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再創新高!你還吃得起嗎?

今天是2019年8月27號,給大家聊一聊豬肉價格的問題。

上周五,根據財新網公布的數據,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平均零售價格為32.44元/公斤,創下歷史新高。

豬肉價格越來越貴,到底是因為啥?

上周菜導在回答菜友的疑問的時候曾經提到過:豬瘟。

當時還有幾位菜友表示不相信:說得這麼誇張,幾場簡單的豬瘟,就能讓豬肉漲上天?

肯定是因為錢印多了,所以物價才上去了!

但實際上,還真是因為豬瘟……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自非洲豬瘟去年進入中國並大範圍傳播開來以後,目前都還沒能被完全控制住。

自2018年8月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一年以來,全國生豬出欄和存欄量下降明顯。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6月,全國生豬出欄31346萬頭,同比下降6.2%,生豬存欄34761萬頭,同比下降15.0%。

而據各地網友實際反饋的情況,這個數據體現出來的降幅,絕對是過於樂觀了。

直到現在,全國各地也都持續有新的豬瘟疫情爆發。更要命的是,防治非洲豬瘟的疫苗仍在實驗研發階段,等它成熟並推向市場,至少還需要8-10年!

所以,在疫苗推出之前,我們應對非洲豬瘟的方式還是只有發現一例、撲滅一地、封鎖流通。而這都會進一步助推豬肉價格的上漲。

其次,豬肉價格之所以在這兩個月才被廣泛吐槽,是因為整個豬肉養殖產業也因為豬瘟疫情來了一次被動的「去產能」周期。

數據顯示,受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及季節性消費走低的影響,全國生豬價格在今年1、2月走勢低迷,養豬行業整體出現虧損。

這就使得很多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養殖戶會選擇壓縮養殖規模,或者轉而養殖其他品種。

到了3月份,因為供給有限,生豬價格開始快速上漲,但隨著4月非洲豬瘟疫情由北向南蔓延,生豬養殖戶提前出欄拋售增加。

同時,部分地區的消費者出於對疫情的心理恐慌,部分豬肉消費需求轉移至禽肉,階段性的豬肉需求有所下降,生豬價格略有下跌。

但從6月開始,隨著生豬產能持續降低,出欄量減少,全國生豬價格開始穩步攀升並呈不斷走高趨勢。

國內豬肉(外三元)價格近1年走勢

而生豬的養殖到出欄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周期,短期內的供應短缺是很難得到緩解的,所以豬肉的價格勢必還會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

最後,從2019年至今的各項經濟和金融數據來看,豬肉價格的上漲也和「放水」沒有任何關係。

是,此前遇到經濟困難的時候,我們確實是靠一次又一次地放水熬過去的。

但現在,哪怕全球各國都已經繃不住了,爭先恐後地開始了新一輪的寬鬆,中國央行也擺明了要按自己的節奏來,不再輕易跟進。

所以,央行目前採取的方式主要還是溫和的結構性寬鬆,並沒有考慮過全面開閘放水。不然也不會有地產行業的遍地哀嚎了。

為什麼?因為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在經濟金融數據全面回落的當下,如何刺激和拉動消費,穩住疲軟的實體經濟,而非擔心所謂「大肆放水」導致的通脹。

別提通脹了,越來越多的專家都在擔心勢頭再這麼持續下去,我們會直接進入更萬劫不復的「通縮」困境。

所以,豬肉價格漲上天以後,如果覺得太貴吃不起,不如改買雞肉魚肉替代一下吧。

畢竟豬肉價格的回落還需要時日,而經濟最困難的時候,也還沒有真正到來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ttF0mwBJleJMoPMgdC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