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提!醒!
所有廈門家長速看!
福建皰疹性咽峽炎高發期到了!
據了解,最近
廈門、福州等地出現多個病例
「嘴爛」!喉嚨痛!
深圳多個班級已停課
據深圳疾控發布消息:
最近這段時間
深圳已有多個班級停課
多數都因 皰疹性咽峽炎病毒
孩子們染病受罪
家長們更是憂心不已
所以在此提醒家長們
如果孩子有以下症狀
一定要警惕!
並及時去醫院就醫
孩子 莫名其妙發起了燒,嘴巴里都長滿了小泡泡」,喉嚨還痛得啥都吃不了,這樣的症狀有可能是患上了皰疹性咽峽炎。
對於皰疹性咽峽炎
一定注意要讓自家孩子做好「三勤」
勤洗手、勤通風、勤清潔,
以警惕傳染!
注意!注意!
在皰疹性咽峽炎肆虐的同時
福建手足口病也進入高發期
並且!來勢兇猛!
去年幾乎沒有收治手足口重症病例,而今年至今已接連收治數例重症病例。
從接診的病人看
今年重型患兒明顯增多
據福州新聞網消息,進入五月,手足口病進入高峰期。和去年相比,今年手足口病來勢有點兇猛。 「從接診的病人看,今年重型患兒明顯增多。」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韓荔芬介紹, 每年春夏之交、夏秋之交手足口病就會進入流行高峰期。
網絡圖片
手足口病是啥?
為什麼家長們聞病色變呢?
我們先來了解下
關於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
我國全年可均發病,每年4-6月和9-11月是高峰期。
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手足口病的特點和危害
1.傳染性強:患者、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傳染源,隱形感染比例較大。患者發病前數天咽部和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後1周內傳染性最強。
2.對幼兒危害大: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 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很快,最終可能導致死亡(重症、病死病例主要是EV71 ,病死率可達10%-25%)。
3.傳播途徑複雜、傳播速度快:經消化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亦可因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膚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傳播。
- 主要經糞- 口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
- 經接觸患者皮膚、黏膜皰疹液感染。
- 患者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內衣以及醫療器具等均可。
4.不同年齡均可感染髮病: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以3歲及以下發病率最高。
5. 控制難度大:在學校、幼托機構等兒童集中單位常出現暴發。
由於 起病急
且 3歲以下發病率高
廈門疾控也已對此發布了
最!新!提!醒!
目前廈門手足口病
已經進入發病高峰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
監測結果提示, 目前我市手足口病進入本年度第一個發病高峰,廈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家長近期應特別關注兒童健康,做好預防工作。
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
嬰幼兒的尿布要及時清洗、曝曬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兒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近期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居家治療的患兒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以減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接種疫苗可預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等相關疾病。
請家長們一定
警惕!注意!
對此, 有爸媽急切發問:
我家娃和他好朋友都是嘴巴裡面長了皰疹,為啥一個診斷是『手足口病』,一個是『皰疹性咽峽炎』呢?
如何區別娃嘴裡的皰
到底是哪種情況呢?
小愛君這就為大家緊急科普——
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比較
「皰疹性咽峽炎」(我們一般都親切地稱它為「皰疹俠」),常被看作 是手足口病的「好兄弟」,打個比方,它倆好比是一根藤上結出的兩個毒瓜, 雖然它們都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但是臨床表現卻不盡相同,有時候手足口病以皰疹性咽峽炎為首發症狀。
手足口病皰疹
(左邊是較嚴重的情況,右邊是較輕微的情況)
現在大家清楚了嗎?
手足口病長皰疹的地方多一些。口腔內皰疹沒有皰疹性咽峽炎嚴重,不怎麼發熱,咽痛症狀較輕, 看起來症狀要輕一點,但是重症比例比皰疹性咽峽炎高。
另外,還有一個知識點
就是——
皰疹性咽峽炎和口腔潰瘍的區別
或許大家看看圖片會更好理解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 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
它主要經糞-口途徑、呼吸道飛沫、接觸患兒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
一般來說, 這屬於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為4-6天,嚴重的(多見於<3歲兒童)可能要2周,這部分娃發病期間, 可能會出現腦炎、無菌性腦膜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肌炎等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
那麼,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和皰疹性咽峽炎?
以及孩子患病後該怎麼辦?
我們接著往下看
小朋友得了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
家長該如何處理?
由於兩種疾病的病原體大部分有重疊,導致的症狀有相似之處,感染後的處理方式也相同。
一、放輕鬆,但也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狀態
其實不用太焦慮,因為它們更像是一隻「紙老虎」,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且都是自限性疾病,一般發病5-7天可自愈,只要對症治療就可以了。
但是也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有時候它們會變成一隻「真老虎」。
極少數患者可出現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可導致死亡。
重症手足口病進展迅速,且後果嚴重,所以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
二、居家觀察,避免傳染給他人
如果您的孩子症狀較輕,無須住院治療,那麼感染期間暫時居家觀察,直至所有皰疹都變干方能回園上課,一般需要1-2周時間。
為什麼要隔離這麼長時間呢?因為小孩發病後,就可通過咽部分泌物和糞便排出病毒,其中糞便病毒排毒時間可長達4-8周,通常以發病後1周內傳染性最強。
居家觀察的目的是阻斷傳播,居家期間應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以免傳染給他人。
三、配合幼兒園的停課措施
園醫每天早上對小朋友開展晨檢,就是為了及早發現患兒,保護幼兒園其他未患病的小朋友不被傳染。
如果幼兒園1周內一個班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須停課10天。停課是為了保護班上的寶寶不被患病兒童傳染。
為什麼停課10天呢?因為手足口病的最長潛伏期是10天。如果只停5天,那麼有可能在結束停課之後還是有小朋友在幼兒園內發病,從而導致傳染。
四、注意衛生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聽起來好像是小孩子才得的病,但實際上成人也可感染腸道病毒。
成人感染後通常不會發病(隱性感染)或者只出現較輕的症狀,隱性感染與顯性感染之比約為100:1。雖然沒有症狀,但是成人會把病毒傳染給孩子,成為傳播的橋樑。
如果家長手衛生做得不好,很可能導致孩子遭殃。因此建議家長們注意手衛生,飯前便後、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兒童糞便後均要洗手。
一旦發現以下情況
應立即就醫
持續高熱不退
精神差、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
呼吸、心率增快
出冷汗、末梢循環不良
高血壓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
高血糖
平時要怎麼預防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
勤洗手
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
少去人流多的地方
近期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居家治療的患兒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以減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講衛生
嬰幼兒的尿布要及時清洗、曝曬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注意飲食衛生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兒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打疫苗
接種疫苗可預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等相關疾病,6個月到5歲的嬰幼兒可以接種。
廣大家長們
都記住了嗎?為了孩子
請一定要做好防護!
進入5月季節交替
還有這些疾病也要注意!
廈門疾控最新發布
5月健康預報
根據廈門市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數據,結合國際國內傳染病疫情動態,經過專家會商評估,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廈門本地需特別關注的傳染病為:其它感染性腹瀉、手足口病、新冠肺炎;重點預防食源性疾病為:細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動物性食物中毒、毒蘑菇中毒;重點預防傷害: 跌倒墜落、車禍。
重要消息轉擴身邊人
大家一定要注意健康!
▍來源:直播福建、福州新聞網、廈門疾控、海峽導報、網絡,編輯:菠蘿
▍所有圖片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先看後贊,人生燦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CFguHkBQaXKXvum-9m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