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口腔潰瘍要警惕癌變,這些表現需注意,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

2019-09-07     胡洋

口腔潰瘍是日常常見疾病,很多人熬夜、吃了辛辣食物、上火等都有可能發生口腔潰瘍,自行用藥或無需用藥就可自愈,但很多人會擔心反覆出現口腔潰瘍會癌變。

其實口腔潰瘍可分為創傷性口腔潰瘍及復發性口腔潰瘍。前一種常由於義齒、壞牙、殘根、刺激性物質等引起的空腔粘膜破潰,去除誘因後可恢復。復發性口腔潰瘍最多見,表現為反覆發生的口腔潰瘍,潰瘍局部疼痛明顯,位置常改變,此種潰瘍目前無資料顯示其可直接演變為口腔癌。但由機械刺激或化學刺激創傷性口腔潰瘍存在癌變可能。此外部分口腔癌早期表現為經久不愈的潰瘍,有時難以鑑別。

口腔癌是頭頸部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它包括舌癌,唇癌,齒齦癌,口底癌等,可表現為口腔潰瘍,腫塊,不能正常說話、吞咽及口腔麻木感等。口腔潰瘍有時不易引起我們重視,從而延誤治療,而口腔癌常局部侵犯重要器官、浸潤周圍組織,病情發展快,生活質量及預後不佳,因此早期發現及治療顯得十分重要。

普通口腔潰瘍常表現為表面附有黃色膿性物質,邊緣表現為紅色,呈圓形或橢圓形,觸之較軟且疼痛明顯,一般一兩周就可自行恢復,最遲不超過四周。而癌性潰瘍,可表現為白色或赤紅色,邊緣外翻形成不規整的形狀,可有出血,觸之較硬,無明顯疼痛。且該潰瘍常位置常固定,癒合時間可超過一月或不癒合。此外口腔粘膜白斑或紅斑是口腔癌的癌前病變,發生癌變率高,口腔紅斑甚至可達到85%,因此口腔內有異常表現者,需積極就診。

以上是普通潰瘍與癌性潰瘍的一些區別,但如果生活中反覆出現口腔潰瘍,需注意明確的病因。如果是飲食刺激食物、熬夜等生活因素引起應積極注意規避,而規避了這些可能的誘因後,仍長期出現口腔潰瘍,則建議醫院就診明確病因。因為臨床上,白塞病,屬於風濕性疾病,其常見臨床表現之一就是口腔潰瘍;免疫性疾病例如紅斑狼瘡,除了顏面部紅斑、關節疼痛等,還常會有口腔潰瘍、糜爛;梅毒、愛滋、白血病有時也會表現為口腔潰瘍。因此潰瘍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視了其背後的疾病。最後建議經常發生口腔潰瘍的人,建議避免煙酒刺激、多進食新鮮蔬果,注意口腔衛生及去除口腔疾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dPKSW0BJleJMoPMDV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