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天氣好到忍不住想要請個假出去曬太陽,外面樹葉金燦燦紅彤彤的,遠遠地看上去就讓人心情大好。
雖現在已經快到冬至了,但秋天的景色似乎仍未離去。不由得讓人感嘆,今年武漢的秋天可真長啊!絲毫都不給冬天留有情面。
要說今年武漢秋天最火的打卡地,文華學院一定要擁有姓名。隨便翻翻小紅書、微博關於武漢秋天的關鍵詞,被推上榜首的幾乎都是關於這所學校,順勢瞄一眼小姐姐們的楓葉寫真集,OMG!想不被種草都難!
@來自小紅書截圖
抓住秋天最後的尾巴,來文華學院尋一抹最後的秋色,赴一場有關秋天的約。
「春天到武大賞櫻花,
秋天到文華看紅楓!」
一到秋天,文華學院就成了一座色彩寶庫。
校園內種植了近萬株楓樹,占地約200餘畝。每到深秋淺冬的時候,後山及紅楓大道成片成片的楓樹,遍地似火層林盡染,甚是好看。
由於品種不同,楓葉呈現出紫紅、正紅、橙紅等多種色彩。其中還有一種從國外運回來的美國秋紅楓,在武漢十分少見。
楓葉的紅、竹林的綠、泥土的褐,各種顏色交織在一塊,構成了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這裡就像是被上帝打翻的調色盤,五顏六色,奪目絢麗,讓人多看一眼就流連忘返。
楓葉最佳觀賞期是每年的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主要有3個觀賞區域:教學樓後、紅楓大道,以及學校後山。3個區域之間都是相連的,從學校北門進入校園後,順著主幹道文華大道走10分鐘左右即可到達。
就算是不小心繞了個大彎,學校貼心布置的賞楓標識也能帶你找到正確的方向。
走進楓樹林,人們可以踏著落下的楓葉,抬頭欣賞那紅黃相間的楓葉。一陣風吹過,楓樹上就會落下一片片葉子,被漫天的楓葉包圍著的感覺非常美妙。
打扮時髦的大媽們穿著各種爭奇鬥豔的服裝,張開手插起腰,紛紛與楓樹合影拍照。大叔們則拿起手機,邊喊著口號邊按下開始鍵為眼前的佳人們錄製抖音視頻。
年輕的小情侶們一邊秀著恩愛,一邊不忘給自己的女朋友留下一組楓葉寫真。還有各種扛著長焦大炮的老法師,拿著秒殺我們攝影師的裝備投來不屑的目光。
從14年開始,學校每年還會舉辦一年一度的「紅楓文化節」,此後規模逐漸擴大。
為了在往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文華紅楓文化的內涵,學校今年還擴大了賞楓點範圍:行政樓後面、明鏡湖畔、紅楓大道的紅楓由兩排變成四排、南大門紅楓擴至校訓石附件片區。
每年文化節期間,學校都會相繼舉辦各種紅楓講壇、楓葉漢服展示、紅楓詩文徵集、非遺表演、攝影展詩歌展等各種文化活動,跟春天去武大賞櫻花的熱鬧程度相差無幾。
說起文華學院楓葉的發展史,也算得上是一部血淚史。
從11年開始,學校在南大門附近種植了300棵紅楓,待紅楓適應武漢環境後,13年繼續種植了1600棵紅楓。14年起,學校開始大量引進美國秋紅楓,共計2000多株。
至今,學校紅楓的規模已經擴大到近萬株,占地面積近200餘畝,算得上是武漢目前紅楓觀賞面積最大的區域了。
但是紅楓的美也都不是輕易得來的,因為大部分楓樹都是從外地引進過來的,甚至比花都還嬌貴幾分。稍微種植養護不當,葉子就容易發枯發黑,甚至乾枯死掉,極其影響觀賞和拍攝效果。
種樹不易,種出美麗的樹更是難上加難。按時澆水,定期施肥,修剪枝條,成為了學校後勤園丁們每日必不可少的日常。
所以大家來觀賞楓葉的時候,記得要小心保護好樹幹呢~要是不小心傷害到她,說不定明年秋天就看不到這大好風景,豈不是太可惜了。
「學校面積不大,
但是稱號卻不少!」
別看文華學院雖然名氣不大,但是別稱倒是挺豐富的。什麼「全國唯一一所校門上跑火車的高校」、「武漢秋天最美大學」、「華中沙漠大學停水學院」等等......
文華學院占地僅1400畝,相對於大學校園來說,面積不算大,屬於小而精緻的類型。但是學校小也有小的好處,比如上課前提前10分鐘出寢室都來得及,肚子餓了去樓下食堂就能買到可口的食物~
這裡以前還是國家物質倉庫,校門上的這條鐵路是倉庫專線的一部分,為了按照鐵路與公路分離的要求,學校注資修建了這個涵洞,順便當作一個有特色的校門。
下可行人,上可通車,要是遇上暴雨天氣,校門口還可以「游湖泛舟」。
文華歷屆校友都會把這些稱號當成一個笑話梗講給身邊的朋友,聞名遐邇之後, 文華學院的涵洞校門曾一度還被冠上國內「最實用大學校門」的稱號。
學生們走在隧道里,頭頂的紅色磚瓦上轟隆隆的跑著綠皮火車,這種魔幻的朋克美感,全中國恐怕也只有文華學院才能擁有。
「只有兩個食堂和一條美食街,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文華學院只有兩個食堂和一條后街,按數量來算的話,雖然是站在大學食物鏈的底端,但是味道絕對不輸其它院校,真正的詮釋了什麼叫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另外,所有食堂都可以使用飯卡和支付寶支付,即便不是本校學生,也可以享受到這裡的美味。
文景園&老食堂
文景園,文華人習慣稱它為老食堂,位於學校操場對面,離教學樓最近。很多大一新生剛入校園的時候,都會把它誤認為是新食堂,因為15年重新改造裝修過後的它看起來似乎比新食堂更新。
老食堂一共有三層,一樓主打各種小吃麵食,品種比較豐富;二樓主打炒菜和各類雙拼,經濟實惠;三樓有學生們最愛的麻辣香鍋、煲仔飯、鍋仔、烤魚和燒烤,適合小型聚會組團去吃。
食堂的一樓,人氣最旺的美食檔口就要屬靠左手邊最頂端的鐵板廚房和米高林石鍋系列。
米高林家的泡菜五花肉鐵板飯,真的是百吃不膩。雖然五花肉看起來只有那麼一丟丟,但是和泡菜米飯拌在一起,就成了美妙可口的鐵板炒飯。
還有他們家的海鮮鐵板意面,醬汁非常濃稠,可口的小章魚拌在一起,不僅顏色好看,吃起來也格外的香。
鮮美熱乎的魚丸湯煲,魚丸非常新鮮,吃起來很有嚼勁。底下有千張和粉絲,就著魚丸一起送進嘴裡,可以吞下兩碗飯。
還有很多畢業多年的校友最懷念的那碗砂鍋面,物價雖然上漲多年,但它依舊以4.5元童叟無欺的價格來服務著文華,一口面,一口湯,瞬間暖意滿滿。
二樓的盛香煲仔飯,一到飯點排隊的人巨多。每次等到其它店都開始打烊收攤了,他們家依然還有人拿著號碼牌在等待。
這一層還有五元雙拼的套餐,適合月前開銷過頭的剁手黨。
晚餐可以加兩個雞腿犒勞一下辛苦的自己,營養美味,價格也不到外賣的一半。
二樓還有一家大夥白案,各種包子饅頭麵食都應有盡有,他們家的糯米雞非常好吃,每天早上大家都會排著隊來買它,人氣指數一點都不亞於李佳琪在直播上叫賣的美妝產品。
隔壁的糖水粥鋪也是每日過早必打卡的,紅豆沙、西米露、蓮子銀耳羹、藕粉......平均3、4塊錢一份,配上糯米雞剛剛好可以管飽。
三樓瓦香雞家的牛肉小火鍋,味道也是極好。小鍋只要18元一份,還可以免費續米飯和酒精,怕吃不夠可以再加點配菜,人均不到15元就可以吃出滿足感。
懂吃的同學會在裡面加上一份麵餅,泡軟的麵條就著牛肉一起吃,竟然有種久違的紅燒牛肉麵的味道。
鍋里咕嚕咕嚕的冒著熱氣,非常適合寒冷的冬季。
文新園&新食堂
文新園是新食堂,位於綜合樓一樓,種類雖沒有老食堂那麼豐富,但是人氣也居高不下。(畢竟學校也只有2個食堂
這裡最受歡迎的就要屬進門右手邊的鍋盔了,他們家的鍋盔吃起來非常有韌勁,外皮烤的酥脆,但是內里非常鮮軟,一口咬下去,滿是肉香味。
各類自選套餐也非常不錯,紅綠葷素搭配,顏色也格外好看。還有免費的湯可以自取,平均十多塊錢一份,健康又管飽。
多樂街&校外小吃一條街
除了這兩個食堂之外,學校門口還有一條美食如雲的小吃街。這裡以前是有名的墮落街,後來經過整改之後,改名為多樂街。各種連鎖品牌美食也都相應入駐了這裡,漸漸形成了一條整齊劃一的美食街。
永洪串串香、柳州螺螄粉、老街燒烤、疆料新疆炒粉、韓國炸雞......這些深受學生黨喜愛的連鎖美食店,在這裡都能找到。
還有網紅奶茶一點點和茶百道,不用輾轉光谷,在校門口就能喝到。
等到夜幕降臨之後,各式各樣的美食小推車也都開始相繼出攤。炒粉還是炒麵,煎餅果子還是雞蛋灌餅,燒烤還是串串?反正無論煎烤炸煮,這裡樣樣都有。
因為選擇性太多,所以每天都要接受一遍「晚上/中午吃什麼?」句式的靈魂拷問。
要是覺得這些還不夠對足你胃口,你還可以從佳園路地鐵站搭乘2號線直達珞雄路、光谷廣場。吃完了順便去附近的校園散散步,豈不樂哉。
「你離開後的文華學院,
多了很多你不知道的事!」
重回校園的這天,總感覺好像什麼都沒有變,但又感覺好像什麼都和從前不一樣了。
新修的學校大門,看起來越來越磅礴大氣。
新建的宿舍樓里不僅有熱水器,還裝上了電梯,瞬間秒殺眾多公辦院校。
去年建好的博學樓,成了學校新網紅地標,聽說站在5樓的窗戶邊上,還能看到後山的全貌。
2號地鐵南延線通車,文華人喜提地鐵,從學校到光谷廣場只花了一刻鐘不到。
後山的竹林長勢甚好,竹林掩映的畫面,不免讓人聯想起張藝謀去年上映的電影新作。
明湖和鏡湖的水質也越來越好,可以伸個懶腰坐在湖邊曬太陽看書。
自從學校後山修建好了之後,小情侶們就從七星勤仁坡(情人坡)轉移到了後山。
圖書館翻新之後,門口多了兩座名人雕塑。一座是孔子問禮老子的雕像,另一座是蘇格拉底與柏拉圖之間的對話。
前幾天,武漢下了今年的第一場初雪,突如其來的一場降溫,讓文華學院在這個冬季終於找回了一絲寒意。
枯黃的落葉鋪陳在學校的每一處角落,就像是裹上了一層厚厚的「落葉地毯」,踩在地上還會沙沙作響,感覺是秋天在用另外的一種方式在跟我們正式告別。
如果你已經錯過了今年母校的秋天,不如等到來年深秋黃葉紅楓漸濃時,再回到母校看一看吧!
你對文華學院有什麼特別的記憶嗎?
留言區分享一下吧!
編輯 / Eone
主編 / 白廓
攝影 / MR.傑
來源武漢熱點 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twCMm8BMH2_cNUg31W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