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馬、牛等牲畜依然是撫州老百姓陸地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帆船則是水路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圖為50年代初的撫河岸邊,一匹馬站立在撫河岸邊,與撫河中的帆船相映成趣。
本報記者 鄧小進 提供
2013年9月26日向莆鐵路正式通車。圖為動車開進撫州站。本報記者 陳強 攝
2013年9月26日向莆鐵路正式通車。圖為撫州站站前廣場。本報記者 陳強 攝
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石。新中國成立70年來,經過撫州幾代建設者的不懈奮鬥,撫州基礎設施建設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設施網絡不斷優化、設施質量持續提升、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有力支撐引領著撫州經濟社會發展。
投資對發展的關鍵性作用持續發揮。1949年固定資產投資僅有2.7萬元,1979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68萬元,1990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億元,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99.7億元。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01.4億元,是1990年的561倍,1979年的4288倍。「十二五」期間,全市固定資產累計完成投資4023.52億元,年均增長18.0%。大乘汽車、迪比科、海利科技、帝瑪實業、台智電子科技、嘉達變電、明正智能電氣、森鴻科技等一大批重大工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贛東國際汽車城、華美立家家居建材市場、萬達商業中心、碩果時代商業中心、銅鑼灣廣場相繼投入商用。
交通運輸綜合網絡日益完善。建國初期,全市僅有一條入境鐵路(浙贛線),境內里程22公里,簡易公路394.6公里。社會運力處於原始狀態,1949年全市僅有破舊汽車2輛,工程車1輛。2013年,向莆鐵路正式開通,撫州徹底甩掉了全省唯一無鐵路幹線通過經濟腹地的設區市的帽子,從既無港口、又無鐵路的內陸地區,一躍成為江西乃至中西部地區距出海口最近的設區市。2018年,撫金高速、昌寧高速、資光、船廣、東昌高速建成通車,「四橫三縱一連」的高速路網格局顯現,「五縱七橫十聯」的國省道幹線路網得到完善。撫州機場、吉撫武溫鐵路、昌撫城際鐵路前期工作紮實開展,水陸空的立體交通體系正在架構。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1.4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8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年公路客運量4351萬人次,公路貨運量1.42億噸,全市機動車擁有量46萬輛,其中汽車34萬輛,載貨汽車5.9萬輛。
能源生產供給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15年,大唐撫州電廠首台機組投產發電,結束了我市無統調火電廠的歷史。與此同時,電網建設和油氣管網建設也取得了新進展。我市建成一個以500千伏為依託、220千伏、110千伏為主網架,適度超前、有較強抵禦自然災害能力的撫州電網。2011年,豐城至撫州段天然氣長輸管網工程建成通氣,標誌著我市徹底告別了沒有長輸天然氣氣源的歷史,能源供給逐步向清潔能源轉變。這系列能源工業項目的建設大幅度提升了我市能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