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19、走進小浪底水庫岸邊的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古城鎮

2020-03-24     雲台陳廣明

【23/3】1、去山西看小浪底水庫

小浪底水庫正常蓄水位時淹沒影響面積277.8km2,施工區占地23.33km2,共涉及河南、山西兩省的濟源、孟津、新安、澠池、陝縣、平陸、夏縣、垣曲8縣(市)33個鄉鎮,動遷年移民20萬人。

【23/3】2、去山西垣曲縣華峰鄉看小浪底水庫

從山西省垣曲縣華峰鄉聞垣高速華峰出口出站。

華峰鄉位於垣曲縣中部,距縣城25公里,總面積62平方公里,,鄉治華峰村。常住人口21576人,耕地35000畝。屬純農業鄉鎮。

水利資源充足,後河水庫已引水上垣,轄區內有源河溝水庫和北溝水庫兩座中型水庫,人畜吃水工程36處;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素有垣曲小平原之稱。

【23/3】3、先進華峰驛站

華峰驛站,設在聞垣高速華峰出口右側。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華峰鄉陳莊前。修的很到位,有長廳,景觀介紹和花園。

【23/3】4、塬河溝水庫

塬河溝水庫,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華峰鄉東馬村。就在華峰驛站右側200米

【23/3】5、山西蘑菇山

山西蘑菇山,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華峰鄉東馬村塬河溝水庫。三座相連的紅石山與水庫成山水美景。

【23/3】6、清代藥王廟

藥王廟,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華峰鄉成家坡村。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3/3】7、山羊下山似猛虎

太行山羊產於太行山東、西兩側的晉、冀、豫三省接壤地區。產區位於黃土高原(或山西高原)的東緣太行山區。該區地勢高,地形複雜,不僅山高,且有許多陡峭的山坡。地勢從南向北逐漸升高,中段、北段一般在1000米左右,山峰海拔高度在2000米左右。南段為低山和丘陵,一般海拔500米以上。坡度比較平緩。

【23/3】8、沿國道去小浪底水庫

327國道(或「國道327線」、「G327線」)[1] 是在中國的一條國家道路,起點為江蘇省連雲港市,終點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也被稱為「連菏線」 ,這條國道經過江蘇和山東、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南7個省份。按照《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規划起點為江蘇省連雲港,終點為寧夏固原,全程約1520公里。

【23/3】9、山西桃園美

桃花,即桃樹盛開的花朵,屬薔薇科植物。葉橢圓狀披針形,核果近球形,主要分果桃和花桃兩大類。桃花原產於中國中部、北部,現已在世界溫帶國家及地區廣泛種植,其繁殖以嫁接為主。

桃花可製成桃花糕、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文學創作的常用素材。此外,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經絡、滋潤皮膚的藥用價值。其花語及代表意義為:愛情的俘虜。每年3~6月份,各地會以桃花為媒,舉辦不同的桃花節盛會。

【23/3】10、太行山上油菜花

油菜又叫"芸苔",十字花科,油菜花盛開的季節是每年的1月到3月份。年份不同其開花的時間也會有差別。一般在栽種三個月之後開始開花,花期大約有三十天。受經緯度、高度等影響,從每年的十二月底一直持續到來年的四月底都會有油菜花開。油菜花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又有觀賞價值,是觀光資源。

【23/3】11、桃花和油菜花同景,那個美!

桃花和油菜花,花季同期。同在一景,那才叫真美!

【23/3】12、垣曲縣王茅鎮上毫戰國至漢代城址

2015年7~8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發現:

上亳城址位於運城市垣曲縣王茅鎮上亳村村東50米,時代為戰國早期一漢代,面積約120萬平方米。城址所處的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城址東城沿地形與山勢走向建在山坡和山嶺之上。

城址西城沿兩旁的自然沖溝(當地居民稱湯王溝和狼刨溝)直至亳清河床。西城的西牆和南牆的西段已無存,據亳清河的走向與河床寬度分析,應為河水沖毀。東西城合用的中牆現已被西北東南向的橫濟(橫水至濟源)公路損毀。城址分東西二城,北牆總長1530米,南牆880米,東牆890米,中牆為二城合用,長600米。西城牆西段有部分殘留。

【23/3】13、運城市成湯毫都古碑

垣曲上亳城村北有個古坪叫湯王坪,方圓千畝地,中間矗立著一座古碑,碑上鐫「殷商烈祖成湯聖王居毫故都」十二個大字。這裡就是成湯最初建都的地方。

湯王姓子,名天乙,原是一個叫商的部落的酋長。公元前十九世紀,夏朝最後一個帝王叫姒履癸。他暴虐無道,被稱為桀王,桀即凶暴之意。為了救萬眾於水火,子天乙就聯合有莘部落酋長伊尹,向姒履癸發起討伐。公元前一七六六年,兩軍決戰於鳴條崗。結果夏軍潰敗,桀王被俘,夏朝滅亡。人們擁戴子天乙為帝,號稱成湯,即救苦救難的君主。

《廣輿記》雲:「垣曲有湯誓地,周圍百四十餘步,至今民不敢耕其地,古碑尚在」。一九五三年在開鑿王茅至亳城的王亳水渠時,從半坡的土層中挖出許許多多古代兵器銅箭頭,說明這裡確是湯王屯兵誓眾之地。

【23/3】14、小浪底移民新村一一上亳村

位於/3】1、去王茅鎮東南五公里處,東濟幹線穿村而過,交通便利,是小浪底移民後靠村,2000年整村搬遷至垣曲縣王茅鎮。

近兩年利用移民上級撥款、集體投入和群眾捐資等多種方式完成了街道硬化、飲水改造、水利建設等多項惠民工程,使村級經濟獲得了巨大發展,但是由於村級經濟基礎整體偏於薄弱,村級經濟的後續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

【23/3】15、小浪底水庫岸邊田裡勞作的山民

王茅鎮歷史悠久,文化源源流長。商湯建都於此,古稱「湯都亳城」,商湯文化旅遊發展潛力大,華北最大的喀斯特岩地貌「神仙洞」也坐落於王茅鎮的西王茅村,極具開發前景;投資500餘萬元的小趙旅遊碼頭已初具規模;百畝觀光農業園區已開始規劃建設。王茅鎮黨委政府熱忱歡迎有志之士前來投資開發。

【23/3】16、小浪底水庫使袓輩山民成為船夫

垣曲縣轄5個鎮、6個鄉,分別是:新城鎮、毛家灣鎮、皋落鄉、長直鄉、王茅鎮、解峪鄉、古城鎮、華峰鄉、英言鄉、蒲掌鄉、歷山鎮。

【23/3】17、上亳村被淹沒的土地只有一半時間在小浪底水庫水面之下

上亳村的海拔高度與小浪底大壩相同。

黃河小浪底水庫蓄水,使山西垣曲周邊地區的河濱十萬畝山地變成湖面,有多少村莊都永遠被埋在水底。可上毫村有所不同,只有部分土地和村落被淹沒。而且,被淹沒的土地,當小浪底水庫放水,水少時,會露出水面。一般來說,每年有一半時間在水裡。

【23/3】18、山西古城國家濕地公園

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境內,距垣曲縣城30公里,由亳清河、允西河交匯入黃河口處,以小浪底水庫庫區為基礎。公園總面積為2906.9公頃。

【23/3】19、走進小浪底水庫岸邊的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古城鎮

古城,北倚中條山,東經王屋山到濟源,越歷山直抵上黨,南渡黃河可達豫陝,古往今來為黃河上下數百里重要碼頭,歷史上一直極具經濟、政治、軍事上的重要位置。商王朝曾在此憑黃河天險建造都城,春秋時晉國曾在這裡建有著名的瓠丘城,秦朝在此僑置幽州,北魏設邵郡,西魏改邵州,公元550年設縣治,之後直至1959年,一直是縣城所在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uYHDnEBfwtFQPkdJTY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