地作用,从而进一步引领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

  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

  近年,我市产业集聚区总量规模迅速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产业集聚区18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已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装备3个重点产业集群。

  《行动计划》指出,我市将通过3年努力,使全市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形成具有一流科技创新能力、现代产业集聚、循环经济全面发展的主体区域,城市功能完善、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宜业新城区,成为带动全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导力量。

  具体目标是:到2022年,我市将力争使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亩均税收达到20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普及率超过62%,形成4个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亩均产出提高、集群培育提速、绿色发展提升

  根据《行动计划》,“三提”是我市下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即亩均产出提高、集群培育提速、绿色发展提升。

  我市将以各省定产业集聚区为单位持续开展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根据亩均税收等指标综合评价排序,将企业分为A(优先发展)、B(鼓励提升)、C(倒逼转型)三类。

  首批A类企业将获得10万元资金奖励,在全市综合排名前6位的A类企业还可分别获得100万元资金奖励。

  为加速产业集群培育,我市将实施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行动,力争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每年选择10家产业集聚区企业开展产品质量检测诊断,在全市培育形成150个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产品;推进“区中园”布局建设,重点布局以新兴产业为主的高端产业园、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专业园、以完善孵化育成体系和吸引返乡创业为主的创新创业园、与散乱企业整治集聚相衔接的小微企业园。

  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方面,我市将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实现企业绿色化改造全覆盖、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循环化改造等任务;全市不再新增化工园区,产业集聚区不再新设化工主导产业;同时实行产城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实现产业集聚区所有企业达标排放。

  强化智能化改造和体制机制改革

  在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我市将强化“两改”,即推进智能化改造和体制机制改革。

  在智能化改造方面,我市将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引导推动A类和B类企业全部实施一轮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建“云上云”,在全市培育建设1个以上综合性和4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自主选择上云平台并按需应用云上服务;到2020年年底前推动全市产业集聚区启动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

  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我市将选择宜阳产业集聚区为试点单位,按照“管委会+公司”模式先行先试,形成典型经验后在全市全面开展;深化市场化开发运营,组建产业集聚区发展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负责招商引资、资金筹集、项目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市场化服务功能。

  为了给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我市还将创新高层次管理人才引进机制,加快推行聘任制、竞争上岗制、绩效工资制等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可通过个人所得税奖补等方式,支持企业大力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洛报融媒 记者 陈曦 通讯员 李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