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七大古都

2019-08-16     丹楓飛雲

河北考古界人士將邢台商都、易縣燕下都、平山縣中山靈壽故城、趙國故城邯鄲、臨漳縣鄴故城稱為河北省的「五大名都」。但在河北之外,這些「名都」就像內斂的河北人一般默默無聞。筆者在這裡加上張北元上都、定州中山都,湊成河北版的七大古都,一一簡要介紹如下:

一、元中都——張北

建都朝代或國家:元朝

建都時長:約51年

元中都位於河北張北縣,處在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道上,元代曾與元大都(北京)並稱,始建於元大德11年(1307年),至正18年(1358年),宮室被紅巾軍燒毀,只留下城牆遺蹟。元中都是蒙元四都(和林、上都、大都、中都)之一,屬於陪都性質。

二、燕下都——易縣

建都國家:燕國

建都時長:約61年

易縣燕下都,遺址在今河北易縣城東南2.5公里處,西倚太行山,南臨易水,相較燕國都城薊,燕下都的軍事作用更為突出。學界一般認為:燕國從上都遷至下都,時間約在春秋晚期燕文公時(公元前554—前549年)、戰國燕昭王時期(公元前335—前279年),是燕下都最繁榮的歲月,建都時長約61年。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燕太子丹送別荊軻的地方就位於此。

三、中山古都1——定州

建都朝代或國家:中山國、後燕

建都時長:約17年

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中山國遷都於顧(即今定州城) 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國攻滅中山國,顧(今定州城)歸魏國管轄。這是定州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都,時長約6年。

後燕建興元年(386年),鮮卑人慕容垂建後燕國,定都中山,把盧奴(今定州城)改名為弗違,管轄8縣。公元397年,北魏拓跋珪南下,大敗後燕軍後燕滅亡,這是定州在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建都,時長約11年。

四、中山古都2——平山靈壽故城

建都國家:中山國

建都時長:約61年

離燕下都約230公里的地方,有一處靈壽故城遺址,是中山國戰國晚期都城,雖然名為「靈壽故城」,但其主體部分不在靈壽縣,而是在平山縣。靈壽故城發掘,逐步揭開中山古國的神秘面紗,1974年,河北文物工作者在平山縣上三汲村一帶,勘察了中山靈壽故城遺址。

五、趙國古都——邯鄲

建都朝代或國家:趙國

建都時長:約158年

趙邯鄲故城,是戰國趙國都城遺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區及其西南郊,分郭城與宮城兩大部分。宮城即趙王城,分東、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郭城即大北城,平面為不規則長方形,地面遺存有鑄箭爐、梳妝樓、插箭嶺、王郎城等夯土牆。趙王城內有布局嚴整的龍台、將台等夯土台,地下有面積寬廣的夯土基址,顯示了戰國時期都市建築的基本面貌。

六、六朝鄴都——臨漳

建都朝代或國家: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

建都時長:約86年

臨漳鄴城,漳河畔「六朝古都」繁華落盡 位於臨漳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鄴城遺址(並包括位於安陽的一部分),曾是曹魏(213-220)、後趙(335-351)、冉魏(350-352)、前燕(352-370)、東魏(534-550)、北齊(550-577)等6個王朝的建都之地。最初,魏王曹操大規模營建該城,將其作為王城,曹丕稱帝後仍以鄴為「五都」之一,此後十六國的後趙、冉魏、前燕,以及北朝東魏、北齊均以鄴城為都。

七、五朝古都(商都)——邢台

建都朝代或國家:商朝、西周邢國、戰國趙國、秦末漢初常山國(趙國)、後趙

建都時長:約800年

邢台市具有3500餘年悠久建城史,是先商之源、殷商之都、邢侯之國,是河北省歷史上第一座「城市」,共有五個國家或朝代於此建都,被譽為「五朝古都」,其中商朝祖乙所遷邢都約136年,西周和春秋為邢國之都約500餘年,戰國時期為趙國信都約 133年,秦末漢初為常山國(趙國)國都10年,東晉十六國時期為後趙襄都18年,邢台為都約800年。此外這裡還是戰國初期趙襄子的采邑及北周趙王宇文招所封趙國之都。像祖乙遷邢、邢侯搏戎、胡服騎射、破釜沉舟、鹿死誰手等歷史典故分別發生於邢台五次為國都時期。

商朝歷史地圖——邢都

西周邢國

後趙襄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m0dpWwBvvf6VcSZNK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