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美國名校被曝監控學生:14秒記錄一次手機位置,想翹課更難了

2020-01-02   河北立思辰留學

讀個大學也不容易,上課還要用手機打卡。

在美國雪城大學的課堂上,當學生走進特定的課程教室後,手機就會和教室的藍牙相連,完成打卡。

如果學生翹掉了這門課,老師也會在後台看到他們的缺勤記錄,扣掉他們的分數。

看起來仿佛是一個「校園版釘釘」,學生們是都來上課了,老師也可以看著下面坐得滿滿的學生,感到一切盡在掌握。

教授Jeff Rubin就很開心,因為之前他的一門沒什麼人來的課,現在出勤率超過90%。

這種方法的確提高了學生的上課出勤率,雖然在雪城大學並非所有課程都要用軟體打卡,主要集中在ischool,大概可以理解為信息學院,但在雪城之外,還有數十所學校也在用這種方法做考勤。

而提供這類服務的軟體公司並不止一家,有像雪城大學所用的SpotterEDU一樣藉助手機連接藍牙的,也有靠校園網Wifi來給學生定位的。

更有甚者,還有一家軟體公司不僅僅監管學生是否去上課了,而是每天用學校Wifi給每個學生定位6000次。

換算下來,就是每分鐘定位4.17次,差不多每14秒更新一次學生的位置。

這恐怕上個廁所的時間都會被學校精確的計量出來,和誰去學校的樹林裡牽個小手、跟誰一起溜出去玩耍,都會被學校發現。

有了這麼詳細的監控,一些學校就可以採用「千人千面」的方式——抱歉這個詞可能有點過氣了——個性化的管理學生,比如根據他們在圖書館呆的時間夠不夠長來生成一個學習成績的「風險分數」。

雪城大學使用的SpotterEDU,創始人是一名籃球教練,本來使用這個程序來監管學生運動員的,就來被推廣到了許多大學和高中,比如奧本大學、中佛羅里達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印第安納大學和密蘇里大學。

用到這項服務的學校,會在教室的天花板和牆壁上放一塊撲克牌大小的藍牙硬體,用以連接學生的手機。

這家公司聲稱,他們的產品可以提升學校的畢業率,「更高的出勤率帶來更高的畢業率,就這麼簡單。」

在他們的管理後台,如果學生翹課或者遲到兩分鐘以上,系統就會自動通知教授或助教。

如果系統檢測到一名學生上著上著課突然消失出去了,比如上廁所之類的,系統會監測他們離開的時間。在密蘇里大學,如果學生出去超過5分鐘還沒回來,助教就會給他們發簡訊。

雖然有人覺得這樣能讓出勤率提高,對學生們有好處,但反對的聲浪明顯更多,甚至在北卡羅來納大學和佛吉尼亞聯邦大學還引發了學生們紛紛反對的騷亂。

有人覺得這傷害了學生的個體獨立意識,讓他們不會在課堂之外做更多探索。

佛吉尼亞聯邦大學的大二學生Robby Pfeifer覺得,這種考勤方式太嚴苛:「我們不是小孩子了,這麼大歲數的人了還需要時時刻刻被追蹤位置嗎,是不是非得讓我們把每一秒鐘的時間都利用起來才行?」

也有人陰陽怪氣的吐槽:學生們得為了畢業後當一隻7×24小時被政府和社會信用體系監管的社畜啊。

或者有人直接說,這就是一個現實版1984。

甚至有人陰謀論的認為,這就是學校管理人員用學生隱私去換看起來很好看的統計數據,進而爭取預算、提升聲譽。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