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追夢人】80後「羊倌」的創業夢

2019-08-05   富美宜陽

「年輕人有想法就得去行動去嘗試,不要晚上想了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談起回鄉創業感觸,80後小伙韓小龍說。近日,記者走近了這位風一樣逐夢而舞的小伙子。

也曾尋夢走天涯 難捨大山養育恩

31歲的韓小龍董王莊鄉武墳村人,曾是貧困戶。

一所只有幾間土坯房屋的破舊院落、一棟白牆紅頂的簡易板房、一棟清新別致的「小洋房」,幾分「現代感」恰如其分地融進了那片山坳,別有韻致。三處住宅,記錄著他的奮鬥史。

三年多的摸爬滾打、咬牙堅持,使他收穫了堅強、甩掉了「窮帽」,也得到鄉親的信任,年紀輕輕便成為聞名鄉里的「創業達人」。面對如今「美羊羊」的生活,他說得最多是感恩和感謝,多虧家人支持、政府引導。

韓小龍所在的武墳村分布很散,200餘戶千餘口人的村子居然有20個自然村,散居於邊邊溝溝間,有些自然村甚至就一戶人家。韓小龍目前所在的自然村西碾盤溝村就是這樣,全村獨他一家。

中專畢業的他與同齡的的孩子們一樣,開啟了出山追夢之旅。曾干過健身教練、跟過建築隊、當過KTV服務員,掙著高工資,過著年輕少男的優裕生活。而回鄉創業、孝敬父母的想法始終在他腦中飛旋。

在外打工時韓小龍曾對女友說:「有個想法在我腦子裡七八年了,我想回老家養羊。」女友從堅定的眼神看,他不是一時頭腦發熱。

問起創業初衷,韓小龍說,就想著趁年輕多奮鬥,不能一輩子給人打工。雖從小目睹爺爺、父親養羊,但他們始終沒能帶動全家擺脫窮困,我仔細分析,是觀念、技術、眼界等因素束縛,不然怎麼有那麼多靠養羊發家致富的例子呢。「別人行,我也行!」

舞動的夢想最美 奮鬥的青春無悔

「我要回村養羊!」在外闖蕩多年的他,突然給父母鄉親遞迴一條驚人消息。有老者勸他:「你在外掙著高工資,風吹不著日曬不著多好,可別瞎折騰,你肯定堅持不了倆月!」

一盆冷水並沒澆滅韓小龍創業的決心,他默默領著妻子張亞梅開啟了艱難的「養羊之旅」。

2015年,在妻子的支持下,他用2.3萬彩禮錢買了四十隻雜交波爾山羊,精心照料下,當年誕出四五十隻羊仔。

本想可以鬆口氣了,結果卻是大嘆口氣。那年冬,因氣溫過低、環境太差、經驗不足等始料未及因素影響,所誕小羊要麼凍死,要麼因營缺乏養病死。

韓小龍說,那個冬天妻子一次次抱羊痛哭的畫面讓他一生難忘。禍不單行,母親生病住院使這個家日漸拮据,加之父親不堪重負開始精神異常,小家頓時風雨飄搖。

「是什麼支撐你在那麼難熬的日子裡堅持下來的?」「可能是一種不認輸的信念吧,遇到難事要想法克服,記得當時實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看書看《致富經》,那些創富故事給了我力量」 他說。

「妻子是從大城市來的,曾過著「白富美」的生活。自從跟著我來到窮山溝,整天追著羊跑,如今也成了『羊醫生』。『羊專家』。」看著曬得黝黑的妻子,韓小龍心疼又驕傲地說。

「有了失敗經歷後,小龍就帶著我通過網絡、書籍、請教行家等方式不斷學習知識,獲取養羊的經驗方法。」妻子張亞梅說,他們養羊的經驗水平不斷提升,小羊成活率接近100%。飼養到防疫保健,放養到羊圈維護,他們慢慢摸出了門道。

目前,養羊已達200多頭,今年已有100隻小羊誕生。2018年純收入5萬元,2019年收入將達10萬元以上。按目前增長速度,未來二三年,他的養羊規模將達1500至2000隻,前景可觀。

政府廣拋「橄欖枝」 窮山溝施拳腳獻愛心

近年,政府高度重視鄉土人才培養和回歸工作,不僅有專門針對創業創新人才的創業指導和培訓、專場招聘會等,還為回鄉創業人員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和便利。經本村駐村第一書記盧鑫多次上門談思路、講政策、交流想法,使韓小龍更堅定了創業的信心。

如今,他正計劃著依託政府為創業人才提供的各種政策便利申請貸款,進一步擴大養羊規模,他說他要做董王莊鄉最大的「羊倌」。

要想富先修路,出路決定財富。曾經通向他家那路雜草叢生、滿地石頭的山路能過個摩托車,每年多雨季節,車輛行駛上面像過山車一樣搖搖晃晃。韓小龍靠著一把钁頭一把掀修了這條路!還專門賣了幾十隻羊,叫了挖機徹底整頓加寬!

「不能啥事都依賴政府,能想法子的事咱就自己干!」 如今路修寬了,每年上山採藥材的車也多了,回想當初艱辛,韓小龍說「值了!」。

他沒忘記鄉親們,這些年摸爬滾打積累的羊養經驗,他都樂於分享,方圓養羊戶凡來請教的,他都熱情耐心對待。如今他成了「羊倌」一族的老好人。

「干一行就干到精、干到底,等我的羊場發展到一定規模,在縣城、洛陽開個羊肉專賣店,在羊肉深加工方面多考慮,咱這是純天然的綠色羊肉,很有挖掘潛力。」談起未來,韓小龍信心滿滿。他說,羊就像自己的孩子,養羊是他一輩子的事業。

「愛拼才會贏,幸福靠奮鬥。小龍加油!」「 你即便不是最富有的,但一定是我心裡最佩服的!」韓小龍的堅強和勇氣感染和影響著周圍的親朋,大家對他齊口稱讚。

「作為返鄉創業人員中的一個,韓小龍的成功嘗試,對有志於回鄉創業發展的追夢者是種示範,更是激勵,家鄉的大門將一直為敢於做夢、敢於為夢想而不斷拼搏和嘗試的有識之士敞開。」該村駐村第一書記盧鑫說。(作者:靳會利)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