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微信交流正在使人情變得冰冷。
其實,每一個看似冰冷的文字背後,也可以帶著人情的溫度。
它的神奇在於,無論你在世界哪個角落,與他人相隔多遠,只要有網絡,瞬間可以聊天,促進心與心的交流。
60歲的長沙市民劉美蘭女士,一早醒來不再急著起床刷牙、洗臉,而是找到手機打開微信刷朋友圈,給朋友點贊。接著就是打開公眾號,看看今天的養生文章和時事新聞。
老伴看著一大清早就認真讀微信的劉女士,忍不住笑著說她:
「敢情你把微信當成老年大學了呀,天天在上面學東西。」
「那可不,活到老,學到老嘛!」
微信上大量的信息,讓微信成為了一個有聲有色的地方,只需滑滑手指,就能毫不費力地知道天下的大事小情,可比電視有意思多了,不過,信息雖多,也要注意鑑別真假,這樣才能發揮微信的最大作用。
1 微信,不是家,卻勝似大家園
在微信上,當你想起誰,立刻就能發去一句問候。
無論是親人還是陌生人,一個群聊,就能把大家湊在一起,高談闊論,各抒己見。
雖然微信不是家,但微信的氛圍比家更寬鬆、更舒適。不開心了,發個表情包,所有情緒上的陰霾就在哈哈大笑中煙消雲散了。
2 微信,不是站,卻勝似人生小站
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總是讓人喘不過氣,這時,便可以打開微信,關注幾個有趣的公眾號,看看笑話,聽聽資訊。
在搭公交和等地鐵時,都可借用微信暫短休息,辨一下匆匆趕路的方向,聽聽高人的良言,喝口水,歇歇足,清醒些,繼續往前。
3 微信,不是校園,卻勝似校園
張先生是個退休的語文教師,他常常在自己的學生群里發各種公眾號的詩詞文章,囑咐自己的學子們:「別出了校園,就胸無點墨,好好利用微信,多讀點文章。」
微信,可以學無數人篩選的經典,聽無數人沉思的名言,享無數人生活的經驗,是借萬眾智力充電加力的課堂。
4 微信,不是劇院,卻勝似劇院
電影剛上映,微信朋友圈和公眾號就發出了電影的剪輯和劇情解析,還有許多電影帳號,每天推送經典好片。
上微信,劃劃螢幕,就能讓你享盡古今中外文化的輝煌,藝術的精選,智慧的閃光,絕技的展現。時刻感受技藝的震憾。
5 微信,不是鴻雁,卻勝似鴻雁
以前一年都難得打上一個電話的老朋友,現在每天都要聊上幾句。以前一年聚一次會的同學們,現在大家在群里每天都聊得不亦樂乎。
以前見不到子女、孫輩,能打個電話說幾句話就不錯了,現在隨時都能視頻聊天,還能看到他們的樣子,別提多高興了。
點開微信,瞬間就能讓你與親友見面,免機票車票,免途中勞頓,當你遠走他鄉,鄉音親情友情永伴身邊,永不孤單。
6 微信,不是世界,卻勝似世界
從前古人的車馬很慢,天下發生的事情,要傳播到另一個地方,往往要花費數個月,如今有了微信,任何新聞熱點,瞬間就能席捲全國。
足不出戶,就能知天下大事,還能參與各種時事新聞的探討,百家爭鳴莫不如此。
親情牽掛,情誼無價,知識力量,要聞天下,趣樂共享,時日期盼等等,均在其中,微信就是世界。
多發一些積極的、快樂的文章給朋友們,你一定會成為微信圈中最受歡迎的人。
同時,在上微信和發朋友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10條禁忌。相信看完後,你會十分贊同的!
1. 不招惹是非
帶有明顯政治激進色彩的內容和圖片不發為好,這樣,可使你遠離是非。
2. 不能低俗
過分低級庸俗的內容和圖片不宜轉發,因為那是你自身品味的客觀反映。
3.不能咒人
不可強制別人轉發你的作品,比如:轉了將走大運、發大財,不轉將會如何如何……這是微信交流中的大忌。
4.不能泄露他人隱私
不能隨意發表未經他(她)人同意、帶有個人隱私性質的內容和圖片,這涉及人權和肖像權,也是行規。
5.贊了才能轉
看到別人的精彩文章和圖片,想要轉給朋友看時,應先「贊」後轉,這是禮貌,也是涵養。
6.注意禮尚往來
不要只看不發不轉,要尊重朋友的勞動成果,否則有可能被朋友遺忘。別人向你「打招呼」時,也應儘可能及時予以回應,這叫禮尚往來。
7.不發瑣碎和煩惱的事
這既影響朋友們的情緒,浪費朋友們的時間,也會暴露個人隱私。
8.不發涉及政治的文章
涉及國家和工作單位機密不要亂髮,哪怕一對一發也不妥,信息網絡時代都有被記錄和泄密的可能。
9.對經典的微信可加收藏
要經常看,經常讀,領悟其內涵,自己就不斷會有新發現、新感受、新提高、新收穫。比如讀國學文化的文章,就十分貼近大家的生活。
10.別讓微信綁架你的生活
再好的東西也是雙刃劍,把握好尺度才能讓微信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絕不能成為低頭一族,影響生活和健康。
俗話說的好: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你坐在我對面卻在低頭玩手機。
這微信10條禁忌都是大實話,非常重要,一定牢記哦!
免責聲明:我們注重知識分享也尊重原創,本文來源詩詞天地,老幹部之家等網絡綜合。如有侵權,敬請原作者後台留言聯繫小編,特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