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藝術家把廢棄塑料做成衣服,卻讓模特美成了文藝復興的油畫!

2020-07-17   私房藝術

原標題:荷蘭藝術家把廢棄塑料做成衣服,卻讓模特美成了文藝復興的油畫!

你一個月會收多少件快遞?

隨著網購的盛行,幾乎每個人都開始通過網際網路進行購物,雖然這給人帶來了大大的便捷,但是同時卻讓塑料包裝垃圾與日增多,給地球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有數據統計,全球每年製造超過3億噸塑料垃圾,而一根塑料吸管的降解竟然需要500年。

白色污染成為了一個令全球人頭疼的問題, 然而在腦洞大開的藝術家手中,人們隨手丟棄的塑料垃圾搖身一變竟然成為了製作衣服的材料。

也許你會說用塑料垃圾做衣服也沒啥稀奇,很多或創意或搞笑的作品比比皆是,

但是你見過用塑料垃圾做出文藝復興時期的服裝,而且毫無違和感的作品嗎?

相信談起文藝復興的作品,很多人都認為是藝術品中的藝術品,用塑料垃圾製作成那個時代衣服難道不是一種「褻瀆」?

但是荷蘭藝術家 蘇珊娜·瓊曼斯(Suzanne Jongmans)的創作則完全不會讓人這麼想。

蘇珊娜·瓊曼斯用的材料是再常見不過的塑料薄膜、氣泡膜等,原本應該放進垃圾桶的廢棄品,竟然成為了服裝和配飾,而且絲毫沒有廉價感。

在她的作品中讓人們幾乎看不出塑料垃圾的身影,甚至創造出了宛如文藝復興風格畫作的古典美,讓一位位模特成為了畫中人。

蘇珊娜·瓊曼斯從小就關注各種材料,很多在別人眼中毫無美感的素材,在她的眼中卻擁有不一樣的價值,她通過自己的雙手利用各種材料打扮娃娃屋。

而長大之後,蘇珊娜·瓊曼斯成為了一名藝術家,她不僅是一名服裝設計師,也是一名攝影師。

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她用塑料垃圾製成了衣服,用營造出紗巾、花邊的效果,這讓她大為驚喜,決定利用塑料製品進行藝術上的新探索。

由此,蘇珊娜·瓊曼斯製作了名為"心靈勝於物質」(mind over matter)和「志趣相投」(kindred spirits)的系列作品。

她讓不同的模特穿上特製的「塑料服裝」並進行拍攝,作品無論是配色、構圖都宛如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而「畫中」一個個模特的神情特別端莊、平靜,仿佛凝固著古老的時光與故事。

而這種氛圍與模特身上所穿的塑料製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其中的矛盾性又帶著幾分幽默與詼諧,讓人們在回憶經典之時重新審視當下,從而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在蘇珊娜·瓊曼斯的作品中,人們第一次發現白色塑料竟然可以使用得如此巧妙而不著痕跡。

白色塑料薄膜成為唯美飄逸的白色長裙,通常用來防震的大氣泡保護膜則成為了人物的帽子和頭紗。

而最為神奇的是每一次讓人不勝其煩,粘得到處都是的聚苯乙烯珠竟然如同珍珠一般灑落在模特的衣裳之上,成為了最漂亮的飾品,讓人不能不讚嘆蘇珊娜·瓊曼斯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就像蘇珊娜·瓊曼斯所說:「大多數人都會把泡沫塑料丟棄,我卻偏偏要用它做衣服。泡沫就是我的材料。」

她真正做到了「變廢為美」,並不是在惡搞、獵奇、博眼球,而是讓人們感受到其中的藝術價值,獲得美的享受,並在她的全新演繹之下,重新碰觸歷史上大師們的經典之作。

蘇珊娜·瓊曼斯在用塑料製品製作衣服的時候,借鑑了不少大師的創作,倫勃朗、荷爾拜因、羅吉爾·凡·德爾·韋登等藝術家作品悉數可以看到,而還有很多人盡皆知的名作的身影也都有出現,讓人們發現時不禁會心一笑。

比如說這個神情高傲,手提裙擺的小女孩是不是看上去似曾相識?

再仔細一看,這個小女孩與委拉斯開茲《宮娥》里的小公主動作、神態,髮型幾乎一模一樣,而蘇珊娜·瓊曼斯對小公主公主裙進行了神還原。

當時貴族的衣服大多以天鵝絨、織錦緞、絲綢、蕾絲為主,給人以華麗、高貴的感覺。而在當時女性大多身著長裙,因為裙長甚至會拖於地上,平時為了行動方便往往會輕輕提一下裙擺。

這提的高度學問很大,提得太低,容易被絆倒,提得太高,則會露出鞋面,這這恰到好處的分寸感往往是貴族女性的標誌之一。

雖然蘇珊娜·瓊曼斯用的材料僅僅塑料薄膜,卻把握住了精髓,讓作品中的人物把氣質這塊拿捏得死死的。

再比如這個身穿綠色長袍,頭披白紗的女子形象,有沒有讓你覺得有一點點眼熟?

沒錯啦,當你看到「油畫之父」揚·凡·艾克的《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就會發現「原來是她」,畫中的女子的服裝搭配正是如此。

由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服裝通常上半身盛行穿緊身胸衣,下半身則是使用使裙擺膨大化得裙撐,這就導致大多數女性下半身服飾體積感大,通常上輕下重,這時候配搭一個頭紗會看上去搭配更加協調。

可是誰能料到蘇珊娜·瓊曼斯竟然用塑料做成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頭紗,效果竟然還如此柔美、和諧。

蘇珊娜·瓊曼斯在向眾多文藝復興藝術大師致敬的同時,於戲劇化的衝突碰撞之中尋找了一種平衡,也引發人們對於垃圾回收、治理等問題的思考。

在蘇珊娜·瓊曼斯眼中「回收材料的使用是對現在和我們周圍的大量消費的一種反應。」

她也聲稱:「大多數人扔掉泡沫橡膠,但我像個孩子一樣看到了未加工的鑽石。」

她賦予了原本作為廢棄物的塑料製品全新的生命,讓人們看到了創造美的可能性。這種美雖然帶給了人們創新的愉悅與欣賞,但是背後的真相更值得人們的關注與追問。

在向來有最後一片凈土之稱的南極大陸上,科學家發現南極跳蟲的體內也含有塑料顆粒,南極的食物鏈也開始被污染,警鐘無疑再次被敲響。

而藝術品的價值不僅是帶領人們逃離現實,進入桃花源,更是直擊、評判與拷問,留下一個個問號與嘆號,引領我們去尋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