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男子切除右腎,左腎又長了腫瘤:腫瘤消融術讓患者絕處逢生

2020-05-03     齊魯壹點

「感謝您在我走投無路的時候,救我一命!」近日,52歲的辛先生專門來到濟南市中心醫院腫瘤微創介入門診,向左太陽主任表達謝意。去年,辛先生僅剩的一個左腎又被查出來長了腫瘤,左太陽為其進行了腎臟腫瘤消融術,不僅成功「解決」了腫瘤,也保住了辛先生僅剩的一個左腎,讓他免於終生透析。

保住了僅剩的一顆腎,避免終生透析

當血尿再度出現的時候,52歲的辛先生心裡咯噔一聲,心想這下壞了。「本來以為熬過了五年,我能沒事了,沒想到7年後癌症再度捲土重來。」

2013年7月左右,辛先生開始出現尿血的症狀,後來發現右腎長了惡性腫瘤,三個月後他在一家大醫院做了右腎根治性切除手術。「當時我還不到50歲,覺得先保命要緊,認為把整個右腎都拿掉了,應該就斬草除根吧!」

做了手術之後又進行了後續治療,之後幾年辛先生一直按規定時間到醫院複查,一直平安無事。沒想到2019年1月份,他又再度出現了血尿,去醫院一檢查,做了腎穿刺活檢,病理結果顯示:左腎透明細胞癌。

2019年2月至6月期間,辛先生接受了2次腎動脈栓塞術,對於腎惡性腫瘤患者而言,這屬於姑息性治療。「後來我又去了北京幾家大醫院,結果有醫生跟我說,病灶生長的這個部位不太好手術,讓我回山東看看哪個醫生膽大,敢冒險給做個介入消融手術,或許還有救。」

這個燙手的山芋,濟南市中心醫院腫瘤科副主任、腫瘤微創介入學科帶頭人左太陽接了過來。「病人只剩單腎,而左腎的病灶已經侵犯到腎盂了,穿刺容易出血,風險較大,想要完全挖除也比較困難。」得益於左太陽專業團隊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術,為辛先生進行的射頻消融術非常成功,治療效果也很好。

腫瘤微創介入治療,為患者解除痛苦

腫瘤消融術,只是腫瘤微創介入科開展的眾多治療方法中的一種。「射頻消融術對患者的全身狀況要求較低,治療創傷非常小,安全性高、疼痛感弱,術後恢復也快。」左太陽說,不能或不願手術切除的腎腫瘤都可以考慮消融腫瘤,小於3厘米可能會根治消融。

為讓腫瘤患者治療少走彎路,4月1日,濟南市中心醫院腫瘤微創介入門診正式開診,至此,該院腫瘤科門診已涵蓋腫瘤內科、腫瘤微創介入、腫瘤放療專業,能夠通過綜合化的診療為廣大腫瘤患者消除疾患,解除痛苦。

而腫瘤微創介入門診的設立,也使得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療選擇。「單獨成立門診後,專門的腫瘤科醫生能第一手接觸患者,可以對患者進行更加全面專業的分析。」左太陽說,專業團隊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判斷,並為其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

據介紹,微創介入治療是一種現代高科技微創性治療,在CT、DSA、MR、超聲等醫學影像設備引導下,將特製的導管、導絲、穿刺針、活檢槍、消融針、支架等精密器械引入人體,對體內病灶進行診斷和或局部治療。它具有創傷小,恢復快,效果好,併發症少的特點。

連結:

腫瘤微創介入診療範圍主要包括以下17項:

1、惡性腫瘤的灌注化療、栓塞、微波消融、冷凍消融、放射粒子植入等綜合介入治療;

2、肝血管瘤、多囊肝、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病、腎錯構瘤等良性腫瘤的栓塞和或消融治療;

3、非血管性管腔狹窄或梗阻性病變(食道、胃腸道、氣管及膽道等)的介入治療;

4、血管性管腔狹窄(上/下腔靜脈阻塞綜合徵、布加綜合徵、腎動脈狹窄等)和血管畸形(肺動靜脈瘺、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症、各器官假性動脈瘤)的介入治療;

5、腦膠質瘤、腦轉移瘤的穿刺活檢及綜合介入治療;

6、骨轉移瘤及骨原發惡性腫瘤的栓塞、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及骨水泥成形術;

7、各實質性臟器及部分空腔臟器占位性病變的穿刺活檢;各胸腔、腹腔、盆腔積液及肝、腎、子宮附件囊腫、膿腫的引流及硬化治療;

8、急性、亞急性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血栓的介入治療;

9、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區域性門脈高壓及其併發症(食管胃底靜脈出血、大量腹水)的綜合介入治療;

10、原發性肝癌術前降期治療、術後栓塞治療;門靜脈栓塞後手術橋接治療;門靜脈癌栓的栓塞、消融、粒子條植入治療;

11、各種腔道腫瘤的射頻導管及光動力治療;各種淋巴漏的造影診斷及介入治療;

12、咯血、嘔血、便血、尿血、產後出血、腫瘤性出血、術後出血、創傷性出血、肝破裂、脾破裂、腎挫傷出血等出血介入診治。

13、部分性脾栓塞術及食道胃底靜脈斷流術;

14、輸液港植入術(經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頭臂靜脈、股靜脈等);

15、肺動脈栓塞急診置管抽吸及溶栓術;

16、前列腺增生超選擇性前列腺動脈栓塞術,胃左動脈栓塞減重術;

17、肺結節同步活檢加快速現場評價後消融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實習生 謝婧雯)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tnB4nEBnkjnB-0z0w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