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小產權房?這位房產中介,騙了2000多萬……

2019-11-08   深圳市人民檢察院

原創: 深檢君

生活中,如果有一個人,願意帶你賺錢帶你飛,你一定很樂意和對方做朋友吧?

曾幾何時,在曾女士心裡,曉雨就是這樣的好朋友。

30多歲的曉雨,在一家知名地產中介工作。2015年底,曾女士生了小孩,曉雨聽說後,就把自己小孩的衣服、鞋子等送給曾女士,還給她的小孩買衣服。兩個人慢慢熟悉起來。

曉雨經常和曾女士講,自己做房產中介,賣了很多房子,賺了很多錢。曾女士覺得,曉雨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對自己又很關心,值得信任和交往。

有一次聊天,曾女士偶然說起自己想帶小孩去日本玩,但是去一趟開銷很大,又有些猶豫。沒過幾天,小雨打來電話,說炒農民房還有點資金缺口,「你要不要投資啊,回款快,利潤高,炒一次,你去日本玩的錢就掙回來了。」

曾女士知道,地產中介經常會通過炒房吃差價、幫別人墊付首期款等方式獲利。於是,她湊了31萬轉給曉雨。十幾天後,就收回33萬多。拿到真金白銀的曾女士,對曉雨充滿感激之情。過了一陣,曉雨又說有個單,曾女士又湊了60萬給她,曉雨也如期連本帶利返還回來。曾女士越發信任她了。

隨著兩個人經濟交往的增多,慢慢的,曉雨還錢不準時了。她告訴曾女士,農民房拆遷升值很快,把房子放到手上,等利潤高一點的時候再賣,能賺更多的錢。

到2017年11月,曉雨就很少回款了。

「這一單你賺了不少呢,不過我要接著做下一單,錢就先不給你了。放心,都給你攢著呢。」

「那個客戶是個香港大老闆,忙得很,老沒時間來深圳過戶,要等他來才能還你錢。」

「最近我和朋友合夥炒寫字樓,錢都投進去了,短時間拿不出來啊。」

曾女士要錢時,曉雨總是有各種理由推脫。次數多了,曾女士心裡也犯嘀咕。可是,想到自己確實賺了一些錢,再加上催得急了,曉雨也會轉回一些錢,曾女士又覺得自己疑神疑鬼,人和人之間還能一點基本的信任都沒有麼?

可是,等到2018年3月,曾女士發現,曉雨的電話再也打不通了!心慌意亂的曾女士到派出所報警,才發現有同樣遭遇的不止她一個人……

「曉雨是我健身的朋友。她給我們幾個女孩子推薦過一套筍盤,我們合夥買了,每個人都賺了1萬元。我就很相信她,朋友買房都是去找她。2017年5月,她說想找人合夥投資農民房,我就10萬、20萬的投給她,剛開始都有賺,後來就只給利息不給本金,說幫我直接投下一期,然後她就不回微信了。」

「曉雨是我以前的同事。我投錢,她找客戶、房源,讓我賺了好幾萬。2017年12月,她說和朋友炒農民房,需要大量資金,我先後轉過兩筆錢給她,她都在一個月後還款並給了可觀的利息。之後,她說有一個大客戶要收購100套農民房,我借給她500多萬,後來又借給她225萬。期間她也還了幾十萬給我,然後就聯繫不上了。」

……

兩個月後,公安機關在拱北口岸出境大廳抓到了曉雨,事情真相大白。

原來,2015年10月,曉雨在老家買了一套房子。因為錢不夠,她就私自挪用了朋友給她炒房投資的30萬元。為了還款,曉雨就用合作投資炒農民房的名義,又從另一個朋友那裡借了幾十萬元。

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由於房地產市場政策的變化,小產權房熱度不再。對於幾十萬的窟窿,如果小雨能夠坦誠面對,並非不能彌補。也許是習慣了支配大量金錢的快感,小雨卻選擇了拆東牆、補西牆,繼續以炒農民房為藉口,讓周圍的朋友投資,用于歸還前面的投資和「利潤」以及自己的開銷。

當然,債台高築讓曉雨也有些苦惱,她去澳門散心,在賭場輸了好幾萬,回來以後,她感到壓力更大了。於是,鴨梨山大的曉雨又跑到澳門打算「搏一搏」,結果又輸掉一大筆錢……

眼看窟窿越來越大,曉雨還想努力一下,掙錢還債。2017年,她在惠州大亞灣開了一家地產有限公司,又開了一家茶餐廳。但是生意不好,還要支付員工工資,日子更難過了。

曉雨又開始新一輪借錢,以炒小產權房的名義,許諾的利息也越來越高。2018年3月,曉雨實在經營不下去了,她感到沒法面對這些投資人,索性把手機一關,失聯了……

經審查,曉雨一共詐騙了8名被害人2260餘萬元人民幣,其中甚至還包括她的親妹妹。這些錢,一部分被用於支付其他合作人的投資回款,一部分用於澳門賭博揮霍,一部分用於個人消費支出。

2019年2月,深檢君對該案提起公訴,曉雨在法庭上認罪認罰。近期,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曉雨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罰金100萬元。

辦案的徐檢察官分析說:「也許曉雨開始並沒有想騙錢。但是,說一句謊話,就要用無數句謊話來圓。說謊會讓人上癮的。從說謊話借第一筆錢還債時,曉雨就一步步走入歧途,不但給別人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也讓自己掉進惡性循環的泥沼中。債務雪球越滾越大,最後就變成雪崩。很多詐騙案的成因和數額就是這麼滾起來的。」

「曉雨承諾的利息,後期高到離譜。事有反常必有妖。稍微想想就知道,哪裡有這麼好賺的錢?可是,因為關係比較熟,開始曉雨又能按時回款,這些被害人就毫無保留地信任她,動輒就借給她幾十萬、幾百萬,對她怎麼投資根本不過問,錢來來回迴轉來轉去,不少被害人最後連自己被騙了多少錢都搞不清楚了。」

檢察官意味深長的說:「其實,這種詐騙套路很常見。可是,上當的人總是一茬接一茬。說到底,還是僥倖心理在作怪,為了眼前的高額利潤,喪失了基本的判斷力。任何時候都要記住,天上絕不會掉餡餅啊!」

(註:文中人物姓名為化名,本微信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權方面的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