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然也成了,「扶弟魔」的一員

2020-11-20     媛創課堂劉媛媛

原標題:我居然也成了,「扶弟魔」的一員

01大哥給我起外號

大哥給我起了個外號,叫「扶弟魔」。

準確來說不是「扶弟魔」,是「扶哥魔」。

爸媽要回家給姥爺過生日,大哥在群里@我,給爸媽打錢。

國慶期間,出去玩,在北京郊區租院子度假,吃好玩好,大哥喊我去付款。

老家蓋房子,需要出資30萬,大哥說,你一個人掏錢就行的,看好你

前一段時間,我又給二哥送了個車。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二哥生了二胎之後,之前他們自己的小車開車就不方便了。

之前那個車,是個小轎車,五座,空間比較狹小。

如果再帶上爸媽,一家六口在車上非常擠。

已經快十年了,沒有本地牌照,非周六日還不能開。

我二哥和嫂子都是醫生,醫生在年輕的時候收入並不高,不像大家想的,有什麼紅包。

他們都是勤奮努力靠工資生活的人,加上房貸和兩個娃,過得不輕鬆

有一次,二哥就感慨,說很喜歡錶姐家裡的車,後排的座位都可以放平,孩子可以躺在裡面玩。

我就對這事兒上了心。

一直想著可以送他一個車。

十一大哥來北京,帶著我們出去看了看。

我們選定了一款國產的suv,差不多20來萬。

然後我就想,到底要一次性給二哥買一個到位的車,就是他明顯更喜歡的表姐家的那一款。

還是就買我們看好的國產。

想了想,最後還是拿下了國產車。

他當然很驚喜了,特別開心,把車領回家裡的第一天,就在車上坐了老半天,還經常拍小視頻跟我說,又發現了這個車的一些新功能。

國產車其實性價比非常好。

為什麼沒有給他買更貴的車?後面講。

02接力付出的狀態

截至目前,這兩年內給家裡花的錢,快100萬了。

我跟我媽說這個事兒,她連連點頭說,光她嘴裡種的牙,就7萬呢。

但,我還真不好意思說,自己為家裡犧牲了什麼。

我們家的狀況,你們都知道,真是有難同當的一家人

先是父母付出:

他們的犧牲,才是無可估量的。

我爸媽沒有任何的休閒時光和年少的狂妄時代,自從生了孩子,就拚命賺錢養家,讓我們上學讀書。

比起同齡人,他們承擔了近乎10倍的責任。

因為在我們那個年代,我們那個地區,幾乎不會有哪個父母,有勇氣培養三個大學生。

我的人生,父母送出了第一步。

接著是大哥:

大哥07年08年開始出來工作,那時候去了投行,工資也不是特別高。

但就負擔起來了我整個的生活費

我那時候剛剛考上大學,每個月的生活費開始是1000元,後來2000元。

上學期間大到買個電腦,小到買一件連衣裙,都是我大哥來負擔。

雖然過得也非常辛苦,但是我已經比很多同齡人都要幸運了。

所以我會跟我的另一半說,大哥其實就等於我半個爸,必須要一起孝順的。

接著是二哥:

二哥只給我付過一次學費。

不是他不想付,而是我成長得太快了

我13年讀了研究生之後,就開始自己賺錢,甚至可以補貼他了。

不管他買車買房,我都能夠出一份力。

我拿過了接力棒:

現在我們兄妹三個在一起的時候,能花錢的地方我都花了,父母需要花費的一些大頭,我都不讓哥哥們掏了,都是我一個人來承擔。

所以我們家,就是這樣一個接力付出的狀態。

再加上我們兄妹都足夠努力,彼此之間形成了資源的互補和扶持

家裡的事情大哥做主,二哥負責全家的健康和醫療問題,我負責資金的支持。

如果我之後遇到什麼困難,百分百會被支持和幫助。

這也是我最近一年的感受。

年輕的時候,沒想過什麼家族問題,看多了重男輕女的社會新聞,感覺兄妹都仿佛是連累。

但真實的情況是:

一個家族的繁榮,其實是巨大的財富。

因為這世界上,血緣關係帶來的緊密感,確實還是比大多數關係牢靠。

像我們兄妹,一人有難,能伸出兩雙手

這種支持,也是人生在世的安全感來源。

03健康的家庭關係

回到前一個話題:為什麼最後沒給二哥送特別好的車?

不是負擔不起。

是因為家人之間,只能暫時的解決燃眉之急。

沒誰,可以幫助另外一個人直接過上理想生活

我二哥實力很強的,在醫院表現好,技術好,下半輩子根本不愁了。

無非是因為現在還比較年輕而已。

他完全可以自己去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也比較嫌棄老舊的家庭模式。

有個朋友家裡就是如此,她家裡最強的,就是大伯。

大伯在當地政府部門工作,全家都依靠著大伯。

連我朋友上學的學費,都是大伯掏的。

大伯娘內心不是沒有意見,家裡其他的孩子慢慢地也覺得,理所應當。

這種狀態,反而不會催生良好的家庭關係。

是病態的,不健康的。

真正健康的家庭關係,至少有三點。

第一,家裡人都向上、努力,有良好家風,沒有人渣和敗家。

你有沒有發現,一旦有人在家裡不勞而獲,就沒人甘願付出了。

第二,大家都願意付出,無論貧富與強弱。

像我家,爸媽去醫院檢查,檢查的全程是哥嫂陪著,他們是醫生,專業。

醫療費用暫時由我出。

有能力的出能力,有錢的出錢,就很和諧。

沒人做甩手掌柜。

一個家庭里,不能光一個人強,否則其他人慢慢地都覺得,你強你上。

最後,大事兒要出來幫忙,小事兒也要互相關心。

親情都是維繫出來的。

不能說有了大事兒,才站出來。

小事兒都不管,大事兒就確定能站出來?

所以互相要聯繫,溝通,關心才行。

上周我爸媽來的時候,扛了好多蘋果給我,是二哥的同學送他的。

那一刻就覺得,好幸福,被家裡人惦記著。

這就是家人的意義,沒有什麼計較,是因為同脈同源,也因為互關互愛

我每天都在感激,幸虧我媽當初生了仨。

要不然,人可太孤單了。

最近我可能真的年齡大了,對很多問題都有了新的思考。

年輕的時候,誰會思考一個家庭和家族的問題呢?但現在我會了。

可能這也是成熟的一種表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1Ql5nUBjdFTv4tAjG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