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花峰:獼猴桃技術服務隊托起果農致富夢

2020-04-17     華山網

綠染秦東,百花爭艷,春天的渭南,到處生機勃勃。在獼猴桃果園裡,幾個統一著裝的人正在進行春季管理作業,帶隊的正是人大代表王花峰。

王花峰,渭南市第五屆人大代表,臨渭區第十八屆人大代表,渭南市臨渭區天美獼猴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全國獼猴桃聯盟監事會監事兼渭南獼猴桃技術服務隊隊長,渭南市農村農業局特聘鄉土專家,臨渭區獼猴桃協會常務副會長,臨渭區管拔尖人才,高級農藝師,高級職業農民……王花峰的頭銜有很多。作為市區兩級人大代表,王花峰深感肩負行業使命,立志要立足本職,服務群眾,以生產健康、安全、綠色獼猴桃為己任,以謀求成員利益和帶動果農增收為目標,實現「臨渭」獼猴桃馳名品牌,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臨渭獼猴桃產業主要集中於塬區六鎮和向陽街辦等貧困人口聚集區域,王花峰調研發現,果農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技術薄弱、作務理念滯後是這一區域果農脫貧致富的最大羈絆。起先,他採取培訓會的形式來提升果農的作務理念和技術水平,後來發現課堂灌輸式的培訓效果不佳,因為果農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大部分果農無法消化課堂內容,即使果農在課堂上接受了,也不容易運用到實踐當中去。通過多年摸索實踐,「做給果農看,帶著果農干,幫著果農銷」的服務模式逐漸成了他創建的渭南獼猴桃技術服務隊的品牌。那麼,渭南獼猴桃技術服務隊是怎麼創建的呢?

渭南獼猴桃技術服務隊以天美合作社3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班底,複製其服務模式建立起來的。起初王花峰對這些貧困戶格外照顧,墊付農資款,親自指導生產,優先收購和銷售貧困戶的農產品,進行節日慰問。通過接觸發現,在眾多的貧困戶中,有一部分愛學習、理念先進、進步快的貧困人員,像楊秦州、楊永茂、張衛寧、郭寧、常會剛等人,就對他們重點扶持培養,帶他們到外地優秀獼猴桃果園觀摩學習,並請西農大教授、實踐專家給他們培訓指導,幫助他們把各自的園子打造成了「樣板獼猴桃園」,便於周邊果農觀摩學習。來觀摩學習的果農中,又能發現一批愛學習、進步快的果農,王花峰把這些愛學習的果農再組織起來加強培訓,讓這些人在做好自家農活的前提下,出來幫助其他果農把園子務好,收取一定的報酬,這樣,貧困戶又多了一份務工的收入。經過這些貧困戶幫助過的種植戶成了當地的脫貧示範戶,在他們致富的路上又帶動其它貧困戶樹立了脫貧信心。2017年4月,王花峰以上述貧困人員和經驗果農為班底,創建了渭南獼猴桃技術服務隊,現有基礎隊員78名。截止2019年底,37戶貧困戶已有35戶脫貧摘帽,剩餘因病傷殘貧困兩戶。

服務隊員經過統一培訓,統一了技術流程,薪資普遍高於當地務工人員20%以上。服務隊常年在臨渭區塬區六鎮、向陽辦,華州區赤水鎮、大明鎮、高塘鎮、瓜坡鎮、華陰市、潼關縣、臨潼區等獼猴桃基地服務,並在服務過程中,吸收臨時隊員現場培訓,實施隊員和服務對象檔案化管理,有效提升了渭南獼猴桃作務整體水平,示範帶動輻射作用明顯。2018年至今,先後有臨渭區、華州區等地600餘果農進入服務隊參加務工培訓,參加過務工培訓和接受過服務的果農總共有2000餘戶,他們通過渭南獼猴桃技術服務隊轉變了務果觀念,果園裡開始了生態化管理,不打除草劑,化肥不再狠施,嚴格控制農藥使用,果農的投入降低了,獼猴桃價格反而提高了。這些節本增效的示範戶有十幾個曾經的貧困戶,他們通過自身努力和服務隊平台,實現了脫貧致富,張衛寧現在藍田某農業公司擔任技術總監,月薪5000元,楊秦州、楊永茂等現在服務費200元/天。服務隊員們找到了自身價值,帶動並服務周邊群眾,讓群眾感覺到身邊就有能人幫忙種好獼猴桃,果農信心大增!

「脫貧致富是果農最切身的事,我的願望就是要讓廣大果農過上好日子」。2020年,王花峰為了實現讓更多果農脫貧致富的願望,他以全國獼猴桃聯盟、西農大獼猴桃試驗站、陝西省農村科技開發中心為後盾,依託渭南獼猴桃技術服務隊骨幹力量,引進新優獼猴桃品種,推廣獼猴桃牽引架等新技術,引領渭南獼猴桃種植業從產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種植規模、效益連年增長,聯合渭南各個獼猴桃合作社、基地、園區,積極傳播「共享、協作、分工、創新、發展」的理念,努力凝聚渭南獼友心力,推廣提升「臨渭」獼猴桃公共品牌知名度,在產業扶貧道路上一路高歌。(來源:臨渭人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rWah3EBrZ4kL1ViCHRw.html