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洪江新篇章——洪江市经济民生事业发展成就回眸

2019-10-08   掌上怀化

相思湖景观

巍巍雪峰山绵延起伏,横亘东西;浩浩沅江水碧波荡漾,蜿蜒北去。奇山异水之间,有一块神奇魅力的土地——洪江市。它宛若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东南部、雪峰山脉中段、沅水干流上游。全市辖20个乡镇,218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多,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

改革的春风吹拂着洪江大地。建市22年来,全市人民紧跟时代步伐,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先后将洪江市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国家级蔬菜基地大县(市)、湖南省文明城市、湖南省卫生城市、湖南省旅游强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区、湖南省小康示范镇、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区、全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全省金融扶贫小额信贷试点县……一项项荣誉和桂冠,折射出这个城市的努力和魅力。

古城印象

建市22年来,洪江市人民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发挥“实在、实干、实效”的洪江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一核三区、协调发展”战略,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如今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市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抓经济发展 促进产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抓经济发展重在抓产业建设,一个地方如果缺乏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作支撑,发展经济就是‘空中楼阁’。”洪江市委书记向守清如是说。近年来,该市立足实际,按照“工业立市,农业稳市,旅游兴市”的战略思路,大力推动工业、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强力推进产业提质提速,不断夯实保民生、求发展的经济基础。

该市经济总量快速提升。从2005年到2013年,经济高速增长,GDP增速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2.6%,到2018年提升至115.58亿元。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全市以市场为导向,以调节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注重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了经济增长后劲。

雪峰脊梁

——工业逐渐发展壮大。启动产业及产业园区“三年提升行动”,中药材生产加工、电子信息、石化物流和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风生水起。先后引进沃世达智能科技、亿立拓科技、红圳科技、晨音科技等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企业8家,并陆续与东莞望星电子、简一塑胶、东莞厚普、深圳市精日昌电子科技等10多家企业签订意向合作协议,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磁吸效应”日益凸现。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具有先进水平的企业相继建成,水力与风力发电、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及智能制造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产值超亿元企业有25家。以“怀黔千亿经济走廊”为契机,在市治黔城创办省级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分为株山和双溪两个产业片区。1年内,15个项目落地,11个开工建设;5年内,成效显著,入驻企业25家、开工25家、投产25家,总投资15.6亿元。2017年,四维集团入列省“小巨人”企业,并入选中国建材企业500强;美森竹木、安全薯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现代农业量效齐增。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到2018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5.49亿元,年均增长4.5%;新增柑橘基地3000亩、中药材基地6.3万亩,建成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产业标准示范园13个;全年生猪出栏32.9万头,家禽出栏373.4万羽,肉类总产量3.6万吨,非洲猪瘟得到有效防控;培育省、怀化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749家、238家,培训农民2万人次。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201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35.48万千瓦,机械化程度提高了7.5倍。“黔阳”牌成功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黔阳冰糖橙”荣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怀化市首创),并出口加拿大。2018年,获批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全市以怀化市被列为“全国全域旅游”为契机,大力推进景区景点建设,先后将黔阳古城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清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安江农校创建为AAA级景区,“高庙遗址”、安江农校、芙蓉楼申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中国黔阳古城国际半程马拉松、环中国国际自行车赛、“三月三”女儿节和民俗文化节、托口杨梅节等大型赛事和活动,旅游知名度和旅游人气明显提升。2018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5亿元。

——生态建设成效喜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市以来,全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狠抓环境污染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碧水青山蓝天工程”等专项行动,实施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全市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2018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3天,优良率为94%;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9%;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13.%,年均降低3%。

——财政收支持续向好。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1%,收入总量连续呈快速增长态势。2018年末全市辖内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100.92亿元。

抓民生大业 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洪江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位置,深入开展精准脱贫,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增加公共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一批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民生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岩鹰洞

——精准脱贫深入推进。于2017年成功脱贫摘帽,2018年又实现1786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9%。全年投入1.66亿元,实施扶贫巩固提升产业

项目126个,惠及贫困群众4.8万人;投入各类教育扶贫资金3638万元,惠及贫困学生4.95万人次;为所有贫困户全额代缴城乡医保、“特惠保”,实行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医疗救助支出达2845.6万元,惠及贫困群众7651人次。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建市以来,全市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平稳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8年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黔阳一中与芙蓉中学整合成新黔阳一中,实现“一校两区”管理,并成功复牌省示范性高中;隆平学校建成并开学;维修改造校舍1.85万平方米,基本完成市六中改扩建项目一期,建成5所标准化教学点、2所合格幼儿园;新增2600个学位,消除58个“大班额”。

——卫生医疗条件改善。全市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至2018年市、乡两级医院医共体基本建成,率先在怀化市县级医院中引进心脏搭桥技术,居民健康建档率达93%,市域就诊率达83%,全市人均寿命达78.5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岁,获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秀单位。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仅2018年就发放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金、医疗救助金、临时救助金等8482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3.87万人次。新建社区儿童之家88个,养老服务总床位增加至2821张。与上海、东莞等5地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新增城镇就业315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02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6%。

——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建市以来,全市交通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全力推进市、乡、村道路建设,完成了提质改造、扶贫公路建设工程。目前,全市有S222、S224等省道5条;县道142公里、乡道360公里、村道1066公里。怀邵衡铁路通车,安江东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全市人民期盼多年的高铁梦;自然村通组公路347公里、农村公路窄路加宽229公里、安保工程100公里等项目全面完成,焦柳铁路电气化改造、S249中方新路河—硖洲段、稔禾溪—苏宝顶公路、邵怀高速雪峰山互通及连接线等项目稳步推进,“市内大循环,市外大畅通”的交通格局进一步完善。

芙蓉楼

——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建市以来,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城区路网及供电、供水、排污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市管理、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服务功能明显提升,2018年城镇化率达到39.4%。世纪广场、相思湖、镡城公园、黔阳古城、滨江公园已成为洪江城市形象的新标志和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先后建成百米大道、龙标大道、滨江路、雪峰大道镡城路、玉壶路、冰心路等多条市政道路,城区4横6纵的路网格局全面成型,市政道路总里程达37.1公里,城区建成面积达9.7平方公里。城区主干道亮化率达到99%,自来水覆盖率和气化覆盖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100%。一个充满活力、魅力、生态宜居的新洪江正在崛起。

真抓实干求发展,活力洪江谱新篇。今天,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洪江市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征程,再创佳绩,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新洪江”而不懈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