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福利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下面這個emoji表情:
沒錯,在風靡全球20餘年的美劇《老友記》中,Ross決定要送走他的猴子Marcel的那天,三個人在咖啡館裡擺出了同樣的姿勢:
跟emoji表情一樣,分別捂住眼睛、耳朵和嘴巴。
不過,這並不是巧合。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日本,這個姿勢幾乎風靡全國。
最近就有人扒出了日本上個世紀的藝妓寫真,令人驚訝的是,她們全部擺出了一模一樣的姿勢:
雖然有些順序不太一樣,但全部都是捂住嘴巴、耳朵和眼睛。
明明是妙齡少女,有著花朵一樣俏麗的臉龐,為什麼偏偏要捂住臉部的一部分呢?
答案其實來自於下圖。
這是日本東照宮的三猿雕像,上邊有三隻猴子,分別捂住眼睛、耳朵和嘴巴,寓意是不看、不聽、不言。
這三個姿勢都是告訴人不要做某件事,所以被稱為: 三不猿姿勢。
日本的很多藝妓都會擺出這種姿勢拍照。
不過,與其說是自願的,倒不如說是強制的。
因為當時在日本,藝妓還是一個門檻比較高的職業, 成為藝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長年累月進行才藝訓練,訓練合格後會陪伴一些達官貴人參加活動。
因為在酒會上客人可能會說出一些自己的秘密,所以對 藝妓的要求就是對於客人的秘密,必須 「不看、不聽、不言」。
如果做不到這三點,將客人的秘密抖落出去,自己所在的茶屋就會有倒閉的風險。
所以那個時候想要成為藝妓的女人,很多都會拍這樣的一張照片,暗示自己是一個會保守秘密的人。
即便到現在,東京的茶屋也依然把「不看、不聽、不言」當作業內的潛規則,要求藝妓必須遵守。
這是一種職業道德準則。
不過除此之外,也有拒絕客人無理要求的含義。當客人提出了一些要求,立馬捂住眼睛、嘴巴或者耳朵,就代表拒絕。
三不猿不僅日本有,早在孔子時期,中國就有了類似的表達。
《論語》中記載,顏淵問孔子:所謂「克己復禮」應該怎樣解釋?孔子回答說: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老子》亦記載:「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前者表達的是不應該看的不看,不應該聽的不聽,不應該說的不說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後者表達的是因為太過投入而忘我的境界。
基本上和三猿姿勢代表的含義一模一樣,可見三不猿表達的哲學早在中國古代就有了。
北京歡樂谷 三不猿雕像
後來三不猿哲學傳遞到了全世界,印度聖雄甘地也教導民眾「不見惡事、不聽惡詞、不說惡言」,被稱為「甘地的三猿」,美國教會也有類似的說法,用三不猿哲學引導學生提升自我道德水準……
三不猿,可以說是跨越了國界,成為了全世界的一種哲學。
三不猿姿勢本身是帶有濃厚的哲學意味的,不過在今天,已經逐漸變成一種單純的拍照姿勢了,風靡全世界。
日本電音流行組合perfume特別喜歡擺這個姿勢。
1930年的西方雜誌也喜歡用這個姿勢做封面。
美國時髦女郎也常用這個姿勢來拍照。
看來只要是三人組合,這個姿勢都是屢試不爽,可以說是經典的三人拍照姿勢了。
所以很多電視劇中的人物也會做出類似的姿勢,並非巧合。
《黃金女郎》
而是反映了三不猿文化對生活的滲透。
《聖戰騎士》
就連迪士尼的卡通人物也會擺這種姿勢,不過看起來萌萌噠的很可愛。
動漫里也有這種經典姿勢。
美國熱氣球節上還有人做了三不猿的大型熱氣球。
如果湊不齊三個人怎麼辦?可以學學王菲,一個人擺三種姿勢也很酷。
王菲《浮躁》封面
三不猿雖然只是一種姿勢,但對生活的影響很大,尤其是設計領域。
還記得今年的神劇《隱秘的角落》嗎?
它的海報設計就是以 「三不猿」 為靈感設計的,張東升被捂住眼睛,代表不看。
朱朝陽被捂住嘴巴,代表不說。
嚴良被捂住耳朵,代表不聽。
但是事實上人都是正反兩面、黑白兩面的集合體,雖然說應該不看不聽不說,但他們該說的還是說了,該聽的還是聽了……
不僅如此,三不猿姿勢甚至還有沙雕版本:
繪畫版本:
還有人把它做成了城市標籤:
看來這個姿勢是真的很受人歡迎。
除了 三不猿,人們常用的拍照姿勢還有很多。
比如剪刀手,傳說這個姿勢是 英國首相邱吉爾推廣開來的, 他經常在公開場合用手比出「V」字,也就是俗稱的剪刀手姿勢,表示勝利與和平。
但這個姿勢後來被網友發現,和洛陽龍門石窟賓陽北洞正壁主尊佛像很像,看下圖是不是很可愛?
大佛也會萌萌噠!
不過這並不是潮流的剪刀手姿勢哦,而是一種極少見的佛教手印。
還有比心,有網友說是來自於韓國的權志龍,在他童年的照片上就有一張比心照。
但神奇的是網友又扒出我們的白娘子可能更早。
不信你看,白娘子也會比心。
除了這些,社會上其實還流行過很多不同的拍照姿勢。
日本綜藝中展示的不同年代的經典拍照姿勢
但大部分都只是曇花一現,唯有 三不猿經久不衰, 至今深受很多年輕人喜愛。
耳朵疼、牙疼、眼睛疼
還給時裝界和設計界的人帶來了很多靈感, 同時也是手辦的熱門選擇之一,無論亞洲還是歐美國家,都很喜歡 「三不猿」手辦。
這大概是因為,潮流的拍照姿勢年年都不同,但「三不猿」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卻永遠不會改變。
就像是最強大腦王昱珩所強調的那樣,做人也要有「三不猿」精神: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對別人的事情不加妄議和干涉,不僅體現了對別人的尊重,更是教會我們要專注做自己。
人生短暫,與其過多關注別人還不如關心自己,找到自己的熱愛,活出自己的精彩。
— END —
最後介紹下我們的同名視頻號,
每天分享傳奇又平凡的匠人故事,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把一輩子獻給手藝,
這是我所理解的匠人匠心。
活動規則詳見留言區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