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免疫治療時代,驅動基因陰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治療格局已然發生改變,免疫治療占據了這部分患者一線/二線治療方案的大半江山,在近日召開的CSCO年會上,上海胸科醫院的儲天晴教授總結分析了晚期非鱗NSCLCL免疫治療的未來和方向。
目前現狀
1.從免疫抑制劑單藥治療中獲益的病人有限,從既往研究看,PD-1/PD-L1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ORR為45%(KEYNOTE-024),二線治療的ORR為20%左右。
2. PD-L1作為標誌物存在諸多問題,包括腫瘤異質性、腫瘤病灶和轉移灶之間的差異、活檢和治療之間的時間間隔以及有效性的界定等問題,免疫反應的調控機制非常複雜,僅憑單一PD-L1表達作為biomarker似乎是不夠的。
3.免疫治療可能的預測指標太多
4.現狀和目標:通過免疫聯合治療進一步提高肺癌患者的總生存。
5.免疫聯合治療的不同聯合方式,包括聯合免疫、化療、抗血管生成藥物、靶向治療和放療。
潛在機制
聯合免疫
阻斷PD-1通路聯合阻斷CTLA-4通路可出現抗腫瘤作用,聯合阻斷提高了腫瘤緩解率,但可能會增加治療相關毒性反應。
聯合化療
可產生協同或附件效應,化療可解除腫瘤免疫微環境的免疫抑制,改善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如DNA損傷藥物協同CTLA-4阻斷導致炎症細胞因子如IFN-γ的釋放,進一步促進腫瘤細胞溶解而改善了免疫原性。
化療藥物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傳統的化學療法可通過多種方式刺激免疫系統,例如,通過直接激活CD4+、CD8+等,促進DC的成熟或活化,抑制或消耗MDSC和Treg等方式影響免疫系統。
聯合抗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腫瘤微環境中具有協同作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使免疫浸潤、抗原遞呈增加,免疫抑制劑減少;抗血管生成藥物使組織浸潤增加,血管滲漏、腫瘤轉移減少。
免疫聯合放療
放療後PD-L1表達增加,PD-L1抑制劑聯合放療科導致TNF-α升高,導致MDSC死亡,改善T細胞功能;放療增加腫瘤細胞對MHC-1和應激誘導的NK細胞刺激配體的表達;此外,還有其他潛在機制。
循證醫學證據
截止2018年9月,過去一年共開展了748項新研究,總結活躍的研究有2250項,其中PD-1/PD-L1抑制劑聯合治療研究1716項。
免疫治療在晚期非鱗NSCLC一線治療的重要研究
IMpower150研究評估了阿特珠單抗+貝伐珠單抗+卡鉑+紫杉醇對比貝伐珠單抗+卡鉑+紫杉醇用於晚期NSCLC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中位OS分別19.2個月和14.7個月,中位PFS分別為8.3個月和6.8個月,中位DOR分別為12.1個月5.7個月,ORR分別為64%和48%。
KEYNOTE-189研究評估了帕博利珠單抗+化療對比鉑類化療用於非鱗狀NSCLC患者的療效,中位OS分別未達到和10.7個月,中位PFS分別為8.8個月和4.9個月,中位DOR分別為12.6個月和7.6個月,ORR分別為42.7%和19.4%。
IMpower130研究評估了阿特珠單抗+鉑類化療對比鉑類化療用於非鱗狀NSCLC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中位OS分別為18.6個月和13.9個月,中位PFS分別為7.0個月和5.5個月,中位DOR分別為8.4個月和6.1個月,ORR分別為49.2%和31.9%。
CheckMate227研究評估了納武利尤單抗+伊匹單抗對比鉑類用於NSCLC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中位PFS分別為7.2個月和5.4個月,中位DOR分別為18.0個月和4.7個月,ORR分別為25.1%和23.1%。
一項III期研究評估了卡瑞利珠單抗+化療對比化療用於一線晚期非鱗狀NSCLC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聯合組和化療組的中位PFS分別為11.3個月和8.3個月(P=0.0002),中位OS分別為未達到和20.9個月(P=0.0272)
一項關於KEYNOTE-189\\KEYNOTE-407\\KEYNOTE-024薈萃分析,評估帕博利珠單抗+化療對比單用帕博利珠單抗治療晚期≥50% NSCLC患者中的療效顯示,三項研究中化療組的PFS類似,分別為6個月、4.9個月、4.7個月,三個研究中聯合組或免疫單藥組vs化療組的ORR分別為61.4% vs 22.9%(189),44.8% vs 27.9%(024),60.3% vs 32.9%(407)。
目前晚期NSCLC驅動基因陰性一線治療的格局
免疫治療的未來方向
聯合治療應建立在聯合的每個藥物均有效的前提,以及堅實的生物學基礎之上
在於精準選擇人群,目前免疫治療尚未找到完美的預測因素,需整理組織病理學與分子學診斷,找到最佳生物標記物,精準選擇人群,發揮最大療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xr7cG0BJleJMoPMfbH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