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攻堅在行動】前坊鎮焦家村第一書記熊冬平:精準施策 帶領村民脫貧

2019-08-23   南昌進賢發布



進賢縣十佳樓盤評選活動火熱進行中!

投票贏一年免費有線電視!

點擊圖片進入投票現場!



「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項目」說這話的人叫熊冬平。2017年9月,熊冬平主動請纓到青嵐湖畔的進賢縣前坊鎮焦家村,擔任扶貧駐村第一書記。




走訪村民300多戶」、「看望貧困群眾100餘次」、「撰寫《民情日記》40000餘字」……

駐村後,熊冬平進農家院落,與村民促膝談心;

到村組村落,把脈民俗民風;

去田間地頭,了解農耕生產。

焦家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揮灑的汗水,每一戶人家都有他來過的身影,每一條道路都有他走過的印記。兩年來,熊冬平堅持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與村幹部群眾一條心,腳踏實地、開拓創新、精準施策,爭取幫扶資金600餘萬元,使焦家村舊貌換新顏。



熊冬平幫助貧困戶趙文保解決生活用水問題 攝影:徐黎明


01

「養殖+油菜+苗木+旅遊」 多產業精準發力

回憶初到焦家村時的情景,熊冬平告訴記者:「我一來就發現,這個村各方面基礎設施都很落後,加上大部分貧困戶都身患殘疾,勞動力也不足,整個村的集體產業基本是癱瘓狀態。」焦家村國土面積3560多畝,在熊冬平來之前,年經濟總產值不到500萬元,是典型的省級貧困村。

在摸清焦家村「全部家底」,分析致貧原因後,熊冬平向市林業局黨委提出了以項目幫扶促脫貧的計劃,並積極推行種養殖業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不斷將村級產業發展壯大。

說干就干!熊冬平開始在焦家村大力推行特色養殖業,成功建起了60畝稻蝦養殖基地和40畝家魚基地。從水田開挖改造、稻田種草、打水井、建飼料間、進蝦苗每一個環節,從基地改造到放蝦苗,到龍蝦上市,他和技術小組累計到現場指導60餘次。終於在2018年,龍蝦養殖大獲成功,產值10餘萬元。

「焦家村每家每戶都種植油茶,面積1500餘畝,但因為缺乏管護、缺乏用肥、缺乏墾復,產量產值很低。」熊冬平鼓勵村民對油茶林進行施肥撫育,並邀請林業專家到村傳授撫育技術,在今年改造了低產林項目500畝。「改造以後,畝油茶產油可以提高40至50斤,可以多賺不少錢。」提到油茶種植,焦家村村民對熊冬平豎起大拇指。

此外,熊冬平還積極協調南昌市花卉苗木行業協會幫助焦家村建設完成了1個20畝規模的「愛心苗圃」。預計經過幾年的精心管護,將為焦家村產生20萬元左右的收益。與此同時,他還爭取到省、市林業局在該村投資建設「焦家鄉村森林公園」、「森林村莊」項目。目前,該項目中的鄉村森林公園標誌性主入口、森林休閒廣場、特色森林景觀區、森林休閒步道等一系列旅遊設施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當中。



第一書記熊冬平在土雞愛心養殖基地。攝影:徐黎明

02

對口幫扶 情系群眾

村莊亮了,水塘寬了,掙得多了……熊冬平深知村莊要脫貧,鄉村要振興,改善基礎設施是關鍵。去年,他採取「一對一、點對點」的形式對口幫扶焦家村委會和6個村民小組。

實施對口幫扶工作以來,熊冬平積極協調各單位投資,改造完成了焦家自然門塘,亮化了整個村莊;建成了面積10餘畝的門前水塘;植了1500株柳葉金桂;建成了1000隻規模的「愛心土雞場」;銷售茶油200多斤;幫助貧困戶銷售土雞200餘只、雞蛋1600多個……

在熊冬平的幫助下,焦家村貧困戶都加入了村辦的種養專業合作社,每年每戶可穩定增收3000元左右。省林業廳信息宣傳中心的愛心土雞養殖場可為每戶貧困戶增收1000元左右。通過產業幫扶的形式,激活了貧困戶的「造血」功能。

2018年

焦家村所有貧困戶實現了全部脫貧目標


來源:南昌市扶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