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人心動盪:從「挖角潮」到「離職潮」僅過去兩年

2019-10-15     汽車大事記M

曾經對傳統車企高管進行大清洗、叫囂要「顛覆行業」的造車新勢力,如今陸陸續續地人去樓空。

從「挖角潮」到「辭職潮」,不過短短兩年時間。

2019年,與融資難量產難、欠薪裁員停產如影相隨的是,一批又一批中高管、技術人才,離開了自己昔日視之為淘金寶地的造車新勢力。

另一邊,留守在新勢力的汽車人,在滿腔熱血被殘酷現實澆得冰冷後,於蟄伏中默默探索退路。

留,還是走?走,車市寒冬下又能去哪?艱難的抉擇,讓這些汽車人集體陷入焦慮。

集體出逃的高管

瘋狂從傳統車企搶奪人才的樂視汽車,開啟了造車新勢力向舊勢力挖角的時代。

新勢力瘋狂擴張的2017年、2018年,正是傳統車企人才流失最嚴重的兩年。有媒體統計,僅2017年一年,就有200多名總經理及以上級別的汽車人從傳統車企跳槽到新勢力。

2019年,形勢迅速逆轉,汽車人加盟新勢力的消息已經鮮有聽聞,選擇離開的人卻越來越多。

上海車展期間,拜騰汽車創始人畢福康宣布加盟艾康尼克任執行長,令業界震驚。短短數月之後,畢福康又閃電離開艾康尼克,轉投法拉第懷抱。短短半年兩度跳槽,畢福康的這番神操作,不禁引發業界對國內造車新勢力發展前景的深深思考。

這不是個案。6月,蔚來汽車軟體發展副總裁莊莉和蔚來汽車英國區董事總經理安格利卡索迪亞(Angelika Sodian)雙雙出走。

8月,國內汽車行業技術界「元老」高衛民回流到華晨集團任總工程師一職,在此之前,離開北汽集團的高衛民,曾先後加盟造車新勢力漢能汽車和鎣石汽車。同月,剛剛在鳥巢斥巨資打造了一場盛大發布會不久的賽麟汽車,也送走了負責銷售的高管胡俊以及公關總監任慧慧。

這些高管,似乎在集體出逃。

與之相對應的是,一度與賽麟汽車走得很近、被傳加盟賽麟的李宏鵬(前奔馳銷售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前福特全國銷售服務機構總裁),卻否認了加盟傳聞。他的這一決定,被外界解讀為對新勢力缺乏信心的體現。

他們為什麼出逃?

曾經對新勢力趨之若鶩的汽車人,如今為何紛紛出走?這與新勢力的處境急轉直下有直接關係。

如果說造車新勢力2018年的關鍵詞是「PPT」、「量產」、「交付」,那麼,2019年的關聯詞則是「裁員」、「欠薪」、「破產」。

造車的門檻是200億元,經過三四年的投資全盛時期,目前邁過這一「門檻」的只有蔚來、威馬,絕大部分仍遙不可及。如今,風口停擺,上百家新勢力普遍陷入經營困境,即使是融資最多、已經率先上市的蔚來汽車,也因為巨虧220億、資金難以為繼,而被迫裁員1200人。

年初至今,負面消息不斷傳出,包括國金、華泰、長江、奇點、前途、青年在內,十幾家新勢力被曝欠薪、裁員,還有更多企業在藉藉無名的尷尬中默默死去。

與造車新勢力同病相憐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

7月以來,受國五國六排放切換和補貼退坡影響,此前勢如破竹的新能源汽車出現了「七年之癢」,連續三個月銷量加速下滑。最新數據顯示,新能源乘用車9月批發銷量同比大降33.4%,環比8月下滑8%。

作為戰略重點扶持對象的純電動車,同比跌幅達31%,這對主要以純電動車為切入點的造車新勢力而言,是個驚天噩耗。

前兩年從傳統車企跳槽過去的汽車人,一腔熱情在殘酷的商業現實中被撕得支離破碎,最終選擇黯然離去。

「之前(新勢力用)三四倍薪資挖來的人,現在都已完成歷史使命,可以換便宜的人做了。」今年6月辭職的某一線造車新勢力中層,向大事君道出了自己離開的原因:「政策搖擺,AB角配置,導致公司養了很多閒人,就連我都在(上海)車展結束以後一直沒事幹。」

留守者的糾結迷茫

目前,逃離新勢力的汽車人只是一小部分,絕大部分仍保持蟄伏,但表面風平浪靜的他們,內心難掩波濤洶湧。

走,還是留?留守者們幾乎都在糾結迷茫。

一時的困頓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新造車的風口已經過了,明年合資新能源汽車來了,這是個生死問題。」上述人士說。

走,行業不景氣,很多傳統車企都在減產、裁員,想回流傳統車企並不容易,而且由奢入儉難,當初被新勢力以三四倍薪資挖走的汽車人,也不大願意回去薪酬比現在少一大半的傳統車企。轉行,放棄在汽車領域的資歷、經驗和資源,更是一件需要從長計議的大事。

留,造車新勢力折騰數年,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掀起的浪花微不足道。今年1-8月,12家造車新勢力共銷售3.76萬輛車,占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份額的7.8%。補貼退坡,新能源車市的階段性回調,合資電動車大軍的即將殺到,將讓造車新勢力未來的處境愈發艱難。畢竟與傳統車企相比,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資金,新勢力都沒有優勢。

「美國當年也百家爭鳴,最後只剩下特斯拉,中國也一定有人突圍。」這位人士表示,「長賽道要耐得住寂寞,要能想方設法活下來。」

活下來,是造車新勢力當前的頭等大事,但要做到並不容易。目前,資本市場融資降至冰點,資金鍊成為懸在他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與此同時,幾家頭部企業今年的累計交付量也未達到預期,經營陷入僵局。

對於留守在新勢力的汽車人來說,走也難,留也難。或許,他們能做的,只有蟄伏,在堅守中期待行業走出寒冬,期待形勢明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Y57zW0BMH2_cNUgRX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