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遺址皇城台門道(資料圖片) 記者 張宇明 攝
作為「石峁皇城台考古新發現暨口簧國際研討會」重要環節之一,9月21日晚,石峁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啟動儀式在神木大劇院舉行。啟動儀式上,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周魁英宣讀了國家文物局關於將石峁遺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函。
石峁遺址位於神木市高家堡鎮。自2011年起,省文物局組織聯合考古隊,對石峁遺址展開科學系統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先後出土了大量的石雕作品、彩繪壁畫、占卜用具、生產生活工具、裝飾品、武器、玉器等珍貴文物。石峁遺址是目前中國發現最大的史前城址。考古成果表明,石峁遺址在農業、建築、美術、音樂、天文、信仰等方面展現出極高的文明程度,成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重要實證。
為了加強石峁遺址保護、管理、利用工作,榆林市於2015年11月批准設立了專門性管理機構石峁遺址管理處。2017年以來,管理處圍繞石峁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目標,先後儲備了10多個前期項目。今年4月,石峁遺址順利進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目前,管理處成立了石峁遺址申遺工作專班,將其與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建設一體推進,一併實施。申遺相關文本正由專業團隊編輯,申遺考古紀實紀錄片正在拍攝製作,各儲備項目已開始規劃設計。(記者李長江 實習生閆榆)
石峁遺址出土樂器口簧 見證歐亞文化交流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21日發布考古新發現,在位於陝西省北部神木市的石峁遺址,出土了23件距今約4000年的樂器——口簧。最新研究表明,這一音樂史上的重要發現,是中國北方文化沿歐亞草原向西、向北傳播的重要實物。
石峁遺址是距今約4000年前的超大型史前遺址。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介紹,這批口簧集中出土於石峁遺址皇城台東護牆北段的第四層堆積之中,這一堆積層是約4000年前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留下的棄置物。
口簧,拔奏體鳴樂器,在我國20多個少數民族中流行,多用於娛樂和男女社交活動。「可以想像這樣的場景,在4000年前空曠寂寥的皇城台上,樂師口含口簧,通過口腔與樂器的結合產生『呷呷』『嗡嗡』之聲,如蟬鳴蜂舞般的聲響成為具有儀式感的神秘旋律。」孫周勇說。 (據新華社)
編輯:芥末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