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美拉唑經常吃,副作用你知道嗎?常見的有幾種

2019-11-19     奇妙的本草

在我們的生活中,胃病的發病率日漸逐漸的升高。而胃病的種類有很多,且病情多數較為複雜,治療胃病的藥物也非常多種。常見的胃藥主要有五大類:抗酸藥、抑酸藥、抗幽門螺杆藥、胃粘膜保護藥以及促胃動力藥。

很多老胃病的患者,在生活中都有長期服用拉唑類藥物的習慣,常見的拉唑類藥物有雷貝拉唑、泮托拉唑、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這些藥物在醫藥行業內統稱為質子泵抑制劑(PPI)。主要的功能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以及輔助治療消化道疾病。

其中,奧美拉唑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長期服藥讓胃病患者心中有一個很大的疑慮,「是藥三分毒」,長期服用奧美拉唑是否會給身體帶來一些副作用?專家表示,長期服用拉唑類的藥物,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一些風險:

長期服藥可能會增加髖、腕部和脊椎骨折的風險,因為我們體內鈣的吸收取決於胃腸道的酸鹼度,在酸性環境下,含鈣食糜易於從食物中游離出來,成為可被身體所吸收的鈣離子。而服用拉唑類的藥物後,胃和十二指腸酸性環被破壞,使得鈣不能成為鈣離子而留在食糜中,影響鈣的吸收,長期如此的話會導致身體吸收鈣不足,而引起血液中鈣濃度降低,引起骨質減少而增加骨質疏鬆、骨折的發生幾率,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

此外,長期服藥還可能會引起低鎂血症的發生,美國FDA和澳大利亞政府分別於2011年3月和6月發布了關於低鎂血症與長期應用拉唑類藥物有關的安全通告:長期(>1年)使用拉唑類藥物可能導致低鎂血症。輕中度低鎂血症患者可無明顯不適,嚴重低鎂血症(<0.5 mmol/L)的患者可出現手足抽搐、顫抖、眼球震顫、驚厥、疲勞、肌肉痙攣、肌肉無力、肢體感覺麻木、心律失常、心房顫動等,嚴重時可出現心臟、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如果不及時補充鎂,上述症狀不易緩解。鎂缺乏可引起高血壓、偏頭痛、哮喘、骨質疏鬆症、骨軟化症等發病率增加。低鎂可增加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

對於需要長期需要服用拉唑類藥物的胃病患者而言,需要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如若不能正確服藥的話,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奧美拉唑的服藥劑量和藥程,不同適應症的服用劑量和時長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反流性食管炎和胃潰瘍,兩者的用藥劑量和藥程就存在差異,胃潰瘍是40毫克/天,4至8周,一般是4周左右;而反流性食管炎則為40~80毫克/天,8至12周,需要鞏固治療,否則難以抑制反流的形成。

奧美拉唑會與一些藥物產生明確的相互作用。比如,奧美拉唑腸溶片的吸收局限在小腸內,但有些藥物卻是作用於全消化道,如莫沙比利,它可以促進整個腸道的蠕動,加快胃的排出和食物的排出。如果兩者同時服用,會導致奧美拉唑很快被排出,藥效難以發揮。

此外,拉唑類藥物並不是只能單獨吃,有時候聯合一些藥物一起使用,不但有更好的治療效果,並且還能減少拉唑類藥物的劑量,進而減少副作用的發生。拉唑藥物可以和這些藥物一起使用,如增加胃腸動力藥物(如莫沙必利、嗎丁啉等);抗酸類藥物(如達喜、碳酸氫鈉等)以及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鉍劑等),效果也是十分明顯的。另外適當的補充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B12等)也是有好處。

胃藥又以服藥的時間對胃藥的療效影響最大,拉唑類的藥物應在晨起或是睡前空腹狀態下服用,因拉唑類的藥物抑酸作用強大。吸收利用多會受到胃內食物的干擾,所以為了保證藥效不被影響,故在晨起或睡前空腹狀態下服用最佳,必要時可在晨起、睡前各服用一次。

那麼老胃病患者常吃奧美拉唑,日常應該要如何調理呢?

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導致胃病發生的一個重要誘因,中醫認為,想要緩解病情需從三個方面去進行,一要保證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進行,以清淡、溫熱熟軟以及粗糧等為主,保持排便通常,脾胃和健,飲食要有節制和節度;二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情志刺激會損傷脾胃,所以保持情緒的穩定也是養胃的重要方式之一;三是要進行適當的運動,運動可以有效的養胃健脾,它不僅可以起到鍛鍊肌肉的作用。還可以增強脾胃健運功能,可以有效的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於胃病患者非常有利。

所謂胃病三分治七分養,這句話是具有一定道理的,老胃病患者想要養胃好胃一定要注意用藥和生活調理共同進行!

參考資料:

奧美拉唑如何更好發揮藥效》.中國科學報.2018.3.1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dUNhm4BMH2_cNUgCo0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