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或诞生20个大都市区,江苏哪些城市的机会比较大?

2019-11-21   直击科学

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

这是继今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提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后,中央层面再次对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出规划部署。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坚表示,其实,中国已经进入大都市区的发展阶段,大都市区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参考日本的经验,中国未来应该有20个大都市区。

大都市区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它的本质特征是城乡之间的密切联系,一般半径不大于200公里。

大都市区现象并不是个案,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都出现了大都市区形成和发展现象。大巴黎地区、大伦敦地区等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都市区。早在1940年,美国就已经有140个大都市区,人口接近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另外,日本的工业也具有明显的以大都市区发展为主导的特征。

截至2018年末,中国总人口约14亿,其中,城镇人口约有10亿。中国很多城市的区域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上)和人口(1000万以上/容易培育300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例如,徐州、桂林、宜昌等城市为中心的区域,都是培育新的大都市区的理想区域。

但是,中国还有很多城市的行政区划面积与人口规模不相符,城市人口规模大,行政区划面积反而小,使得城市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发展。这种限制体现在财政收入分配、交通线路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

作为县级市的昆山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行政区划与其发展不匹配。昆山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2.06亿元,约占苏州全市GDP的五分之一。而且,昆山离上海、南通等城市较近,地理位置优越。惠州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惠州与深圳与东莞等地的联系非常紧密,但是现有的行政区划割裂了它与周边城市的发展。

所以,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7年,国务院2017年“解冻”了撤县设市的审批。在2019年全国民政工作视频会议上,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被列入了各级民政部门2019年各项重点工作之列。可见,国家近几年也十分重视各地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目前,全国已经有很多城市都加入到行政区划调整的行列中。2019年,安徽广德、湖南邵东、河南长垣、陕西子长、黑龙江嫩江、四川射洪等地撤县设市。

另外,撤县设区成为很多城市进行区划调整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撤县设区的地方有一百多个,且多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城市。

江苏也在积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县改区是江苏省这十年来区划调整的主要形式。

撤县设区,对于辐射能力强的省会城市来说,能够扩大发展空间,增加其成为大都市区的可能性。对于被撤的县来说,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

中国未来或诞生20个大都市区。那么,江苏哪些地方有机会?

来源:江苏城市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