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8月起放「長假」,「賣血」的華晨集團還能自救嗎?

2020-07-31     速度周刊

原標題:員工8月起放「長假」,「賣血」的華晨集團還能自救嗎?

近日,筆者驚悉,華晨中華除中層及以上領導之外,其餘員工即將放長假,或將持續到年底(生產系統可能另有標準)。這樣可以說華晨中華現在正在向著最壞的結果一步步邁進。看來,華晨賣掉華晨寶馬25%的股份用來「止血」,這一招並沒有實現「自救」。

華晨中華放長假,或只發最低工資其實,對華晨中華來說,這個放長假的通知並沒有特別意外,因為有媒體報道,華晨中華從7月份開始就已經開始了輪流上班的制度,輪休在家的員工只按照瀋陽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工資。而此次華晨中華再度擴大放假範圍,可想而知,華晨中華絕大多數員工將不得不接受瀋陽最低工資標準,筆者特意去查詢,瀋陽最低工資標準為1810元。面對這樣的結果,每月只有1810元收入的員工將是多麼無助,也多麼寒心。

其實,華晨中華走到這一步雖然可惜,但也在預料之中。拋開去年的慘澹銷量不談,據報道,中華品牌在今年上半年僅僅銷售了3186輛汽車,這可以說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沒有了。這個慘澹的數字實在讓華晨中華難以支撐下去。

華晨雷諾裁員,金杯命運不濟

華晨中華正在經歷著痛苦的時刻,作為兄弟單位的華晨雷諾金杯也好不到哪裡去。近日,華晨雷諾金杯就被多家媒體爆料稱,其正推進一項涉及650人的裁員計劃,意味著此次將會裁員超過20%人數,網傳文件還曝光了裁員補償相關事宜。

嘆只嘆,華晨和雷諾當初的「閃婚」會帶來這麼多負面的影響。其實,從成立合資公司伊始,金杯品牌與雷諾品牌如何共處就是一個難題。雖然從官方說,華晨雷諾金杯一直致力於復興金杯汽車在國內輕客市場的高光時刻,但事實是金杯越來越沒聲音了。法國人會把金杯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嗎?於情於理,都不可能。相同的,還有華頌。

華晨雷諾是否會成為史上最短命的汽車合資公司?我覺得非常有可能。東風雷諾已經沒有了,留給華晨雷諾的日子還多嗎?

出售華晨寶馬25%股權,造血功能大跌

華晨中華和華晨雷諾這兩年可謂是舉步維艱,但能過支撐到現在,主要是還是因為華晨寶馬的輸血功能。從2019年的財報可以看出,2019年華晨寶馬凈利潤和銷量分別為76.26億元和54.59萬輛。但除了華晨寶馬之外,華晨中國其他板塊2019年則虧損了10.64億元。可以說,正式因為有華晨寶馬這個「造血」機器,才讓華晨集團能夠在財務報表上顯得比較好看。

但是,隨著2022年的很快到來,華晨在華晨寶馬的股權將由現在的50%縮減為25%,華晨寶馬這台造血機器也將大幅縮減給華晨的造血功能。雖說從股權出售中可以獲得約350億人民幣,但這些錢又有多少能夠作用在華晨自主品牌以及技術的發展上呢?我對華晨的信心非常不足。

人事大變動,未見新官有作為困則思變,這本是一件好事,但在華晨身上也未看見成效。華晨在去年迎來了人事大變動,上任將近13年的董事長祁玉民突然提前退休,而接任的是前瀋陽市副市長閻秉哲。本以為新任董事長閻秉哲能夠迅速帶來新的變化,因為當時的華晨太需要新的變化來刺激市場,但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閻董事長至今沒有拿出一個讓業界注意的舉措,反而發展到中華品牌放長假,華晨雷諾裁員的不利境地。

近期,華晨集團原總裁劉鵬程,副總裁邢如飛等人紛紛離任,聘任韓松、齊凱為集團副總裁。劉鵬程和邢如飛作為華晨的「老人」經歷了華晨起起落落的日子,如今在華晨最困難的時期離開,背後的原因我們不去探究。

但是,對於一個汽車品牌來說,最恐怖的事情其實不是負面新聞滿天飛,而是被遺忘,媒體甚至連報道的興趣都沒有,消費者更是很難想起這個品牌。

對於華晨閻董事長來說,需要面對和改變的事情真的太多了!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q25p3MBURTf-Dn5O1g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