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無土栽培種植模式,有哪些類型和好處

2020-07-15     智慧溫室

原標題:現代農業無土栽培種植模式,有哪些類型和好處

無土栽培是一種農業高新技術,具有節肥、節水、省工、高產、優質、不受地域限制和產品潔凈衛生等特點。

一、無土栽培的類型和方式

二、水培。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不用基質的栽培方法。它的原理是使一層很薄的營養液(0.5-1厘米)層,不斷循環流經作物根系,既保證不斷供給作物水分和養分,又不斷供給根系新鮮氧氣。根系與土壤隔離,可避免各種土傳病害,也無需進行土壤消毒。

三、霧(氣)培。是將營養液壓縮成氣霧狀而直接噴到作物的根繫上,根系懸掛於容器的空間內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離鑽孔,於孔中栽培作物。兩塊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間,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間內通過,向懸垂下來的根系上噴霧一般每間隔2-3分鐘噴霧幾秒鐘,營養液循環利用,同時保證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氣。但此方法設備費用太高,需要消耗大量電能,且不能停電,沒有緩衝的餘地,目前還只限於科學研究應用,未進行大面積生產。

四、基質栽培。基質栽培是無土栽培中推廣面積最大的一種方式。它是將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機或無機的基質中,通過滴灌或細流灌溉的方法,供給作物營養液。栽培基質可以裝入塑料袋內,或鋪於栽培溝或槽內。基質栽培的營養液是不循環的,稱為開路系統,這可以避免病害通過營養液的循環而傳播。基質栽培緩衝能力強,不存在水分養分與供氧之間的矛盾,且設備較水增和霧培簡單,甚至可不需要動力,所以投資少、成本低,生產中普遍採用。從我國現狀出發,基質栽培是最有現實意義的一種方式。

無土栽培技術與常規土壤比較具有如下優點:

一、產量高、品質好。無土栽培能充分發揮作物的生產潛力,與土壤栽培相比,產量可以成倍或幾十倍地提高。而且品質好。例如番茄的外觀、形狀和顏色好,維生素C的含量可增加30%,礦物質含量增加近一倍。

二、節約水分和養分。土壤種植時灌溉的水分養分大量流失、滲漏、浪費很多:無土栽培可以避免養分水分的流失和滲漏,充分被作物吸收和利用。無土栽培不但省水,而且省肥,土壤栽培養分損失比率約50%左右,我國農村由於科學施肥技術水分低,肥料利用率更低,僅30-40%,一半多的養分都損失了,在土壤中肥料溶解和被植物吸收利的過程很複雜,不僅有很多損失,而且各種營養元素的損失不同,使土壤溶液中各元素間很難維持平衡。而無土栽培中,作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是人為配製成營養液施用的,不僅不會損失,而且保持平衡,根據作物種類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階段,科學地供應養分,所以作物生長發育健壯,生長勢強,增產潛力可充分發揮出來。

三、清潔衛生。無土栽培施用的是無機肥料,沒有臭味,也不需要堆肥場地。土壤栽培施用有機肥,肥料分解發酵,產生臭味污染環境,還會使很多害蟲的卵孳生,危害作物,無土栽培則不存在這些問題。尤其室內種花,更要求清潔衛生,一些高級旅館或賓館,過去施用有機花肥,污染環境,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無土養花便迎刃而解。

四、省力省工、易於管理。無土栽培不需要中耕、翻地、鋤草等作業,省力省工。澆水追肥同時解決,由供液系統定時定量供給,管理十分方便。土壤栽培澆水是一項勞動強度很大的作業,無土栽培則只需開啟和關閉供液系統的閥門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

五、避免土壤連作障礙。設施栽培中,土壤極少受自然雨水的淋溶,水分養分運動方向是自下而上。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使土壤中的礦質元素由土壤下層移向表層,常年累月、年復一年,土壤表層積聚了很多鹽分,對作物有危害作用。尤其是設施栽培中的溫室栽培,一經建設好,就不易搬動,土壤鹽分積聚後,以及多年栽培相同作物,造成土壤養分平衡,發生連作障礙,一直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應用無土栽培後,特別是採用水培,則從根本上解決了此問題。土傳病害也是設施栽培的難點,土壤消毒,不僅困難而且消耗大量能源,成本可觀,且難以消毒徹底。若用藥劑消毒既缺乏高效藥品,同時藥劑有害成分的殘留還危害健康,污染環境。無土栽培則是避免或從根本上杜絕土傳病害的有效方法。

六、不受地區限制、充分利用空間。無土栽培使作物徹底脫離了土壤環境,因而也就擺脫了土地的約束。耕地被認為是有限的、最寶貴的、又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尤其對我國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無土栽培就更有特殊意義。無土栽培進入蔬菜領域後,地球上許多沙漠、荒原或難以耕種的地區,都可採用無土栽培方法加以利用,為解決地球上許多貧瘠地區人民生活的困難,帶來了福音。同時,無土栽培還不受空間限制,可以利用城市樓房的平面屋頂種菜種花,無形中擴大了栽培面積。據衛星測定,北京市就有平面屋頂16000多畝,如果充分利用起來,可以產生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七、有利於實現農業現代化。無土栽培使農業生產擺脫了自然環境的制約,可以按照人的意志進行生產,所以是一種受控農業的生產方式。較大程度地按數量化指標進行耕作,有利於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從而逐步走向工業化的生產方式。

專注溫室工程技術,服務現代農業。今日頭條首發,如需要溫室報價或是溫室大棚種養殖相關的信息可以關注「智慧溫室」今日頭條自媒體或是私信「智慧溫室」,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nPMV3MBd4Bm1__YE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