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定位!「人港城產」融合發展,三大功能區鋪築雙流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2019-10-24   雙流發布


功能區的核心是產業,趨勢是集群。

近年來,雙流圍繞「人港城產」融合發展這條主線,突出龍頭項目引領功能區發展,加強產業上下游協作配套,全力推進雙流航空經濟區、成都芯谷以及天府國際生物城3個市級產業功能區建設,不斷夯實加快建設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的產業基礎。


突出優勢 成效斐然

雙流航空經濟區重點依託空港自貿試驗區、臨空經濟示範區以及綜合保稅區、6個指定口岸等開放平台,致力推動通道樞紐向經濟引擎轉變,打造開放功能強勁、適航產業發達、消費國際時尚的航空經濟高地。同時,雙流把空港商圈建設作為「頭號工程」,推進成都國際空港商務區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打造具有區域消費引領力、全球消費資源配置力的國際空港消費中心,實現空港商務快速破題。

「2018年以來,雙流聚集投資億元以上航空項目33個,航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區航空經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雙流航空經濟區已聚集國航、川航等基地航空公司9家,運營航空公司84家;四川國際、川航維修等航空維修企業15家,中國商飛、中航材等重點關聯企業45家;DHL、順豐等全球100強和全國10強航空物流13家;航空金融企業21家;跨境貿易企業超過170家;航空總部和商務服務企業22家,初步實現了成鏈集群化發展。今年1—9月,西藏航空成都基地、東航中心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運),實現全省飛機整機融資租賃「第一單」。


龍頭帶動集群協作

「公司落戶雙流2年來,營收基本實現了翻倍成長,2019年還被納入成都市新經濟『雙百工程』和四川省重點建設項目。」瀾至電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智慧家庭終端晶片及系統解決方案,該公司副總經理董泰伯表示,成都芯谷管委會全流程「保姆式管家」服務,為公司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相信在管委會協助下,公司研發總部基地建設將加快推進,推動公司產值和營收再上新台階。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在雙流中電熊貓項目作出推動『三個轉變』的重要指示,始終激勵鞭策著雙流堅定做好電子信息等實體經濟的信心決心。」成都芯谷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流重點依託高校院所、創新服務平台和軍民融合企業,聚焦「芯、屏、網、雲」4個領域,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信息安全、大數據等電子信息產業,打造國家級軍民融合創新轉化樞紐。

為充分發揮電子信息產業高時效、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臨空指向型業態優勢,雙流堅持依託中電熊貓、中國電科、瓴盛科技(全省唯一入選國家第二批重大外資項目)等賦能型項目,成都芯谷、浩朗科技等平台型項目,以及專業論壇,推動補鏈強鏈擴鏈。2018年以來聚集投資億元以上項目68個,產業總規模突破600億元,形成「龍頭帶動、集群協作」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格局。預計到2021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職住平衡產城一體

成都諾和晟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成都市發展醫藥健康支撐性產業布局重點簽約引進項目,在多肽創新藥物領域的研發處於國內前列,同時布局多肽高端仿製藥形成特色品種管線。「我們是第二家入駐天府國際生物城的企業。優異的區位優勢和完善的配套政策,讓我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裡。」諾和晟泰總經理李元波告訴雙雙,相信隨著生物城建設的推進,入駐企業將越來越多,平台鏈條也會更加完善,有利於孵化型創新型企業持續發展。

2016年3月,雙流區與成都高新區開啟合作共建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的序幕,圍繞構建「四鏈條一社區一體系」生物產業生態圈,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生物產業園。

「經過3年多努力,天府國際生物城建成區面積已突破5.5平方公里,由建設期正式進入投入、運營、管理新發展階段,發展態勢穩健良好。」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管委會副主任朱光春如是說。

按照職住平衡、產城一體理念建設的天府國際生物城,憑藉完備的政策支撐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已吸引入駐企業20家,落戶41家重大創新平台,累計引進和培育72個新藥品種,其中18個品種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引進諾獎團隊5個,國家級院士團隊4個,高層次人才團隊51個;引進項目127個,協議總投資超1000億元;在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持續提升,排名上升至第6位,2019年通過空鐵聯運實現首單1億元醫療器械產品成都通關。同時,秉持「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若干城市新型社區」理念,強化專業配套,初步建成公立小學、幼兒園、社區綜合體、派出所、酒店式公寓及商業街等基礎設施,全面建成濕地及森林公園,城市功能品質不斷提升。

【來源:空港融媒 記者: 唐靜/文 趙飛/視頻圖 編輯:冉冰蕾 審核:孫健涵】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本地新聞,請關注「雙流發布」今日頭條號或下載「空港融媒」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