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練習羽毛球時,我們常強調使用拍面朝左持拍法,但這樣握拍不是拍面而是拍框面朝羽毛球,不易擊中球,所以要在擊球瞬間轉動手腕調節拍面擊中羽毛球。
內旋與外旋:手腕向內轉動(手心向內的逆時針轉)稱為內旋。手腕向外轉動(手心向外的順時針轉)稱為外旋。內旋運動和外旋運動是以肩至肘的連鎖運動到完成時的手腕運動,來發揮最大限度的力量。內旋運動和外旋運動也不只是手腕的運動,內旋則手臂全體向內轉動。
在羽毛球運動的擊球中,除了吊球、任何一種擊球都要依賴內旋和外旋運動。像高遠球、下手球、接發球等,不用內、外旋也可以擊球,但會變成沒有威力的失分球,所以最後一擰的內旋、外旋運動是擊出有生命力的靈活擊球的秘訣。
用肘臂力擊扣殺球: 在許多介紹羽毛球如何擊球的文章中,常能看到「以肘先行用力擊球」這樣的表達方式。後場直線球的擊球就是以肘關節為支點,運用手腕轉動擊球的,但並不是說只用肘臂力擊球,既要用下半身的力,還要有肩的動作,進一步說還要用腦。「用肘臂力擊球」僅僅是一個概念,目的在於使選手注重肘臂力的使用來擊球。
扣殺球是羽毛球中動作幅度最大的一種擊球,揮拍幅度的增大,意味著扣殺威力和角度的增加。揮拍幅度是指球拍動作軌道的加大,因此需要肩關節大幅度動作。所以說「用肘臂力擊球」,目的在於強調這種意識,當然不僅是肘臂力,還必須利用全身反彈力,使力量集中於擊球上。
屈膝90度以上: 在接前場球時,最後一步大步跨前,根據來球的高低屈膝並能保持上身直立而應付來球。這時屈膝的角度不可過深(小於90度),否則重心過於前置,塌腰前傾,難以保證身體穩定,更不利於擊球後返回中心站位。
所以要求屈膝大於90度,當然也不是要求精確到用分度器來測量,大體上從上向下看,腳尖比膝蓋靠前就行。實際體驗一下,就會發現屈膝大於90度,上身穩定,腳步堅實,返回中心位置迅速。由於兩腳間步幅越大越是需要腿部力量,所以這種姿勢對腿部力量要求較高,初學者可以從小步幅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