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5月26日,「澳門賭王」何鴻燊先生病逝,享年98歲,一代傳奇落幕了。
央視對何鴻燊的評價是——愛國企業家,因為他不僅是澳門舉足輕重的人物,多次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此外,他生前積極參與內地的經濟建設、文化慈善等事業,為中國的發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賺到的錢90%拿出來做慈善,我們只拿10%」,是何鴻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常會提到的一句話。
事實上,他也是這樣做的。
眾所周知,他捐贈了圓明園十二生肖的銅首,使得文物得以回歸祖國,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捐贈了很多的文化建築,比如孔聖園中的一座塔。
就在廣東佛山三水森林公園的12萬畝綠色中,藏著一座華南地區最大的孔廟——孔聖園。
說來其實有一點違和,孔子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先賢。
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三千弟子中,湧現了許多了不起的人物。孔子的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但印象中,孔子出生於山東的曲阜,屬實很難讓人第一時間把他和廣東聯繫起來。那麼這座孔聖園為什麼會存在呢?
其實早在明嘉靖年間,崇文的三水縣城就建有一座文廟。文廟就是以前的三水學宮,是祭拜孔子、辦學讀書的地方,可惜在抗日戰爭期間,文廟毀於戰火。1994年,在香港孔教學院院長、三水旅港鄉親湯恩佳先生的倡議下,眾多海外鄉親以及個人踴躍捐款,在森林公園內選址重建。
整整三年,耗資5000多萬元,三水孔聖園落成並對外開放。
它是以孔子故鄉山東曲阜的孔廟為藍本微縮建成,占地300多畝,同時也是華南地區最大的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基地,意義深遠。
整座孔聖園依山而建,由下往上依次是欞星門、大成門、婚禮堂、師禮堂、大成殿、崇聖祠、聚星樓,寓意步步高升。
在滿眼綠色之中,孔子深厚的人文氣息凝集於這些立體的建築之上,讓人無比感懷。
孔聖園入口處是長長的石階,抬頭仰望,面前一座孔子的行教像,在四周綠樹的襯托之下,顯得格外莊重。
走近一些,方能看見孔子身體稍稍前傾,雙手作揖,謙卑有禮,鬚髮飄逸,無形中透露出一股聖人的智慧。這是非常典型按照山東曲阜孔廟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來雕刻的塑像。其實中國古代繪製了各種形式和風格的孔子像,但真正被廣泛認可和接受的還是《孔子行教像》。
對於孔子來說,一個行字,足以概括。
他一生為人師表,以行動和語言教導學生;他周遊諸國,步履不停,散播自己的思想。
就在孔子行教像下,還有浮雕孔子行教圖、孔子周遊列國圖。
走過孔子行教像,背後是一座欞星門。這是中國傳統古建築名,是文廟中軸線上的牌樓式的木質或石質建築。
古代傳說欞星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著孔子為天上星宿下凡,象徵著孔子可與天上施行教化、廣育英才的星宿相比,表達人們對孔子的敬愛。
在廣闊的天際之下,高大的石砌欞星門顯得蓬勃而大氣。
繼續往前是大成門。大成門是文廟的最後一道大門,呈硃紅色,沒有了原孔廟浮誇的一百零八顆門釘。
大成門後是一座孔子坐像,下面還雕刻有杏壇二字。
說來,「杏壇」典故最早出自於莊子的一則寓言。莊子在寓言里說,孔子到處聚徒授業,每到一處就在杏林里講學。休息的時候,孔子就坐在杏壇之上。
後來人們就根據莊子的寓言,把「杏壇」稱作孔子講學的地方,也泛指聚眾講學的場所。
孔聖園內的標誌性建築,當之無愧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內有一座彩色的大型孔子塑像,廡殿還分別設有孔子七十二弟子塑像。
站在大成殿內,一塊萬世師表的牌匾,下方則是孔子和弟子們,你會感覺自己仿佛也穿越到了那個古早的時代,感受到了先人的智慧。毫不誇張地說,孔子以一己之力,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思想。
孔聖園內還有一座聚星樓,是孔聖園的文塔,處於園區的最高點。硃紅色的高塔飛檐翹角,弧線流暢,簡直美極。
這便是何鴻燊先生捐建的了。
最後,在孔聖園還能欣賞「金石之音」——編鐘、編磬演奏,很是特別。隨著悠揚的古曲,任思緒發散,你會感覺此刻的自己,充滿了對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驕傲。
著一襲漢服,在孔聖園的紅牆內拍下照片,從未如此接近過中華的文脈。
因著孔聖園的文化意義,還有很多孩子會來此行開筆禮,作為成長的禮物與標誌。
何為開筆禮?這是古代讀書人的人生四大禮之一,俗稱破蒙。
學童會在開學的第一天早早起床來到學堂,由啟蒙老師講授人生最基本、最簡單的道理,並教讀書、寫字,然後參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學讀書。這種儀式便是開筆禮。
想必經過這個過程,他們也會懂得知識的珍貴,然後愛上讀書寫字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多的是亟待我們去發現的經典。孔聖園,是怎麼也不能錯過的。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帳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